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間玩具藝術

font print 人氣: 3
【字號】    
   標籤: tags:

【大紀元10月12日訊】
兔兒爺

兔兒爺

 

流傳於中國北方地區,多在中秋節上市,大小形態各異。小的作玉兔搗藥之狀;大的為一只人化了的兔子,披盔戴甲,背插全旗,手執長矛,坐在老虎身上。製作為泥塑彩繪,有手捏,有模制。手捏的較精細,可作案頭擺設;模制的放在小攤上出售,色彩強烈,很受兒童歡迎。

板不倒兒

板不倒兒

 

板不倒兒是一種重力玩具。外形多為長圓形,上小下大,上輕下重,板例後又能立起來。多用泥、布、紙等作材料,中墜鉛塊,畫成童子、老翁、官吏。清人趙翼《陔余叢考》載:「兒童嬉戲,有不倒翁,糊紙作醉漢狀,虛其中而實其底,雖按捺旋轉不倒也。……考之唐〈摭言〉,則唐人已有此物,名『酒鬍子』,乃勸酒具也。」不倒翁便是板不倒兒的一種,因多繪成老翁或官吏而得名。

棕編玩具

棕編玩具

 

棕編玩具以新鮮棕葉編製的玩具,在南方較流行。用編扣、打結、穿插等工藝進行造型,多做成各種昆蟲如蜻蜓、蟈蟈以及青蛙、小鳥等。眼睛多用黃豆,以膏藥粘連。意匠清新,鄉土氣息很濃。

猴子翻槓

猴子翻槓

 

猴子翻槓是一種可動的民間玩具。猴子多用木棍和木片做成,四肢關節用線釘起,可以擺動,塗以紅、黃、綠等色彩。常見者有兩種:一種是將猴子裝在用竹篾彎成的弓弦上,隨著弓的張弛,猴子便可翻起斤斗來。另一種是猴子爬竿。竿為苘麻桿,使猴子附著其上,用長繩拉動,猴子便會一節一節地往上爬。

──轉自《世華網》(http://www.dajiyuan.com)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就民間藝術的豐富及保留遠古文化內涵的質量而言,秦晉兩地同是令人不可輕視的寶地。然而,山西的地理位置更易於接受八面來風。因此民間剪紙就絕不僅僅是老辣苦澀的遠古藝術因襲或傳承。而是添了些許聰慧精明、靈透乘巧的酸甜味。這酸甜苦辣攪和在一起,釀成了剪紙藝術戲中有戲頗耐品嚐的餘味。
  • 均陶是陶瓷百花園中的奇葩,遠在宋代就著稱於世。均陶美在釉色,絢麗多彩。有藍均、紅均、銅均、白均等數十種,又以藍均秋最為珍貴,贏得「灰中見藍暈,艷若蝴蝶花」的美稱。「堆花」是均陶的傳統裝飾,全憑藝人拇指的功力,將色泥堆貼在坯體上,呈花鳥、山水等不同畫面,具有濃郁的民族風格和民間藝術特色。
  • 大陸五十五個少數民族中,十五個民族有自己的戲曲劇種。這十五個民族分別是:藏族、蒙古族、維吾爾族、壯族、侗族、白族、傣族、苗族、布依族、朝鮮族、滿族、彝族、佤族、毛南族和仡佬族。新華社今天報導,中國藝術研究院戲曲研究所副研究員李悅指出,目前,中國少數民族戲曲,有的是一個民族只有一個劇種,如侗族的侗戲、朝鮮族的唱劇﹔有的是一個民族因人口分佈地域、藝術形態等不同,而分成幾個劇種,如苗族的劇種有湘西苗劇、廣西苗劇、雲南苗劇等。這名中國戲曲專家說,中國的少數民族戲曲劇種大致可分成兩個方面。從發展歷史來看,有的劇種源遠流長,分佈很廣,如相傳源於八世紀跳神儀式的藏戲,後引入民間藝術,形成獨立完整的藝術形態,至今流傳於西藏、四川、青海、甘肅、雲南等省區和印度等國的藏族居住區﹔從藝術形式上看,有的劇種借鑒了漢族戲曲的戲劇樣式,表演形式程式化,有複雜或簡單的行當劃分,音樂上採用板腔體、曲牌體或者二者兼併,如傣劇、侗戲等。
  • 泥塑作為一種民間藝術﹐於19世紀中葉盛行中國,其中以天津「泥人張」的泥人和無錫的「惠山泥人」最為聞名。
  • 剪紙是最大眾化的一种傳統民間藝術,歷史上揚州剪紙和山東剪紙都曾久負盛名。然而与大陸眾多剪紙不同的是,河北蔚縣剪紙以其“刻”而不是“剪”,在大陸剪紙藝術中獨樹一幟。
  • 卡爾津城堡(Culzean Castle)坐落在蘇格蘭西南的亞爾郡(Ayrshire)懸崖上,是蘇格蘭1800年代流行的建築風格──喬治亞建築(Georgian architecture)的最佳典範。喬治亞建築的特色包括古典又內斂的室內裝飾,以及切割均勻的外牆石材,即「方石」(ashlar)。
  • 聖保羅大教堂(St. Paul’s Cathedral)位於倫敦市中心,擁有一千四百多年歷史,教堂著名的特色包括靈感來自羅馬聖彼得大教堂米開朗基羅設計的圓頂,以及精緻的西立面,有著寬敞門廊和雙塔樓。雷恩從意大利文藝復興時期汲取靈感,融合科林斯柱、壁柱和三角楣飾造型,將這些元素與巴洛克風格合為一體,詮釋出獨特的英式風格。
  • 舍維尼城堡(Château de Cheverny)不僅僅是一座雄偉的城堡古蹟,更是一座實實在在的家庭住宅。這座城堡座落在法國中部羅亞爾河岸的一個美麗山谷中,是一個活生生的博物館,展示著過去法國家庭生活的樣貌。
  • 瓷器的歷史大約可追溯至兩千年前的中國。瓷器是一種玻璃化半透明的白色陶瓷,通常由高嶺土(kaolin)(一種黏土)和白墩子(petuntse)(一種礦物)以高溫燒製而成。瓷器到了近代才成為西方的遺產。14世紀時首次從中國傳入歐洲。
  • 一生嗜茶,精於茶道的陸羽,被譽為茶聖,奉為茶仙,親自踏訪考察各地茶鄉,從種茶、制茶、焙茶、飲茶、品茶,不只深究水質、土壤、氣候等環境因素,如何影響茶葉的生長和氣味,更講求煮茶技藝、飲茶的配置與器皿,因而寫就世界首部茶學專著――《茶經》。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