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道人生】地師為富家卜穴 為何最終給了佃戶之子?

作者:泰源整理
古人說:「住場好不如肚腸好,墳地好不如心地好。」 (Fotolia)
font print 人氣: 1031
【字號】    
   標籤: tags:

常言道:「一命二運三風水。」古人關於風水有許多精闢的論述,例如:「住場好不如肚腸好,墳地好不如心地好。」又云:「世人盡知穴在山,當知穴在方寸間。好山好水世不久,苟非其人尋不見。我見富貴人家墳,往往葬時本貧賤。迨其富貴力可求,人事極時天理變。」又說:「尋山本不為親謀,大半多因富貴求。肯信人間好風水,山頭不在在心頭。」下面就講兩個有關風水的故事:

嘉慶年間,合州有個富豪之家,素來相信風水之說。這時遠方來了一個地師,富家就把地師延請到家裡,讓他幫忙找一個吉穴。住了幾個月,由於地師一時未能找到好的墓穴,於是招呼他的禮貌就日漸冷淡下來,把他當作下等客人來對待,吃的都是青菜,偶而才供一次魚肉而已。富家僱有一個小童做工,是佃戶的兒子,小童每天給地師準備洗手洗臉的器具,進獻煙茶,禮數真摯誠懇,從沒有一絲懈怠。

地師後來在富家田地很遠的地方找到一個吉穴。但覺得富家對待自己很薄情,又看到富家行事,多是刻薄不仁,不配有福分得到這塊善地。反而喜歡這個小童,便想將這塊地給他。經詢問知道小童有老母親在家,所住的房子,離吉地也很近。

有一天,地師瞞著主人對小童說:「你母親他日去世後,你可向主人乞討塊地來安葬,這塊地就在你家屋子的左邊,在土角上的洗牛盪就是了。前邊有座尖峰,對著尖峰來立向,這就可以了。這塊地不出大貴之人,但能發富數萬金。一定認真記住我講的話,不要說出去。」地師又住了幾天,藉口說在這裡找不到吉穴,便告辭離去。

剛滿一年,小童的母親就去世了,小童乞請主人給塊地來安葬,起初主人沒有答應,再三懇求,並說不敢占開墾過的土,只是要房子側面的那塊洗牛的低窪積水地就足夠了,主人同意了。小童就按照地師的囑咐,在積水地的岸邊挖了一個坑,將棺材放進去,用石頭堆起一座墳,沒有人知道這是一個佳穴。

過了幾年,小童出來學做買賣,來往販賣貨物。當他二十歲時,就賺到了幾千兩銀子。至今家中置田萬畝,富甲一州。但子孫中只有考中秀才成為縣學生員,不能再上一層樓。後來又請風水家來看此墳,果然真是只發富,沒有大貴之氣,正像地師所說的那樣。

示意圖。(王知涵/大紀元)

下面再說一個有關風水的故事,事情同樣發生在清朝時,徽州有一姓霍的大家族,家中有位節婦(丈夫死後不改嫁,終身守寡的婦女),十分柔弱但賢惠,往往被鄰族所欺凌,可她從不計較。

當時城裡有個叫胡某的人,家中錢財豐饒,酷愛風水之術,其實技藝並不精。有一天他偶然經過一塊田地,以為地中有大吉穴。經詢問,得知是霍家節婦的地產,便去向節婦要求買這塊地。節婦也不缺吃穿,沒有答應他。於是他就偽立賣契,捏造中證,呈遞訴狀到公堂。霍家節婦害怕,說願意把這塊地歸胡家,但丈夫的墓地在那裡,沒地方遷葬。胡某欣然答應用幾畝貧瘠的土地來交換。卻不知道胡某所指那個所謂的大吉穴,其實是沒有穴的。而胡某換給節婦的瘠田,才是真正的靈穴。

霍家節婦不得已,就擇了個吉祥的日子,將丈夫改葬在瘠田裡。葬後三十年內,兒子、孫子輩在科舉考試中連中舉人、進士。而胡某將過世的親人葬在自己卜的那個大穴後,家境逐漸衰落,費盡心機,不僅無益反而害了他自己,這難道只是技藝不精的過錯嗎?!

資料來源:《堅瓠集》《仕隱齋涉筆》《北東園筆錄》@*

——看更多 【古道人生】系列

責任編輯:古容#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在許多人的印象中,商人總是把利益擺在第一位,不顧禮義道德,甚至過去有句俗話說「十商九奸」,指責商人為了賺錢而不擇手段的行徑。但這也不是絕對的,有些道德高尚,品行良好的商人,他們不為巨大的利益所誘,分毫不取別人的錢財,清高自守,義氣干霄。本文就舉這樣一個例子。
  • 街言巷語中不乏冤魂討債索命的傳說,不同階層的人都曾有過的遭遇。乾隆年間,兩個書生就有過這樣的經驗,冤魂討債所為何來呢?清朝當塗縣的黃鉞(1750年—1841年,字左田,號左君,諡勤敏)應科考,進入考場,坐在某字第一號上。天快黑的時候,看見號門外有一個女子常來窺視,感到十分驚訝,因為考場裡哪會有女子到來呢?於是他正襟危坐,看看有什麼怪異人事兒出現。
  • 「百善孝為先」反映了中華傳統文化的核心價值。孝道是構建中國社會倫理最基本的元素,在古今社會中,孝更是衡量一個人道德行為的根本標準。那麼,不孝之人,是否會受到天神的懲罰呢?我們來看兩個故事。
  • 當今的年代很少有人在講「五行」了。但在中國的古代,人們知道五行是天帝賜給大禹治理天下的九大法則的第一種。雖然有些現代人不相信五行,不過,五行無時無刻不在我們的身邊周行。本文舉一個「命中利北不利南,在南方一試難中,在北方則隆隆直上」的實例。
  • 清朝時,海寧郭去非,他生來就對琴弦的聲音情有獨衷,在襁褓中聽到有人彈奏琵琶,就在母親的懷中歡喜躍動。少年時學琴之後,幾十年中不分寒暑,從早到晚都在彈琴。因此,心境平和,恬淡寡慾,不但沒有追求富貴之心,即使面對外界的誘惑和嘲笑都不為所動。人們卻視他為痴人,沒有人知道他真正的才能。
  • 杭州人邵藝洲,性情爽直,喜於交遊。有一次他在街市上偶然看見一個賣藝乞丐。這乞丐舞弄的刀劍棍棒,各種各樣,都能出神入化,絕妙異常。邵藝洲心裡明白此人本領高強,不是尋常的乞丐。……後來他們怎樣變成了生死之交?
  • 清朝的華亭人汪瑾,五十多歲時在京城仍然布衣不第。秋風吹起,他十分厭倦在外客遊,動了思念家鄉之情,便乘船南歸。在歸途他遇上了不尋常的事。陰陽兩界人事相通的事給世人展現了善惡終有報的道理。
  • 一對來自不同家境、貧富差距極大的男女同學,有志竟成終成眷屬,但是,後來遭逢戰亂生離死別……,道盡人生無常。
  • 距離嘉興三塔灣二十里,有一座塔孤零零地立在官塘旁邊。塔上下共七層,高約十餘丈,中層刻有「鶴秀」兩個大字。塔面臨大河,背後全是農田,旁邊並無寺廟。路過的人以為是當地人為鎮壓風水方面建造的塔,但卻不知道塔名是什麼意思。後來問秀水縣的人,才知道塔並非為風水修建,而是有一段動人的故事。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