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媽媽的育兒手記〈二十四〉

痴心媽媽
font print 人氣: 2
【字號】    
   標籤: tags:

九歲半—十歲
每天下午放學回家收衣服、掃地,然後就去游泳,可連續遊上千米;拆開家裏小鬧鐘,又裝回去。

讀完《嶽飛傳》、《薛剛反唐》、《紅樓夢》、《天方夜談》等成套連環畫,兒子很奇怪,爸爸竟然不知道宗澤是丞相而且還是岳飛的恩人,甚至也不知道薛仁貴是薛丁山的兒子。爸爸的某些自然常識,歷史典故似乎不如兒子了。

在學校表演節目擔任領誦;參加市故事講演比賽獲獎;參加語文知識智力競賽也獲獎。我出差回來叫門,兒子在房裏應聲大叫,“媽媽,有好多好消息,你先等一等。”我站在門口等了半天,他把獎品全部捧在手裏才來開門,讓我先瀏覽一遍再進家門。

上課仍不專心,據統計,每堂課認真聽課時間不超過三分之二,其他時間思想開小差,但抽查提問卻往往能講出個大概,老師懷疑他是否有另外一個腦袋。平時作業不大認真,做好後不想檢查一下,錯多錯少等著讓老師批。寫作文時經常花時間算字數,老師要求作文500字,湊夠500個字就交差。他是在爲老師讀書,爲老師做作業。我問他爲何不專心聽課,他埋怨學校裏上課不好聽,我不知道加減乘除四則運算能否講得象“白雪公主”那麽生動,但估計現在的課本比起過去的四書五經和八股文應該是簡易多了。只是要想讓老師把語文數學課都變成一場場遊戲恐怕還需相當艱苦的過程。

我們那年代哪有父母陪太子讀書呢?我不贊成老逼著孩子用功,只想給他創造點條件,讓他主動去學。可惜兒子未意識到要主動搞好學習。每次考完試,總會聽說學校裏某某的成績少於90分被罰跪、某某85分被父親綁在樹上打之類的恐怖事件。兒子拿個79分回來提心吊膽,我寬宏大量讓他好好想一想,找找原因,晚上時間自己安排。原以爲他會心情沈重,看看書補補課,誰知道他安排自己高高興興玩了一晚上。只好把他叫來談話,詳細分析成績不好的原因,幫他訂出幾條。

滿十歲那天,我和兒子進行了一次認真的談話,一致認爲要徹底廢除小棍子打屁股這一教育方式。孩子大了,打容易引起反感,造成逆反心理。兒子也知道,自己長大了,可講通道理,不必等打一頓以後,摸摸痛處才想起該做什麽不該做什麽。

兒子有一“課堂愛好”-查字典。老師在上面講課,他在下面翻字典,這孩子成績不大好,挑老師毛病倒很在行,經常舉手要求糾正老師的錯處。如老師講“地殼(ke)”,他說應讀“地殼(qiao)”可老師說:“我不管你們讀什麽,我就是讀`ke’!”老師要求大家做練習,“黑暗對夜晚正如光明對白天,寒冷對北極正如炎熱對什麽?”答案是南極。兒子舉手不同意,認爲南極與北極一樣,都是寒冷的,炎熱應該對赤道。老師不妥協。他常回家來興致勃勃大談如何在堂上與老師爭論,鬧得班上一些同學亦樂於此道,上課老翻字典。我建議他以後少在堂上給老師出難題,有問題可在課後討論,可是兒子未開竅。

自從他想在課堂上糾正老師關於表示圓半徑的字母“r”的讀音,反被老師罰在堂上起立反復讀“r”,一定要他讀成所謂的“正確發音”-“阿羅”,他才意識到“師道尊嚴”之所在。一天兒子回來又講,老師講解課文時,順便提到刺蝟是兩條腿,他舉手發言,認爲刺蝟應該是四條腿,老師說:“不對!我查過書了,是兩條腿。”兒子問我,“刺蝟是否跟雞一樣兩條腿?”,我翻出《辭海》給他看,“刺蝟,哺乳綱、蝟科……四肢短,爪彎面銳利……。”我又怕他舊病復發, “你自己心裏明白就是,別再上課舉手搗亂,難爲老師”。兒子連忙點頭稱是。其實,把字母“r”讀成“啊羅”並不妨礙計算園面積的準確性,刺蝟有幾條腿也與課文描寫技巧無關,只是兒子不懂什麽是重點,吹毛求疵反而影響聽課,估計他的“思想開小差”也與這有關。其實,我本身也有這毛病,小事認真,大事糊塗,從他身上我看到自己的影子。

路口的小鋪子新置了一台冰櫃,專賣冰凍飲料,兒子興趣極大。儘管家裏常備自製的啫哩、雪條等冷飲,爲了滿足他“隔壁鍋巴香”的心理,約定每個月可以買一次雪糕。於是每到月底前,他從小鋪門口經過,總要及時向老闆娘發佈公報:“再有x天我就可以來買雪糕了。”

一天早上,兒子起床特別早,跑步後回家吃了早餐6點多就去學校,聽同學講公安局門口的路邊有嬰兒哭,趕緊跑去看,一個剛出生不到二小時的女嬰(隨身有張紙寫明出生時間)裝在一個紙箱裏。兒子和三個同學一道把嬰兒抱到附近一個同學家,用紅領巾給她包上頭,又找些牛奶來喂,嬰兒不哭了,他們就去上課,課間操時,兒子跑來找我講悄悄話,“媽,我撿了個很漂亮的女孩,我們把她養大好不好?”我以爲他開玩笑,後來知道真有這事,也動了心。兒子一再動員我:“媽,你這麽有文化,好好培養這個女孩,她長大一定很聰明。”我逗他,“我自己生的兒子都不聰明,抱來養的怎麽會聰明呢?”他十分認真,“男孩子調皮,女孩子聽話好教,不一樣的。”我被說服了,也想著養個“聰明的女孩。”可是一向派出所打聽,才知道這叫做“非法收養”,與超生同罪。我不敢冒開除公職的危險,只好讓人把嬰兒送去派出所。不多久,附近一戶開雜貨鋪的農民把嬰兒抱走了,農民不罰款也不算超生。

兒子放學後知道這事,忍不住傷心地大哭,指責我,“都是你不好,早知不告訴你就好了,我找些同學湊點錢,把她送到醫院去養起來。”他還說:“我抱來的路上,連名字都爲她想好了,叫做黎英琦。“黎”是跟我的姓,“琦”是跟你名字中的“綺”同音,“英”是聰明、不笨的意思。”我很慚愧,當初給兒子取名,費了半天腦筋,不料現在他一下就給女嬰想了個好名字,還考慮了與家族的聯繫以及名字的意頭,真是大歎不如。

第二天,我縫了兩塊包布,又找出兩件舊衣服和兩塊新浴巾,讓兒子送去給收養女嬰的人,他才又高興起來。那家人聽講女嬰是他抱回的,想塞二元“利是”給他,不肯收,“留給小孩買奶粉吧!”那些天,兒子每天放學後都要先去看看那嬰兒,不少人聽說此事,都很關心。遇到有人問起,他就滿腹眷戀,“我收養了一個小孩,我媽不肯,又讓別人拿去養了,我帶你去看看。”活像是我丟棄了他生的孩子。

我被兒子的真情感動,也去看過幾次。收養嬰兒的是一對五十多歲的老人,老家在山區,嬰兒只是每天喂些米湯,臉色比剛抱回時差多了,據說準備送回老家給兒媳養。後來,又聽說出現了棄嬰,又是這戶人收養了,心想他們真是好人。

幾個月後,兒子回家講,他聽人說那戶人收養了好幾個棄嬰,都轉手賣出去賺錢了,賣到山區去。我特意跑去看了那間鋪子,主人遷走了,門面也換過,問了派出所的人,也未證實那兩個老人是否人販子,我想若這把年紀還賺這種昧著良心的錢就太可恨了。

我和兒子常常議論起那女嬰,也不知她的命運怎樣了。@、
(http://www.dajiyuan.com)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遇上有趣的電視節目可安定下來坐著看幾分鐘。對大人們談話開始有興趣,一見大家笑也及時跟著笑,而且聲音特別大,笑完才想起問:“媽媽,你們剛才笑什麽?”在場的人都忍俊不禁。
  • 我平時一看到他的手髒,隨口就講:“快去洗洗你的猫爪子!”這天來了客人,我端出一盆水給他們洗手。兒子不知是有意還是無意,大聲問道:“媽媽,你打水給誰洗猫爪子呀?”當場讓我好尷尬!從此再也不敢隨便對他使用不規範用語了。

  • 兒子生病,帶他去醫院看病。一回到家就問我:“醫生是好人還是壞人?”“好人爲什麽要拿針水往人家屁股上打呢?” 在他看來,大概衡量醫生是好人還是壞人的標準,就是有沒有造成他的屁股痛。
  • 兒子從小到大從沒有因哭鬧而占過便宜,明明可以給他的東西,一旦哭鬧著要時,反而不能給。我知道,世上無論多麽蠻橫的孩子,都决不會鬧著要天上的月亮,因爲他明白那是無法辦到的。我兒子很清楚,他一但哭鬧,所要的一切也就成了天上的月亮。在我們家堅持這一原則,哭鬧自然無法成爲法寶,時間一長,他也養成了不哭不鬧的習慣。
  • 問:“肥皂是用什麽做的?”“紙是怎樣做出來的?”“布是怎樣做的?”看到什麽東西都問,問順口了最後竟來一句:“媽媽,你是用什麽做成的?”有信口開河之疑。
  • 會幫大人跑腿,送東西或傳口信,很樂意送包子給二樓的小文杰吃,只是他媽媽向我反映,包子上偶爾會發現兒子咬過的小牙印。
  • 會自己叠衣服,但叠不整齊;認漢字三百多;可連續半小時安安靜靜坐下來看圖認字;不會拼六面圖;寫字常寫反,如“你”写成“尔卜。”
  • 有人出差去廣州,我請他順便帶點食物給外婆。兒子看到了,不放心地追出門口大聲叮囑,“叔叔,您半路上千萬不要偷吃呀!”真是失禮!

  • 吃飯時仍喜歡邊吃邊提出各種問題。我向他建議,“我們兩個比賽,看誰吃得快,趕上爸爸。”他立即回應,邊飛快地往嘴裏扒飯邊答:“對!我們兩個先死。”我怔一下,半天才悟過來:他的意思是快吃飯快長大,大了就會變老,老了就會死。兒子的思維不能不算有邏輯,只是跳躍太快,人家難以接受。
  • 從這段時間開始,我只好求助于沒有法子的法子-預備幾根小棍子放在門框上,隨時可取下打屁股,企圖讓他稍微規矩點。但不到萬不得已不輕易使用,怕打多了反而弄出個千錘百煉的“金剛身”,刀槍不入更麻煩。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