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海鉤沉

人物春秋﹕薩哈羅夫:中國知識人的鏡子 (四)

(http://www.epochtimes.com)

【大紀元1月10日訊】

警惕權力夢的腐蝕

第四,不以謀求權力為目標。雖然薩哈羅夫被推選為國會議員,但在他奮鬥的過程中從來都不是以謀求權力為目的的。哈維爾後來也當選了捷克總統,但這也不是他早期的追求。因為只要追求權力,就往往會在策略和私利面前放棄原則。正因為哈維爾一直沒有以謀求權力為目的,強調原則和理想主義,所以才能在後來有了權力之後,沒有做出為政治策略而犧牲原則的事情。而南非的曼德拉,在反抗白人種族主義政權的後期就憧憬著當首屆黑人總統。這種權力夢腐蝕了這位民權領袖,所以在他當了總統之後,就做出了為了政治利益而犧牲原則的事,例如和臺灣斷交,和中共握手,甚至去擁抱利比亞的獨裁者卡扎菲,喪失了他早期所推崇和強調的原則。

自由的價值高于民族

第五,超越國家和民族,視自由為最高原則。1979年,當蘇軍進入阿富汗時,薩哈羅夫公開出來譴責這是侵略。在當時蘇聯知識界和民??都對蘇軍的行動持強烈、近乎狂熱的愛國主義立場時,薩哈羅夫在這片“愛國者”的汪洋大海中,像一葉孤舟,獨力而倔強地站在“人”的立場為阿富汗講話。在薩哈羅夫的人生字典中,自由高于民族,個體(價值)大于國家。或者說真理大于愛國。

在這一點上,他和吉拉斯非常相似。在波斯尼亞鬧獨立,準備從南斯拉夫分離出去時,雖然吉拉斯是塞爾維亞人,但他同情波斯尼亞人民,認為他們有獨立的權利,並嚴詞批評塞爾維亞領袖和他們對波斯尼亞的侵略。

薩哈羅夫和吉拉斯的這一共同點也給中國知識人重要的啟示。很多中國知識人,能夠反對共產主義,但一遇到和國家、民族有關的問題,馬上就在民族主義這副毒品和春藥的作用下,狂迷、狂熱,和中南海一個調子。在他們看來,土地、邊界、國家、民族這些概念比人的自由、尊嚴、生命、選擇更重要。而恰恰是這種視國家高于一切的思維,才導致很多人把中共混同于中國,使共產黨得以繼續愚弄和專制人民。

在天安門學生運動被血腥鎮壓的那年12月,薩哈羅夫擬就了民主俄國的第一部憲法草案,幾天之後,他就因心臟病發作,在睡夢中去世。但就從這一年開始,蘇聯、東歐的共產政權一個接一個被人民推翻,邁向他在《紐約時報》的文章中曾憧憬的那種民主、多元、寬容、人道的社會。

今天,共產政權被俄國人民埋葬了,但世界會永遠記住和懷念薩哈羅夫這位曾為共產主義掘墓的偉大先驅。(完)

U◎

(http://www.dajiyua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