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親節徵文選登

【母親節徵文】卡農餘音憶家母

作者:陳怡婷
卡農陪我度過無數煎熬的日子,樂曲裡的靜謐,讓我暫時忘去母親已經離去;樂曲裡的悠揚,讓我一直以為母親仍為我佇足。(Shutterstock/大紀元製圖)
font print 人氣: 153
【字號】    
   標籤: tags: , , , ,

音樂之所以療癒人心,是因為在生命的某個歡喜及悲傷的時刻,扮演著鼓舞身心或撫慰靈魂的角色,讓人在功成名就時璀璨奪目;讓人從心灰意冷中再度立足。對於母親,我自己也有一首關於母親的歌,就是《卡農》(Canon),相信這首膾炙人口的曲子許多人都非常喜歡,但其實它並不是一首樂曲的曲名,而是一種形式。

卡農是一種音樂譜曲的技法,字面上的意思是「輪唱」,利用對位的方式模仿,由一個聲部的曲調追隨著另一聲部,多個聲部相同的旋律依序出現,自始至終交錯進行,相互模仿,又互相追逐及纏繞,而聲部是單調上的重複,一直到最後。最後的一個小節,和最後的一個和弦,將彼此融合在一起,這首纏綿至極的樂曲,就像兩個人相互追隨,永不分離,所以在婚禮中最常被演奏及播放,甚至作為代表人類文明的成就之一,被美國國家航空暨太空總署藉由人造衛星傳到太空中,而這種手法寫成的樂曲就叫作「卡農曲」。

記得國小午後的某堂音樂課,老師上課時用鋼琴彈奏了這首曲子,那熟悉的曲調在老師像蝴蝶似的雙手上飛舞著,讓我頓時精神聚集聽完。接著老師介紹作者和生平,以及這首曲調的技法和由來,但我沒有很認真聽課,因為我一直在回想著,這首曲子到底在哪裡聽過?竟如此熟悉,直到我重考大學時,這個謎才解開……

高工畢業後我便投入職場,但母親仍希望我繼續升學,由於不想讓母親花錢讓我去補習,先工作半年存補習費,預計下半年參加重考補習班。我常在一天工作疲累後,晚上仍拾起書本,為隔年的大學考試作準備,雖累雖苦,但念書時總有我最喜歡聽的卡農陪著我,陪著我跟國學常識裡的詩詞遨遊,伴著我跟數學裡的微積分愛恨情仇。

某一晚,母親進到我房間坐在床沿問我:「你怎麼看書一直聽這首歌啊?」

「因為很好聽啊。」我回著,還跟她說研究顯示念書聽古典音樂可以增加記憶力,正想跟她介紹這首名曲時,母親搶先了說:「我懷著你的時候常聽這首歌……」我驚訝地停下了手上的筆,聆聽起關於我與母親的這段故事。

小時候老家旁的鄰居是位聲樂老師,母親說她經常聽到隔壁聲樂老師的開嗓聲音,以及她彈的一些古典樂曲,其中最常聽到的就是這首卡農,而當時(60年代)政府發起客廳即工廠的運動,母親在客廳一邊做手工一邊聽著音樂,當然在母親肚子裡的我也是聽眾之一,或許這就是音樂胎教,隔著羊水我間接地接受到古典音樂的薰陶,更在多年後的國小音樂課想起了這首似曾相識的卡農,仔細聆聽它,體會其中蘊含著優美的音樂元素,有一種絲絲甜蜜和安靜,有一種淡淡憂愁及感傷,感傷接著沉默,最後思緒開始流瀉,沉醉在動人的音符之中,令人流連忘返……

這幾年下來,因為在夜校教書之故,披星戴月早已成了習慣,某天下班,車上了高速公路,廣播裡傳來這首熟悉的卡農,樂聲承載的回憶又讓我想起了母親,彰化到台中不過幾分鐘的車程卻足以讓我淚眼婆娑,下交流道後,車停在路旁的我泣不成聲,情緒再度潰堤……

二十多年前我剛考上大學,我這個成績不被看好,又令母親擔心的孩子,終於爭了口氣。因為我是家中小孩最不會念書的,高工時期甚至還差點誤入歧途,母親非但沒有放棄我,還不斷鼓勵我努力進取,我點滴在心頭,而我其實是想證明給母親看:我做得到!甚至可以說我是因為母親才考上大學的,自有記憶以來,總覺得母親一直很辛苦地為家裡付出,她常說:我只要你們出人頭地,這些辛苦一切都值得!所以我心想著先把書念好應該可以讓她很欣慰吧。

殊不知在我上大學的三個月後,她病倒而逝去……我都還沒準備說再見。她的驟逝讓我崩潰了,茫然的我不知如何走下去,心裡有說不出的悲痛,只能在每個夜闌人靜的夜晚在宿舍頂樓偷偷掉淚,更怕人家對我抱以憐憫的眼神,在白天依舊跟同學嘻嘻哈哈地若無其事,上課也時常漫不經心,而學業成績瀕臨退學邊緣。只有卡農陪我度過無數煎熬的日子,樂曲裡的靜謐,讓我暫時忘去母親已經離去;樂曲裡的悠揚,讓我一直以為母親仍為我佇足。在母親離去後的這二十多個年頭,我想對她說:媽!您在天堂的那一端還好嗎?那個曾經讓您擔心,差一點誤入歧途的笨小孩,如今已經不再是那讓您牽掛的孩子,已經為人夫,且為人師,努力在家庭及社會扮演著稱職的角色,希望來日在天堂重逢,你還會記得我,會搭著我的肩,會握住我的手,一起聽著卡農,就像從前一樣……

小時候的我一直以為,死亡是屬於老人的專利,直到我最愛的母親離去,我才了解,任何人在任何地方、任何時間都可以死去,甚至死去的速度之快,往往讓人措手不及。法國哲學家馬賽爾說:「陌生人的死亡並不能將我們從遺忘死亡的昏昧中撼醒,只有至親至愛的人死去才能彰顯死亡的深沉意義。」這樣的經驗,相信許多人都有,但又有幾人能夠真正的超脫呢?生與死,原本就是生命存在中的矛盾,但在流逝的歲月裡,面對死亡,誰又能輕易釋懷?母子之間的寸草春暉、母子之間的舐犢情深,將生死置於其中,永遠在我的心靈深處震顫!溫馨五月之際,我又按下撥放鍵,將這首屬於我們母子倆的卡農,獻給我最摯愛的母親,縱使她已遠去,但音樂還在,我想告訴她:媽媽,謝謝您這麼愛我,我愛您!

點閱更多【母親節徵文選登】系列文章

責任編輯:李越◇#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婆婆自己沒有得到應有的母愛,然而,她對兒孫傾盡心力的付出,表現出她偉大的母愛,她不愧是一位傑出的慈母。
  • 然而,父親節的緣起,卻是一個令人傷感和深思的故事。這個故事,不斷地在提醒我們,行孝要及時,莫要等父母去世後才追悔莫及。正所謂「子欲養而親不待」讓人傷痛不已。因此,記住這個深刻的教訓,才是父親節最大的意義。
  • 記憶中的母親是一個聰慧好學、做事有效率的人。而且,她興趣廣泛、多才多藝,學什麼像什麼,往往「青出於藍而勝於藍」,更上一層樓。
  • 中華傳統的母親花又叫忘憂草。(農糧署桃園提供)
    Yoki幾乎沒有感受過母愛,3歲時父母就離婚了。長大後,她正憧憬擁有一個自己的幸福家庭時,又被嗜賭的母親連累,關進了拘留所。這樣的成長過程,讓Yoki覺得前路一片灰暗,看不到人生的希望。但是,轉機出現了。
  • 我沒有替她覺得太多的悲傷——她在床上已躺了八年,這次無非換個地方,永遠躺在地上了。對她而言,沒什麼多大區別——這不是對生命行將結束之人比較平靜,不再有痛苦折磨的最好出路嗎?
  • 風和日麗的南台灣港都迎來黃色小鴨炫風,吸引大批遊客拍照打卡,帶動了一波可愛商機。說來現代孩子要看見真實的鴨子,不是在公園或農場中的觀賞區,就是被烹煮上桌的模樣,平時少有機會接觸,更遑論成為部分日常。
  • 做她的孫女時,她已年近花甲,是一個勤苦,訥言的老婆婆,兩鬢如霜,滿面皺紋,卻是一張美好的容長臉,眼眸明亮,溫暖的神色裡帶著一絲愁苦戚容,那是長期的磨難,憂患帶給她的。
  • 那天一些鄰居正興致勃勃地站在我家門口看大字報,母親下班回來了,只見她掃了一眼大字報後,竟當眾將大字報撕得粉碎,然後豪邁地對鄰居們說:「白天不做虧心事,半夜不怕鬼敲門。」接著「砰」地一聲關上了院門,鄰居們面面相覷。
  • 在年少的我看來,繼母是「鳩占鵲巢」,取代了生母的位置。十五歲那年我離家出走,僅在寒暑假短暫回家。然而目睹了繼母頂住壓力稟持科學道德,我生發出對她的由衷敬佩。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