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經消息

中國物價猛漲引國際金融界關注

【大紀元12月15日訊】大紀元記者魏德綜合編譯報導/中國11月消費者物價指數上升的速度是6年來最高的一個月,顯示中國經濟可能增長過快。據中國國家統計局的通報﹐中國今年9月份物價指數比往年同期上昇1.1%﹐10月份為1.8%﹐而到11月份則上升了3%﹐顯示不斷加快的上升勢頭。

據路透社11月12日的報導﹐10月份中國食品價格較同期上漲了5.1%﹐肉類上漲8.1%﹐食用油上漲17.1%﹐而同時汽車等產品下跌了4.5%﹐電子通訊器材下跌18%。雅虎商業報導﹐中國11月份食品價格上漲8.1%﹐第三季度經濟更是“瘋狂”增長9.1%。

各方專家對中國的物價指數上漲也紛紛給予評價。9月份﹐面對幾年來首次出現的物價指數上漲﹐中國經濟研究所一位姓唐(音譯)的研究員認為這是由於夏季的薩斯流行抑制的居民消費﹐這是進入秋季後的補償性消費回升﹐而且不會持續。

對于11月份3%的上漲﹐香港中心銀行副總裁托尼拉特說﹐“他們(北京)一直擔心通貨收縮而不是通貨膨脹﹐大家通常認為少量的通脹﹐2~3%是很理想的。”

中國在過去幾年經歷了經濟高速增長而物價指數下跌的情況。由于中國經濟的高速增長﹐每年都有數百億美元的外資流入中國﹐意在投資短期獲利或等待中國人民幣升值而得到高回報。據紐約時報報導﹐中國政府為此大量印刷人民幣收購外匯﹐從而使外匯儲備急劇上升﹐同時大量人民幣流入市場。為了抵消大量人民幣在市場流通帶來的物價上漲貨幣貶值﹐政府又大量發行國庫券和債券﹐從市場上把人民幣提走。這個政策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是人民幣的流通量仍在以每年20%的速度上升。

另據中央紀律檢查委員會的通報﹐中國資金外流非常嚴重﹐近幾年每年都有上百億美元的資金又被不法官員轉移到海外﹐這也部分抵消了通貨膨脹的發生。

關於這次物價指數上漲的原因﹐紐約時報報導﹐中國北方的乾旱減少了玉米的收成﹐中國中部的水災造成小麥減產。雖然中國政府完全可以用外匯儲備﹐從國際市場購買糧食來平抑國內糧食價格﹐但是由于海運價格漲了一倍﹐進口糧食價格仍高於國內價格。

而汽車的價格下跌完全是由於大量外國廠商進入中國﹐生產的汽車超過了市場需求﹐產品不得不降價爭市場。

服裝價格上漲3%和煤炭﹑電力價格上升﹐都顯示工業產品已經有漲價的趨勢。

持續攀升的數字引發國際金融界的關注﹐正如格林斯潘在德州達拉斯國際事務委員會會議上所言﹕中國現行貨幣供應政策如果繼續﹐中央銀行將面對一個兩難選擇﹐一是過熱的經濟和隨後可能的衰退﹐二是減少購買美元。而後一選擇將使人民幣對美元升值。

格林斯潘說﹐如果中國人民幣升值﹐美國製造業也沒有什麼好處﹐因為進口商會轉向其他低工資的國家﹐但是中國出口減少將減緩經濟增長。

(http://www.dajiyua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