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靈故事

寬恕不是埋藏怨恨 而是不生怨恨

廣博的心胸滿溢深邃的慈悲,能不讓自己活在福地嗎,能不受上天的讚許祐護嗎?!(Shutterstock)

在十七世紀的一次戰役中,丹麥與瑞典兩國交戰激烈,丹麥得了勝利。戰爭方息,一位丹麥士兵坐下來,打開他的水壺準備解渴。就在這時,一聲哀嚎打破了寂靜,他轉頭望去,發現不遠處有一名重傷的瑞典士兵正睜大眼睛注視著他手中的水壺。

丹麥士兵心生憐憫,他站起身來,走向那名瑞典士兵,輕柔地說道:「你更需要這個。」他將水壺遞到對方的嘴邊。豈料,就在這一刻,瑞典士兵竟突然揮舞長矛試圖刺傷他,攻擊偏了方向,只輕微擦傷了丹麥士兵的手臂。

丹麥士兵震驚於這突如其來的偷襲,他嘆息說道:「嗨!你竟然如此回報我。本來我想把整壺水都給你,現在只能給你一半了。」即使在被背叛之後,丹麥士兵仍然選擇了分享他僅有的水。

最終這件事傳到了國王的耳朵裡。國王對這位士兵的寬恕和仁慈感觸深刻,便特別召見了他,問他為何沒有在對方攻擊他之後取其性命。丹麥士兵悠然回答:「我不想殺害一個受傷的人。」他的話語中透露出一種超乎尋常的寬恕和高尚的品德。

在瑞典士兵的忘恩負義之後,丹麥士兵仍然不改寬宏大度,他不僅一次,而是兩次選擇了寬恕。這樣的情操,在殘酷的戰爭上和敵我的廝殺中,尤為珍貴和感人。他的行為在殘酷無情的戰場上點燃了人性光輝。

我們的日常中,雖然不似戰場的殘酷無情,但是與人的頻繁互動中,隨時隨地也都遺留下許多摩擦的「毛球」。例如:你損我一句,我酸你二句;你給我穿小鞋,那我就給你造個路障。古人說人與人相交「投桃報李」,現代人則不少見「口蜜腹劍」,但是,結果又如何呢?相信很多人都有切身的感受,人際關係惡劣,自在舒暢的內心世界也蒙上陰影。

故事中的丹麥士兵在面對忘恩負義之舉仍舊能夠無私地給予寬恕,具有這種美德的人具有超凡的慈悲心和深厚的內在智慧。他們流露寬大的理解和憐憫,來自別人的怨恨與襲擊,傷害不了他;在自己心中,遭受背叛的怨恨,也沒有滋生的餘地。這不僅有助於修復破裂的關係,也給予自己個人內心無邊的平和的天地,樂活無礙無憂 !

真正的寬恕不是埋藏怨恨,而是不生怨恨!廣博的心胸滿溢深邃的慈悲,能不讓自己活在福地嗎,能不受上天的讚許祐護嗎?!

彼此互勉:世間這樣的人誠屬難得,但給予我們向上成長很大的鼓舞!) @

責任編輯:方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