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術長廊

「元四家」之一倪瓚

【大紀元訊】倪瓚的繪畫開創了水墨山水的一代畫風,在繪畫史上被列為元代中後期的「元四家」之一,又被當代評為「中國古代十大畫家」之一,英國大不列顛百科全書將他列為世界文化名人。

倪瓚原名璉,後改名瓚。自稱倪迂,變姓名曰奚元朗,又曰元映。字元鎮,號雲林,又署雲林子或雲林散人。別號有很多:荊蠻子,淨名居士,朱陽館主,蕭山閉卿,幻霞子。他是無錫人。生於1301年,卒於1374年。 倪瓚家族為江南著名豪富,幼年喪父,由其兄撫養。自小受到良好教育。讀書努 力,過目不忘,一生沒做過官,40歲以前優遊歲月,過著富裕而「風雅」的名士生 活,吟詩作畫,邀名流同賞古書畫,調聲律,游四方。其人清眉秀目,有潔癖。在他後半生約20年中,社會動盪,戰爭連年,思想日趨消極,開始疏散的他的家財,遊蕩在太湖四週一帶。扁舟五湖,過著閒適,優遊的歲月。清人在《一峰道人 遣集序》中直言不諱,「元代人才,雖不若趙宋之盛,而高士特著,高士之中,首推 倪黃」。所以在明清畫家中,倪瓚的詩、文、書、畫,受到了極大的重視。著有《雲林詩集》、《清悶閣集》。  

倪瓚善畫山水、竹石,早年拜董源為師,後師法唐末五代著名山水畫家荊浩和關仝二人。畫法墨色清淡,用側鋒,有輕有重,以干而帶毛的「渴筆」畫山石樹木,作折帶皴,間用披麻皴,多用橫點點苔,皴擦多於渲染,畫樹多取松疏姿態,樹葉用松針點、介字點、仰葉點、圓點、垂籐點等數種;夾葉很少用,好寫汀諸遙嶺,小山竹樹 等平遠景色。他還好畫疏林坡岸,淺水遙岑之景,意境蕭散簡遠,簡中寓繁,用筆似嫩實蒼,給文人水墨山水畫以新的發展。 構圖上他突出個人風格特點,採用平遠構圖,近坡高樹數株,中間是遼闊的湖面,把遠山提到了畫幅最上端,構成兩段式章法,使畫面具有遼闊曠遠的特殊藝術效果。中右方以小楷長題連接上下景,使全圖渾然一體。這種章法是倪瓚的一大發明。 其畫竹也極負盛名。倪瓚寫竹,往往超乎於形似之外,著重於抒發「胸中逸氣」,他自跋畫竹云:「余之竹聊以寫胸中逸氣耳,豈復較其似與非,葉之繁與疏,技之斜 與真哉!或塗抹久之,它人視為麻為蘆,僕亦不能強辨為竹」。事實上他的大量傳世作品,無不以自然為自己的創作源泉。只不過他不刻意追求形似,而是把自然的山水當作自己寄興抒情的依托。

倪瓚留存畫跡有《江岸望山》、《梧竹秀石》、《六君子》、《漁莊秋霽》等, 倪瓚的畫筆簡墨淡,正適合文人們的適閒之心境。倍受推崇,就在元初當時江南人家中以有無倪畫判雅俗,據說他在當時作竹石小景,有求必應,每幅價達數十金。

  

倪瓚距今已近700年,其畫跡珍稀,僅有數十餘幅現存至今,流存於國內及台灣、美、日等國,其較著名的《漁莊秋霽圖》,現藏上海博物館,構圖為三段式平遠景色,近處是秋林荒諸,坡上五、六枯木疏枝,坡外一片水面,不作水紋,隔水遠山,表現了太湖景色,有一種與世隔絕,荒寒蕭索的境界。

(資料來源:世華網)(http://www.dajiyua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