虎溪三笑圖

font print 人氣: 58
【字號】    
   標籤: tags:

【大紀元11月18日訊】
宋 作者不詳
虎溪三笑圖 冊
絹 設色 青綠
26.4 x 47.6公分     

一彎湍急的流水從畫中穿流而過,兩旁喬木紅葉繽紛,正是一個秋涼的時節。石橋旁,三人(和尚、道士、儒生)正開懷地仰頭大笑,模樣誇張逗趣,引人發噱。

  東晉時,著名的禪宗法師慧遠在廬山(今江西九江)修行,三十餘年間,不但不下山、入城,送客也從不越過虎溪。一日,儒生陶淵明、道士陸修靜兩人遠道來訪,三人相聚,相談甚歡。後來,慧遠送他們下山。到了虎溪,三人耳旁雖不時傳來老虎的鳴號聲,但因為談得太熱烈,竟完全沒發覺。直到越過了虎溪,三人才驚覺,但旋即會心地縱情大笑起來。原來,他們在不經意間,已破除了不過虎溪的執念,笑聲傳遞了他們難以言喻的欣喜之情,自然也成了名垂千古的美聲了。

  這幅「虎溪三笑圖」,一方面不但是宋人力圖調和儒、釋、道三教思想的反映,一方面也體現宋人繪畫成就的卓越。畫中用筆細密、勁銳,設色古雅,主角們誇張的肢體語言、呼嘯的急流、飄落的紅葉、以及遠處迷濛的煙霧等,相融一氣,整幅畫充滿了靈動之感。宋畫的精妙,由此可見一般。

畫喬木紅葉,一陣風揚起,樹枝搖蕩,落葉猶見飄滿地上。一僧一道一士,石橋左方相擁話別,慧遠(西元334-416年)居中與陸修靜(406-477)相互擁別,陶淵明(365-427)以雙手拉慧遠。三人仰頭,縱情大笑,造形尤其少見,左右兩旁男僕等候。右方曲澗流水,上覆板橋,意指「虎溪」。布局為左右往中斜下,形成兩個一角的組合。這是南宋人喜愛的布局。畫樹幹、樹葉,用筆勁銳,山石皴法以小斧劈,靈動處與畫面風動之情境,完全契合,設色罩染,以丹砂、石綠。遠處煙霧,淡彩層層渲染,迷漫一片秋意。人物衣紋,描法如折蘆葉而細長,與傳世藏北京故宮李唐(約1049-1130後)「採薇圖」相近。技法處處老到,的確是一幅好南宋畫。喬木露根,樹幹樛曲,筆意造形,也均是南宋李唐、蕭照一系風格。

  案:〈蓮社圖記〉中提到:「道士陸修靜,居簡寂觀,亦常來社中,與遠相善,遠自居東林,足不越虎溪,一日送陸道士,忽行過溪,相持而笑,又嘗令人沽酒,引淵明來,故詩人有:愛陶長官醉兀兀,送陸道士行遲遲;沽酒過溪俱破戒,彼何人斯師如斯。」(註1)又〈廬山記〉:「慧遠法師廬山阜三十餘年,影不出山,跡不入俗。送客過虎溪,虎輒嗚號。昔陶元亮居栗里,山南陸修靜,亦有道之士。遠師嘗送此二人,與語道合,不覺過之,因相大笑。」(註2 )

  按此即本圖之「虎溪三笑」故事出處。虎從風,虎嘯而風起,是以畫中以風為背景,可見畫家用心處,無微不至。元末陶宗儀著《輟耕錄》,引趙彥通語,謂慧遠不與陸修靜同時代。陸修靜於元嘉(424-453)末年始到廬山,時慧遠已去世三十餘年,淵明亦去世二十餘年。按此項考據為真,則陸修靜自然亦無緣參予蓮社。(註3)慧遠結「蓮社」的傳說,形成於北宋熙寧年間,中唐以前根本無蓮社和十八賢的記載,蓮社的成員在時空上也不可能聚於一起,當代的學者也早已辨明。這即使是訛傳,也可見於北宋末年此事已傳開,是宋人調和儒釋道三家於一體,並為畫家採取入畫。(註4)如李唐就畫有「虎溪三笑」,元仇遠等人有所題跋。(註5)周密(1232─1298)記有〈三教圖贊〉,「理宗朝有待詔馬遠,畫三教圖,黃面老子則跏趺中坐,猶龍翁儼立於傍,吾夫子乃作禮於前,此蓋內璫故令此以侮聖人也。一日傳旨,俾古心江子遠作贊,亦故以此戲之,公即贊之曰,釋趺坐,老聃傍睨,惟吾夫子絕倒在地,遂大稱旨,其辭亦可謂微而婉矣。」(註6)可再作一解。

(王耀庭)

轉載於台彎國立故宮博物院
「國立故宮博物院 著作權所有 Copyright @ National Palace Museum All Rights reserved」

(http://www.dajiyuan.com)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對於一位18世紀女性藝術家來說,安吉莉卡‧考夫曼(Angelica Kauffmann,1741—1807年)的生平和藝術生涯非同尋常。她出生於瑞士一個貧寒的畫家之家,作為獨生女,她仍接受了廣泛的教育,在十幾歲時就已展現出肖像畫和歌劇演唱的驚人天賦。她很早就掌握了德語、法語、意大利語和英語,這為她日後在國際上取得成功──成為首屈一指的新古典主義藝術家、歐洲上流社會的傑出女性奠定了基礎。
  • 一生嗜茶,精於茶道的陸羽,被譽為茶聖,奉為茶仙,親自踏訪考察各地茶鄉,從種茶、制茶、焙茶、飲茶、品茶,不只深究水質、土壤、氣候等環境因素,如何影響茶葉的生長和氣味,更講求煮茶技藝、飲茶的配置與器皿,因而寫就世界首部茶學專著――《茶經》。
  • 美國風景畫家阿爾伯特‧比爾施塔特(Albert Bierstadt,1830—1902年)成了溝通東西兩岸的一座橋梁。他憑藉對這片土地的原始之美、希望與力量的深刻感知,捕捉到了美國西部的精神,為那些永遠不會親自冒險西行的觀眾開啟了一扇窗,讓他們得以一窺落基山脈的雄偉壯麗。
  • 1990年林布蘭的作品《加利利海上的風暴》在伊莎貝拉嘉納藝術博物館(the Isabella Stewart Gardner Museum )遭竊,還有其它兩幅至今仍下落不明。
  • 春天蒞臨紐約!摩根圖書館和博物館(The Morgan Library & Museum)推出波特小姐的精彩特展:「碧雅翠絲‧波特:擁抱大自」(Beatrix Potter: Drawn to Nature)。波特小姐是廣受大眾喜愛的《彼得兔的故事》(The Tale of Peter Rabbit)還有其它兒童讀物的作家和插畫家。
  • 卡拉瓦喬的《老千》有巨大的影響力,激盪出無數件類似的版本;歐洲的藝術家複製了三十餘件作品。然而,20世紀大部分時間大家都不知道卡拉瓦喬的原作收藏在哪。一直到1987年才重新在歐洲的私人收藏中出現。
  • 「落竹三千, 成就一畝茶。」古人以竹自許君子品德,今人以竹製焙籠泡出一壺好茶,竹子的清香增添茶湯的甘甜,此間一件件竹編器具透過竹編師傅落款標記,成了審美的主體,傳世千古的好手藝。
  • 老子《道德經》說道:「三十輻共一轂,當其無,有車之用。埏埴以為器,當其無,有器之用。」
  • 墨竹是文人畫重要的題材之一,竹可言志,也可以寄情,一方面也體現士大夫的人格操守。文同是北宋畫墨竹首屈一指的人物,人稱「湖州派」。對後世墨竹發展影響極大。他的表弟蘇軾亦曾為其寫過許多首題畫詩。今天我們就從文同最出色的、最引人注目的《墨竹圖》來看看,這幅畫為何讓人過目難忘?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