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播愛的蒲公英——《我想念我媽媽/Summer Snow》觀後感

作者:林笙
媽媽告訴小女兒:黃色花朵與白色種球都是蒲公英,花朵死後就變成種球。當你吹開種球,種子落地生根,成為新的蒲公英。示意圖。(Shutterstock)
font print 人氣: 180
【字號】    
   標籤: tags: , , , , ,

Summer Snow》與《我想念我媽媽》,很難相信這兩者是同一部影片的名字。英譯中,一個字都沒對應上,也是讓人服氣。「我想念我媽媽」,直白,挖地三尺的接地氣,這類電影我大概率不看;「Summer Snow」,夏日之雪,如此的文藝脫俗,更不是我的菜。然而,完全不搭的兩者擺在一起,再加上鮮綠背景上鵝黃衣衫的小姑娘陽光燦爛的笑容,莫名其妙地,鼠標就點了上去。

這是一部涉及生與死的電影,這是一部關於愛與善的電影。

影片上來就是《約翰福音》中的一段話:「Unless a kernel of wheat falls to the ground and dies, it remains only a single seed. But if it dies, it produces many seeds.」中文譯為:「一粒麥子如果不落在地裡死去,它仍然是一粒;如果死了,就結出很多子粒來。」顯然,這就是本片的主旨。

隨著音樂起,畫面漸亮,一個手舉蒲公英小白球的小姑娘從稀疏的穀穗(也可能是野草穗,原諒我五穀不分)間穿過,正當我以為這是在配合《福音》中的wheat時,小姑娘把蒲公英緩緩移到唇前……「未若蒲公英因風起」,原來這便是Summer Snow了。

鏡頭自空中搖下,落進主角一家人的院子。屋裡是面無表情的爸爸、淚痕未乾的姐姐、失魂落魄的哥哥,屋外是拿著一朵蒲公英的妹妹。黑衣、黑褲、黑裙,甚至黑色的蝴蝶結,加上爸爸問妹妹的一句「這是給媽媽的嗎?」再沒有任何關於逝去的描述,然而誰都能看出:這一天是媽媽的葬禮。至此,電影第一幕在父女悲傷的擁抱中完成,1分半的時間裡, 環境、背景、人物關係交代完畢,乾淨利落。

此後的80多分鐘裡,鏡頭在這一家四口身上切換,講述他們每個人在失去至親之後的生活。有避免不了的憂傷,有分身乏術的無奈,有難以抉擇的彷徨,但更多的是在平凡生活中努力向前的點點滴滴,溫馨喜悅。

其中,7歲的小女兒Hallie是本片的女主角,她面對的困難是爸爸總是做出焦炭早餐,不會梳漂亮的髮型,有時早上還會睡過,急急忙忙又把她送錯了學校。幸好學校老師人美心善,關照她的同時,還交給她一項重要任務——幫助班裡的新移民同學Isabel。作為牙醫的女兒,她敏銳地發現這位新朋友的牙齒出了問題,於是本片的核心任務出現了——想辦法賺到92美元的拔牙費。為達成目標,聰明可愛的Hallie想出了各種辦法,自製餅乾、移植野草、賣贈品牙刷,以及garage sale賣舊物,最後不知錢賺到多少,反正是賺到了觀影者的一次次忍俊不禁。

電影以媽媽的葬禮開始,以姐姐的婚禮結束,人間至悲至喜,皆在其中。但電影的情感表達上,並沒有隨著撕心裂肺,大開大合,而是表現出一種令人欣慰的平和與坦然。而這,來自於一家人對於神的信仰,以及在此基礎上對生命意義的了悟,對愛與善的踐行。

電影一開始並沒有刻意強調他們的信仰,起碼是沒有人們熟知的飯前禱告與教堂禮拜的鏡頭,所以遲鈍如我,電影看了一半才發覺原來這是信仰基督教的一家人。難怪!難怪哥哥的同學會認為他古板無趣,沒有其他男生那樣愛「玩」敢「玩」;難怪姐姐與未婚夫的相處總是有禮有距,矜持有度;難怪姐姐在得知室友未婚懷孕後那樣的擔心與糾結。

影片中亦有貫穿始終的體現主角信仰的元素,那就是黃信封與蒲公英。

媽媽在去世前精心為每一位家人準備了一個黃色信封,總能在他們最需要幫助的時刻,送到他們的手中,鼓勵他們去選擇、去改變、去堅守,去全心全意的愛與相信。

這位虔誠而睿智的媽媽告訴小女兒:黃色花朵與白色種球都是蒲公英,花朵死後就變成種球。當你吹開種球,種子落地生根,成為新的蒲公英。而上帝造人時,希望人們能像蒲公英一樣,將他的愛傳遍整個世界。為此,人們需要願意改變自己,去愛上帝與他人;人們需要向神懺悔自己的過失,獲得神的寬恕。

如果說傳播愛的是蒲公英,那麼吹開它的就是天使。小女主Hallie,正是這樣一位純真善良的小天使。她的耐心與熱心,幫助了新移民的小同學;她的善良與聰慧,啟發了姐姐對室友的救助;她的單純與真誠,融化了鄰居怪老頭的冷漠與頑固。

與Hallie出自於童真天性的愛相比,其實我個人更加動容於姐姐寧可犧牲自己的幸福,也要挽救一條無辜小生命的舉動。姐姐Julie與未婚夫情投意合,已到了買婚紗訂婚期的階段,可恰在此時Julie的室友與男友分手後發現自己懷孕了,室友無奈之下決定去墮胎。Julie徹夜思慮,終於拿定主意,她告訴室友:不用墮胎,生下來,由自己來收養這個孩子。而作出這個選擇的Julie,自己尚在談婚論嫁中,還有著遊歷非洲的夢想,收養一個嬰兒足以打亂她全部的生活安排。正如Julie父親所言,這是一個影響一生的重大決定,所以他建議Julie祈禱,祈禱上帝來改變室友墮胎的心意,但Julie堅定地回答:也許我應該做的不只是祈禱(「do more than pray」)。

了不起。真的了不起。現今這個社會,勸阻墮胎成為宗教的「罪過」,「聖母」變成了同情心泛濫、甚至虛情假意的貶義詞。我不是基督教徒,但我欣賞基督教的謙卑、博愛、隱忍、堅毅。在影片的這一刻,我彷彿在Julie年輕美麗的臉龐上看到了一層聖潔的光輝。

Summer Snow》,或者用其中文名《我想念我媽媽》,是一部值得推薦的好片。有人把它看作一部基督教影片,而在我看來,它所反映的與其說是宗教元素,不如說是關於愛與善的普世價值,對生命意義的理解與感悟。同時,這是一部很好的家庭影片,溫情,真實,正向,而且全程從語言到畫面都極為乾淨,可以放心地讓與小女主同齡的孩子們觀看,只要你不太介意涉及「死亡」這個人生無法迴避的話題。

當然,影片也並非完美。在我看來,從倒車的情節開始,後面的節奏稍顯倉促,向大結局收縮的痕跡太過明顯。前面在娓娓道來,閒庭信步,後面則小步快跑,直奔終點,這種體驗讓人有些許遺憾。再有,就是哥哥這個人物在片中比較單薄。對於青春期後期的男孩,可以想見,會有很多苦惱與難題,值得充分展開。但也可能正因為太難,電影選擇了有所觸及但點到為止。

以上,是我對《Summer Snow》的一些觀看感受。這部影片上映於2014年,既不是院線熱門,也不是大片,甚至可以算冷門電影。這些自然不妨礙它佳片的本質,但是影響了人們找到這樣冷門好片的機率。

謹以此文感謝乾淨世界,及「GJW+影視」,讓我沒有錯過這樣一部充滿喜悅和感動的影片。

謹以此文獻給我兩年前逝去的母親。

電影已在「乾淨世界影視」上架,$6.99美元/月,訂閱即可觀看。憑優惠碼DJY15可獲得15%折扣。

影片鏈接:Watch 我想念我媽媽 | GJW+ | Gan Jing World

責任編輯:李越◇#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奧本海默》這部電影也締造了一項影史上最弔詭的紀錄,那就是:「每一個人都看得津津有味,但是每一個人看到的內容深度其實大不相同。」電影散場後,尾隨一群觀眾默默離開戲院,我其實很想攔住他們、大聲告訴他們我看到的電影內容,包括那些電影中已經說出來的,還有那些沒有、或沒時間說出來的故事。
  • 《奧本海默》這部電影還締造了一項影史上最弔詭的紀錄,那就是:「每一個人都看得津津有味,但是每一個人看到的內容深度其實大不相同。」電影散場後,尾隨一群觀眾默默離開戲院,我其實很想攔住他們、大聲告訴他們我看到的電影內容,包括那些電影中已經說出來的,還有那些沒有、或沒時間說出來的故事。
  • 香港導演黃浩然過去執導的兩部作品《點對點》與《逆向誘拐》都表現了濃郁的香港情懷。《緣路山旮旯》作為黃浩然執導的第三部電影,是一部清新幽默的愛情小品,融合香港獨特風光與生活細節,導演為近日低迷的香港寫上一封動人的情書。
  • 日本動畫電影《漁港的肉子》,是日本知名動畫工作室STUDIO 4℃作品,由《海獸之子》導演渡邊步執導,改編直木獎得主西加奈子同名小說,講述一對居住在漁港的母女故事。海港之夏,小鎮風情,以平淡質樸的日常故事,細膩呈現生命的明暗。視覺畫面精緻,漁港景色清新亮麗。
  • 當我們以為自己可以主宰別人的命運時,當我們為兒女操盡了心,安排他們的前途,指使他們這麼做、那麼做,不准他們違逆時,不就是自我膨脹,扮演起了天的角色。
  • 中學老師李靜充實寧靜的生活,被樓上新搬來的租客打破了。每天晚上備課到深夜的她,剛一睡著,就被樓上“砰”的關門聲吵醒,之後再也無法入睡。
  • 《好》片剛開場,許鞍華在受訪中就談到:「故鄉這個概念好奇怪,因為你說故鄉就表示你現在不在故鄉,說明你是一個移民。比如很多中國人會在一個地方落戶,但故鄉在另一個地方。如果這樣講的話,我的故鄉應該在東北。」
  • 《亂世佳人》中的梅蘭妮是化身屬靈親友的人間天使,哪怕是最刁蠻難搞的人,也以穩定的慈憫關愛儘可能去包容、教化、救贖……潤物細無聲,柔弱勝剛強,潛移默化,無形的能量綿密悠長,適時恰當地彌補歸正,給周圍人帶來安寧祥和。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