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代散文

李豐談詩--說意境

(http://www.epochtimes.com)

【大紀元1月7日訊】我不太會寫詩,平時常看些書,來這裡這幾日看朋友們的作品也有些心得,說出來供商榷。

詩以意境為先,抒情、達意次之,押韻選字又次之。三者相輔相成,若是大家,本無先後,三者缺一不可為詩。但對於象我這樣的愛好者來說,如果魚和熊掌不能兼得,也只好捨韻抒情,捨情取意。

意境,不在詩內而又源於文字。完全要靠作者的文學功底,給讀者以回味。易經乾卦的彖辭中說,亢龍有悔、潛龍勿用,就是這個道理。乾是至剛至陽的卦象,但趨於頂點時卻要留有餘地。我想最動人心魄的並不是飛在天上龍,或是正在戰鬥中的龍,而正是乘雷欲上天的困龍。天塌地陷不過是地震,而山欲崩的威勢更讓我心旌動搖。這裡的欲字說的便是我們文學中的含蓄、雋永。但含蓄並不是說寫東西必須留一手,不寫全。克意去留“意境”也就沒有意境了,克意讓讀者去“回味”,奈合人家沒看懂你的東西,無從回味。就算回味了,恐怕也不與你契契相合。如果寫出東西,人家根本無法共鳴,那大可不必寫。寫文章如同帶路,你帶到一半,甩手就走,那算怎麼回事?而應該帶人到門前,猛推開門,剎時間,花雨齊下,祥雲萬端,落虹與孤鶩齊飛……這才是我追求的意境。比如一個人有十分力,出八分,那不叫含蓄,那叫偷懶。出十分,卻還似有十二分蘊藏未發,這才叫含蓄,才叫意境。蘇軾的那首悼亡的江城子,大家可能都看過。起句很平的,“十年生死兩茫茫”,一般人就寫的出來。但自二句後句句平平,而又句句情深。到最後一句時“自此年年斷腸處,明月夜,短松岡”,喟然一嘆,愁雲慘淡,日月無光,什麼時候看到、讀到都讓人混身一震。整個詩中可有一奇字、僻字?但字無奇字,詩為奇詩,這就是意境的力量。還有大家都熟悉的韓愈的祭十二郎文(中學課本中記得有一篇袁枚的祭妹文,可算是韓文的姐妹篇)。其中韓愈自述一段“年未四十而目茫茫,而發蒼蒼,而齒牙動搖”,原文我記不清了,但意境感受我終生難忘,哀大莫過心死。

太深的道理我也說不出,先寫這些。

【明心網】(http://www.dajiyua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