散文隨筆

你經常笑嗎

(http://www.epochtimes.com)

【大紀元2月27日訊)听說著名中醫腫瘤專家李佩文教授搞了一個漫畫展,不僅在自己所在的北京中日友好醫院展覽,還去了厂礦和農村醫院,弄得我一頭霧水:整天忙得“腳打后腦勺”的大專家,竟有閑心搞“副業”?然而,當我看了這一被稱為“笑對人生”的展覽之后,我也開始安靜下來,并審視自己的人生。

  “你會笑嗎?沒有人說不會。但你會經常笑嗎?則會有許多人說不。人生是美好的,但笑聲卻越來越少,有的人則將要不會笑了。”李教授撰寫的解說詞一下子就抓住了人心,我邊瀏覽著名漫畫家何韋先生一幀幀与癌症病人相關的漫畫,邊琢磨“笑聲越來越少”這一被人忽視了的現實。“我搞這個漫畫展是偶然,也是責任所在。”干了一輩子醫的李教授說。作為醫生,他們看到過比常人更多的生离死別、淚水悲傷,病人因想不開而跳樓、上吊自殺的事情,在醫院時有發生。有兩位患癌症的東北女病人給他留下的印象尤為深刻:一位乳腺癌晚期患者,保持心情愉快,手術后10多年仍健在。而她介紹來的另一位肝癌女病人,确診之后心情壓抑,悲痛欲絕,在回家的火車上就交待后事,結果到家3天真的与世長辭。境況相同的病人,不同的心理情緒會有絕然不同的預后。因為樂觀、開朗、愉快、喜悅的情緒,能增強并能極大地活躍人的免疫系統,提高抗病能力,延長人的壽命。于是,把這些對病人以及所有正常人都至關重要的道理告訴大家,成了李教授的一塊“心病”,在笑聲中傳播知識的漫畫展也由此而來。

  在現代社會中,工作的沉重感、生活的快節奏、人際關系的复雜性以及生老病死等造成的心理障礙越來越多。有研究顯示,現在人們感到壓抑的概率是20世紀50年代的10倍。精神致病越來越受到世界的廣泛關注,人們已熟知,不良的精神狀態是癌症和心腦血管病這兩大“現代文明病”的重要相關因素。据世界有關權威部門指出,人類已從“軀體疾病”時代進入“精神疾病”時代,心理疾病已成為21世紀的“世紀病”。

  有關調查發現,快樂是人特有的一种主觀心理感受,它与种族、年齡、職業、地位和個人財富等沒有多少內在的聯系。這說明快樂屬于每個人自己。以人們最關心的經濟問題為例,第二屆全國生存質量學術會議有關報道說明,對廣東經濟發達地區的調查發現,家庭年收入在5万元以上的市民与年收入在5万元以下的市民相比,前者對生活的滿意度明顯不及后者,同時這些地區有“非常幸福感”的人不到8%。而且,据資料顯示,廣東省精神病患者數字排在全國前列。

  既然快樂与外在因素無關,那么,如果一個人活不到應有的壽命,

那就是他自己的過錯。可以說,在人生旅途上,所有的人都不可能總是一帆風順:升學落榜,就業無門,愛情失意,婚姻解體,妻离子散,宦海沉浮,意外事故,生意破產——誰都會經歷些溝溝坎坎,誰都會嘗到酸甜苦辣。重要的是必須學會及時調整自己的情緒,盡快從低潮中走出來,尤其不能太過悲傷或就此消沉,這是一個人必不可少的心理素質。如果再能做到“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笑對人生,榮辱不惊,就進入了一個更高的人生境界。

  談到笑的作用,李教授介紹,各國醫學家對笑的醫療作用都有研究。丹麥醫生認為笑可減少懮郁,促進血液循環,提高免疫功能,他們還創立了幽默治療學會;法國醫生認為笑是類似原地跑步的良好鍛煉,可以強壯肌肉,加快心律,增強肺部換氧;德國學者研究,笑是理想的心臟和血液循環鍛煉,對心肌和癌症的治療非常重要;英國哲學家羅素說,笑是最便宜的靈丹妙藥,是一种万能的藥。我國相聲大師侯寶林預言的相聲療法已在國外許多地方實現,美國有幽默康复醫院,德國有“笑聯盟”;在美國和英國,保險公司已承擔起笑療法的費用。

  “心胸開闊,會樂會笑是修養也是覺悟。誰人不死?活一天樂一天是最值得的。”李教授說。不管遇到什么天大的難事,要能拿得起,放得下,該樂還得樂。唐代高僧天際大師的治病“良方”是:“好肚腸一根,慈悲心一片,溫柔半兩,道理三分,老實一個,陰陽全同,方便不拘多少。”讓人們放棄個人愁苦,開怀大笑。

  盡管人類的疾病千奇百怪,醫生開出的處方千差万別,然而,只有快樂才是人類尋求健康長壽的通用大處方。 @

(http://www.dajiyua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