紐約新聞

紀念辛亥革命 賞評長篇歷史劇《走向共和》

《黃花崗》雜誌與各界專家學者說古論今

【大紀元記者史婧10月6日紐約報導】為了紀念即將到來的十月十日辛亥革命九十二週年﹐中國現代史研究中心、《黃花崗》雜誌社於十月五日在紐約法拉盛喜來登大酒店聯合舉辦長篇歷史電視連續劇《走向共和》賞評會﹐吸引了兩百多位華人民眾前來。會中播放的《走向共和》精彩片段及辛灝年所做得講評不時引起觀眾的陣陣喝彩與掌聲。

賞評會由《黃花崗》雜誌社義工﹑來自亞特蘭大的李剛博士主持。《黃花崗》雜誌社社長馬佩華首先致辭。她說﹐在迎接辛亥革命九十二週年的時候﹐來觀賞《走向共和》這部反映辛亥革命﹑推翻帝制﹑建立共和的歷史大戲﹐具有特別意義。只有面對歷史﹐緬懷先烈﹐才知道今後的路應該怎麼走。馬佩華要求觀眾用心來觀賞它。

《黃花崗》雜誌社義工、來自大陸的青年知識份子陸耘介紹了《走向共和》的制作背景資料和海外各界評論。他說﹐此劇在中央電視台首播后立即引起社會各個階層的極大反響。由於此劇被認為有借古喻今之嫌﹐引起江澤民不滿﹐因此在首播過程中即被刪節﹐并隨即遭禁播﹑禁售。目前在海外發行的四十二集和三十六集的版本均為刪節版。《走向共和》的總制片之一馮驥日前亦因經濟問題被逮捕。

會上放映了主辦單位精心剪接的《走向共和》精彩片段。在兩個多小時近二十個片段的播放過程中﹐全部由中國現代史研究所負責人、《黃花崗》雜誌社主編﹑近代史學者辛灝年做解說與講評。幾乎每個片段與評說都獲得在場觀眾的熱烈回應﹐叫好喝彩聲此起彼伏﹐掌聲不斷。





辛灝年說﹐觀看這部歷史大戲﹐對於兩岸人民重新認識“三民主義”具深遠意義。它提醒現在台灣的國民黨考慮﹐有沒有按照孫中山先生的“民族主義”肩負起拯救中華民族的歷史責任。

對部分大陸人士認為孫中山的“三民主義”過時了的說法﹐辛灝年說﹐49年以後的中國﹐已經倒退到封建滿清的時代。而孫中山的“三民主義”與民主自由理念基本相同。為什麼有人寧願做馬列主義者﹐而不願做中華子孫﹖

放映和評講后﹐許多與會者踊躍上台發表感想。著名評論家陳破空說﹐相距百年的專制王朝,從本質到形式,都有驚人的相似。這已經成為一個不爭的歷史常識。 《走向共和》,在很大程度上,恰恰是為這兩段具有驚人相似的歷史做進一步形像的揹書和詮釋。

他說﹐經濟上,閉關自守達二百多年的滿清專制王朝,正受到當時來自境外海上貿易(全球通商)沖擊﹔而上世紀末,閉關鎖國達三十年的共產黨獨裁政權,也同樣面臨全球經濟快速發展和一體化浪潮的挑戰。政治上,消王朝面對國內外立憲或共和變革的壓力﹕共產黨則受制于海內外民主改革的呼聲。

陳破空舉例說﹐晚清主導的“洋務運動”,等於後共實施的“改革開放”﹔晚清國策“祖宗之法不可變”,等於後共立場“堅持四項基本原則”或“穩定壓倒一切”﹔晚清主張“富國強兵”和“船堅炮利”,等於後共口號“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和“軍事現代化”﹔晚清所謂“師夷之長技以制夷”,等於後共所謂“建設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如今的“太子黨”,正是當年的“八旗子弟”﹔至於官場腐敗,百年後與百年前,不僅酷似,而且有過之而無不及……

發言的還有耶魯大學醫學教授張肖明﹑資深報人李勇以及沈源﹑朱執中﹑項厚祿等。.

(http://www.dajiyua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