藝術生活

苗族銀飾工藝簡史

苗族普遍喜戴銀製品,男女皆然,而以青年婦女為最。

明代郭子章的《黔記》卷五九和翟九思的《萬曆武功錄》卷六,就有黔東和黔中苗族「以銀環、銀圈飾耳」的記載,但數量少。到清代,使用銀飾盛極一時,不僅很普遍,而且數量多。如黔東苗族婦女,頭戴銀花,耳戴銀環,項戴銀圈,「以多為富」。湘西和黔東北苗族婦女也是「耳戴大環,項帶銀圈自一二圍以至十餘圍」。貴州中部及雲南、川南,用銀飾也很普遍,但數量較少。進入民國,苗族使用銀飾的仍然很多,製造工藝也更精緻纖巧。清代時的「大耳環」,很多地區已改為纖巧玲瓏的珠式耳環,項圈、項鏈很考究製作,並出現精製的銀冠、銀衣等。

  

苗族的銀飾,均為本民族男工匠所制,以黔東南和湘西的工藝最高。成品有粗細兩類:粗件如黔東黃平、爐山、台江一帶的扣環項鏈、實心項圈、實心手鐲等,一般不要求精工製作,用銀份量大,佩戴的目的是顯示富有。但也有較為精工的泡項圈、泡手鐲、空心鑽花項圈和手鐲等,製作雖較為費工,但用銀較少。細件很精緻,著名的如黔東清水江、舞陽河兩岸的銀花、圍腰鏈、銀羽、銀泡、銀雀、銀索、銀冠、銀羅漢、銀鈴,湘西和黔東北的銀鏈、銀花、銀耳環、釵牙籤、銀鈴、銀蝴蝶、銀牌、銀披肩以及祭祀用的銀冠等。

製作這類銀飾費工極大,有的要經過多程序的加工,如制銀索,要將銀拉成細如頭髮的銀絲,然後集數十根銀絲編成每面都呈 「人」字形的六稜銀索。黔東的銀冠,更是集銀飾工藝之精華,在面積不大的冠架上,焊接的銀花、銀鈴、銀雀、銀蝴蝶、銀鐘、銀簽等飾物,重約三、四十兩,有數十件甚至百件之多,件件都是精工之作。

(資料來源:世華網)(http://www.dajiyua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