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媽媽的育兒手記〈後 記〉

痴心媽媽
font print 人氣: 2
【字號】    
   標籤: tags:

這就是我的兒子,既不是神童,也不是天才,甚至讀了六年書還沒當過一次三好學生。

上個月他十分認真地盤問我一番, “我生出來的時候有沒有出現突然打雷閃電,突然停電幾秒鐘又恢復有電的情形?”我記得沒有,他卻一口咬定必定有,估計是看了那本《超人張寶勝》。平時我們樓下開電視,不用打開音量,他在樓上可感知有電流雜訊,他認爲自己有可能是外星來的“超人”,象電視裏的馬丁叔叔一樣。我提醒他注意和飛碟聯繫,隨時準備飛回外星球去,因爲一旦有機會我也很想見識UFO。

他曾一本正經的告訴我,“別看你是我媽媽,你根本不瞭解我,也不可能瞭解我。”我很吃驚,“誰瞭解你呢?”“童話大王鄭淵潔”。這是我在他三歲時就給他講過的《象鼻子牛的故事》、《皮皮魯和魯西西》等童話故事的作者。他的童話現在已經風靡海峽兩岸,沒想到鄭淵潔成了他的知音,而當媽的反倒不瞭解他了。兒子至今還生活在童話的世界,生活在充滿幻想的世界裏。他對周圍的一切都充滿了好奇,隨時都在想著要探索這一切。丈夫經常批評我(兒子有問題,當然是要從當媽的身上找原因),“你老是給他講些不三不四的東西,開發他的好奇心,心都散了,哪有心思好好讀書?”

“ 自古癡心父母多。”人們都望子成龍,我也沒有少花心機。但至今未發現我兒子有什麽可造之處。他從小體能和動作協調較差,體育是沾不上邊了;而藝術方面,我相信是靠天賦的,兒子缺少藝術細胞,樂感不那麽好,嗓子充其量也只是“澡堂歌星”的料;買了台天文望遠鏡看星星,只在哈雷彗星回歸地球那幾天表現出極大的興趣,總記住他還有機會再看一次,而我卻沒機會了;後來再買了指南針和星圖帶他辨認四季星座,他卻連“獵戶”腰上的三顆星都看不出,更別提“金牛”的角了;捏橡皮泥和剪紙、折紙,我自己弄了一大堆,一發不可收拾而上了癮,兒子卻成了觀賞家,拿起來弄不到兩下就大歎:“你是天聰,我是地笨,學不會了。”……。

我從來信奉聞一多的“只問耕耘,不問收穫,”只想盡力而爲,努力盡一個母親的責任。當初我教他正規的蛙泳——高航式,他覺得老是重復同一個動作很煩,自己偷著跑到娃娃池玩滑梯,後來沒管他,他整天和孩子們在池子裏互相追逐,自己倒練出來了,現在遊自由泳比我還快。養育孩子往往是“有心栽花花不發,無心插柳柳成蔭”。

小時侯,他看到我把領回的獎狀丟在一邊,就撿起當寶貝貼在他的房間裏。我深知父母的期望與孩子的成長是不成正比的,不可能每個孩子長大以後都是專家、博士、宇航員或藝術家,或許我的兒子生就只能當一個普通工人,但我也希望他是個合格的盡職盡責的工人。

兒子從小就無憂無慮,沒有生活的壓力,只知道“當學生是世上最辛苦的事”,認爲上學讀書“不好玩”、“枯燥無味”。他看了好幾遍《軍隊的女兒》,被小海英那種堅強所感動,告訴我,“我很想象小海英那樣做個對社會有用的人,但是我管不住自己。”有時我看到他做作業時,不時打自己的另一隻手臂,說是那只手想動,其實他還不會制止自己那顆亂動的心。我知道,要讓兒子真正懂得努力學習和生活,還需要等待比較長的時間,好在母子之間不管是否能夠觀點一致,起碼還可以交流。

每個人都有他自己固定的生活道路,任何人都無法代替他走。培養教育兒子,只想讓他能夠有獨立生活能力,爲人正直,有正義感,富於同情心,永遠向上,這就夠了,蕓蕓衆生不都是這樣過來的嗎?我沒有奢望。

有時我想,寫下兒子的發育成長經歷有什麽用呢?記下兒子小時候的言行,記下那些調皮搗蛋的“事迹”,寫出學做母親的一份心得,待到十年八年以後再翻出給兒子看看,也想讓其他的母親看看。 “計劃生育”的國策不允許我再當一次母親,很可惜總結了經驗卻沒機會再實踐一次,只能留給以後當母親的人作參考了。@、
(http://www.dajiyuan.com)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兒子從小到大從沒有因哭鬧而占過便宜,明明可以給他的東西,一旦哭鬧著要時,反而不能給。我知道,世上無論多麽蠻橫的孩子,都决不會鬧著要天上的月亮,因爲他明白那是無法辦到的。我兒子很清楚,他一但哭鬧,所要的一切也就成了天上的月亮。在我們家堅持這一原則,哭鬧自然無法成爲法寶,時間一長,他也養成了不哭不鬧的習慣。
  • 問:“肥皂是用什麽做的?”“紙是怎樣做出來的?”“布是怎樣做的?”看到什麽東西都問,問順口了最後竟來一句:“媽媽,你是用什麽做成的?”有信口開河之疑。
  • 會幫大人跑腿,送東西或傳口信,很樂意送包子給二樓的小文杰吃,只是他媽媽向我反映,包子上偶爾會發現兒子咬過的小牙印。
  • 會自己叠衣服,但叠不整齊;認漢字三百多;可連續半小時安安靜靜坐下來看圖認字;不會拼六面圖;寫字常寫反,如“你”写成“尔卜。”
  • 有人出差去廣州,我請他順便帶點食物給外婆。兒子看到了,不放心地追出門口大聲叮囑,“叔叔,您半路上千萬不要偷吃呀!”真是失禮!

  • 吃飯時仍喜歡邊吃邊提出各種問題。我向他建議,“我們兩個比賽,看誰吃得快,趕上爸爸。”他立即回應,邊飛快地往嘴裏扒飯邊答:“對!我們兩個先死。”我怔一下,半天才悟過來:他的意思是快吃飯快長大,大了就會變老,老了就會死。兒子的思維不能不算有邏輯,只是跳躍太快,人家難以接受。
  • 從這段時間開始,我只好求助于沒有法子的法子-預備幾根小棍子放在門框上,隨時可取下打屁股,企圖讓他稍微規矩點。但不到萬不得已不輕易使用,怕打多了反而弄出個千錘百煉的“金剛身”,刀槍不入更麻煩。
  • 鶏下蛋了,咯咯一叫,我讓兒子去撿鶏蛋。好幾次,發現他到了鶏籠跟前就使勁的點頭,這一奇怪的動作令人費解,一問才知道,“我怕它們以爲我是小偷偷鶏蛋,先給它們點點頭敬個禮,鶏就不會啄我的手。”
  • 五歲十一個月學習拍皮球,每次最多十幾下,動作不協調;喜歡玩“鬥獸棋”,常趁對手不注意,多走幾步或把棋子調換。
  • 上課仍開小差,一個學期下來,被老師收繳去不少新式圓珠筆、象形動物鉛筆刨、原子印章之類的“課堂玩具。”我注意經常檢查兒子的書包,凡是好玩的東西都搜出來,不讓帶去。但據老師反映,他自己的手指也可供研究半節課,總不能把手指也繳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