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西苗族銀飾

font print 人氣: 5
【字號】    
   標籤: tags:

操苗語湘西方言的婦女,每逢節日,都佩戴多件精製的銀飾。常用的銀飾有披肩、鑽花項圈、銀串、掛銀串項圈、圍腰鏈、螺旋項圈、龍頭手鐲、戒指、耳柱、壓領等,都是本地苗族銀匠製作,工藝精湛,式樣美觀。
  
銀披肩

一般用七或九塊薄銀片為主件,各鑽花紋。花紋中以雙龍戲珠為主,龍身周圍為鑽花雲片,樓空。作為主體的大塊薄銀片之間,以銀絲作圈銜接成為披肩的整體。佩戴時,披肩能隨肩、胸的高低、凸凹而緊貼於肩胸。披肩胸前焊接七或九組銀串。每組銀串多為兩層,每層都是鑽花樓空的薄銀片,兩層都系銀串,上層為二串,一層為五串,每串的下端都系有銀鈴、小銀片等。其中以龍的造型最為生動,製作也最精湛。龍鱗以銀絲勾畫焊接於龍身而成,眼、鼻、須、爪、繡、尾皆備,形態生動活潑。大薄銀片上另樓幾片浮雲護繞龍身,有如雲中二龍翻騰,戲奪珠寶。
  
鑽花項圈

環為扁平較厚銀片,修剪為圓圈,正面滿鑽花紋,若干只為一套,各只的環圈由小到大。佩戴時,依次由大環到小、環,互不遮蓋,每只都顯現在外。
  
銀串(俗稱牙籤)

以三塊薄銀片和三根銀鏈為主件;兩根銀鏈聯繫銀片為三層,另一根較長銀鏈鑲聯頂層為佩戴時懸掛用,每塊銀片都精鑽花紋。三層銀片的下緣另以小銀鏈系小銀片,小銀片的下緣各系三根小銀鏈,每根小銀鏈的下端各系一枚喇叭形圓銀筒或鑽有不同花紋的小銀片。最下一層的主件、銀片,下緣均以小銀鏈系銀牙籤、銀挖耳杓等為飾。銀串有單獨的,也有兩串聯在一起的。佩戴時,都懸於大襟衣右上的紐袢。
  
銀串項圈

項圈較粗,先捶作四方形,再扔為螺旋狀,最後纖作項圈。項圈的胸前半圓上各懸若干銀串,銀串形式基本同上。

(資料來源:世華網)(http://www.dajiyuan.com)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苗族普遍喜戴銀製品,男女皆然,而以青年婦女為最。
  • 在多數人心中,大海似乎總能激發兩種感受:面對碧海汪洋感到寧靜安詳,心靈被浪花拍岸的濤聲撫慰;或是面對海洋之浩瀚和不羈力量,感受到一己的渺小與人生的短暫。1564年出生的威廉‧莎士比亞多次在作品中融入海洋意象,十四行詩第60首便是一例。這首詩發表於1609年,收錄於莎翁154首十四行詩中的「美少年」(Fair Youth)組詩,同時收錄的詩作都描寫了詩人與一位美少年的深厚友誼。
  • 卡爾津城堡(Culzean Castle)坐落在蘇格蘭西南的亞爾郡(Ayrshire)懸崖上,是蘇格蘭1800年代流行的建築風格──喬治亞建築(Georgian architecture)的最佳典範。喬治亞建築的特色包括古典又內斂的室內裝飾,以及切割均勻的外牆石材,即「方石」(ashlar)。
  • 聖保羅大教堂(St. Paul’s Cathedral)位於倫敦市中心,擁有一千四百多年歷史,教堂著名的特色包括靈感來自羅馬聖彼得大教堂米開朗基羅設計的圓頂,以及精緻的西立面,有著寬敞門廊和雙塔樓。雷恩從意大利文藝復興時期汲取靈感,融合科林斯柱、壁柱和三角楣飾造型,將這些元素與巴洛克風格合為一體,詮釋出獨特的英式風格。
  • 舍維尼城堡(Château de Cheverny)不僅僅是一座雄偉的城堡古蹟,更是一座實實在在的家庭住宅。這座城堡座落在法國中部羅亞爾河岸的一個美麗山谷中,是一個活生生的博物館,展示著過去法國家庭生活的樣貌。
  • 瓷器的歷史大約可追溯至兩千年前的中國。瓷器是一種玻璃化半透明的白色陶瓷,通常由高嶺土(kaolin)(一種黏土)和白墩子(petuntse)(一種礦物)以高溫燒製而成。瓷器到了近代才成為西方的遺產。14世紀時首次從中國傳入歐洲。
  • 一生嗜茶,精於茶道的陸羽,被譽為茶聖,奉為茶仙,親自踏訪考察各地茶鄉,從種茶、制茶、焙茶、飲茶、品茶,不只深究水質、土壤、氣候等環境因素,如何影響茶葉的生長和氣味,更講求煮茶技藝、飲茶的配置與器皿,因而寫就世界首部茶學專著――《茶經》。
  • 1940年代後期,儘管世界逐漸從二戰的破壞中恢復過來,但有些傳統藝術和文化的元素卻逐漸被削弱了,傳統藝術中的真、善、美價值漸趨式微。
  • 聖約翰大教堂擁有雕刻精美的外觀和雙排飛扶壁(flying buttresses)造型,毫無疑問是晚期哥特式建築。教堂長377英尺,寬203英尺,白色拋光外牆上裝飾著雕像、石像鬼(雨漏)、窗戶浮雕,以及令人印象深刻的飛扶壁。飛扶壁上妝點超過95位十九世紀荷蘭人物。一旁簡約的紅磚羅馬式塔樓與哥特式裝飾風格的大教堂形成鮮明對比。
  • 富維耶聖母大教堂(Notre-Dame de Fourvière)與巴黎聖心大教堂(Sacré-Coeur)一樣,都是為了遏止社會主義公社的發展而建造,標誌著回歸宗教與傳統。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