救人性命 自己命運也改變

張菁 整理
王某曾經救過幾條人命,無條件幫助人,一直到九十六歲,身體還很康健。可見積陰德足以扭轉在劫難逃的命運,且能延續生命的事實。(Shutterstock)
font print 人氣: 448
【字號】    
   標籤: tags: , , , ,

明朝《風世類編》一書中說了這樣一個故事:明朝正德初年,有一位王姓商人,是安徽人,已經年過三十還沒有子嗣。他的姑父擅長相面術。有一天見到王某,其姑父面露憂愁之色,對他說:「你到十月應該有大難,不能夠逃脫,怎麼辦呢?」

王某一向認為姑父的相面術很高超,因此馬上前往蘇州收取錢財。返家途中路過某地,正趕上梅雨季河水上漲,不能乘船,所以暫時住在客店中。

晚上雨停了,王某外出到河邊散步,正好看見一個少婦正抱著一個孩子跳河,於是急忙呼喚河邊的漁民,說:「誰能夠把他們救上來,我付給他二十兩銀子」。眾漁船爭著將婦人和孩子拉拽上來。王某依約給漁民支付了銀兩。問婦人為什麼跳河,婦人說:「我丈夫家貧,他在外受僱於人,昨天我賣了一隻豬準備償租,不想被假銀兩所騙。不僅僅是怕丈夫回來受鞭打之痛,更因為沒有辦法償付租金,所以才求得一死。」王某聽後更加悲傷並憐憫,就計算出賣豬的價錢,加倍贈予婦人。

婦人在回家路上碰到了她的丈夫,便哭著告訴了他所發生的一切。但是她丈夫卻懷疑她在說謊欺騙他,於是跟婦人一起到王某所住的地方去對質。到了王某住的客店,王某已經關門躺在枕頭上休息了,婦人的丈夫讓她敲門,說要表達謝意。

王某厲聲說道:「你是一個少婦,我是單身客人,黑夜怎麼適合見面?你如果有來致謝的打算,明天帶你的丈夫一起來也不遲。」婦人丈夫這才驚恐地回答道:「我們夫婦一同在這裡呢!」王某這才披上衣服起身,剛剛打開門的瞬間,忽然室內的磚牆倒塌下來,將床壓碎了,王某能夠幸運地躲過災禍而無恙,這難道不是老天看見他所做的好事而報答他嗎?

後來王某又見到他的姑父,姑父端詳著他,驚奇地說:「你滿臉都顯出陰騭紋,一定是曾經救過幾條人命,將來的福分不可估量啊。」陰騭是指只自己知道、不令他人知道的功德事。例如無條件幫助人,無企圖救助人,對社會有所貢獻,對國家有所成就,這就是陰騭的表現。

王某果然連續得了十一個兒子,他九十六歲,身體還很康健。王某次子王檖經商重德清正,有人與他熟悉而知道這件事。所以特意記錄下來,以此來見證人積陰德足以扭轉在劫難逃的命運,且能延續生命的事實。

這件事同《輟耕錄》中所記載杭州相士王鬼眼斷言真州商人的故事非常相似。

──轉自正見網

責任編輯:李梅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岸上有一棟高樓,半夜裡,突然失火,大火熊熊燃燒,樓中人張惶呼叫,亂成一片。林孝廉忽見一個少婦,只穿內衣短褲,從樓上墜入船中。林孝廉見少婦衣不蔽體,急忙把自己的狐皮長袍拿過去,給她蓋在身上。又叫人把她扶進船艙休息。自己則挑燈站在船艙外面,守護著她。
  • 雷州半島南渡河畔小鎮窯家墟的各色小人物,在國家各項運動對個人命運深刻影響下,展現堅強生存的意志。(fotolia)
    徐生原可考上狀元第一名,但因他背女子過河時吟誦的詩句,流露出不正的想法,他中第一名狀元的資格便被褫奪了……
  • 根據《玉壺野史》卷一記載,曹彬滿周歲時,曹家舉行了慶生宴會。曹彬父母把上百的玩具和器物全都擺在宴席上。眾人也都好奇,小曹彬能抓到什麼呢?
  • 故事中的漁民救人不圖名、不圖利、不圖報,既幫淹死鬼修成了正果,自己因救了三個人積了很大陰德。自從淹死鬼做了土地神,漁民就再也不打魚了。而漁民也得到了福報,在神佛的護佑下,不管災年豐年,他家的莊稼年年豐收,家中事事順利,家境也慢慢富裕起來,他活到八十多歲無疾而終。
  • 《壽康寶鑑》裡記載的一個因果故事,引發了我的一些思考。故事中藍潤玉的行為,在現代人眼裡,不僅不算啥錯誤,很可能還會被人以「痴情」「追求愛情」等來看待,會看成一段有「浪漫情愫」的「暗戀」及「美好回憶」。可是,他的行為卻遭到了天譴惡報。
  • 北宋初年,在益津關一地(現今河北省霸州市),名將楊延昭成功運用「火牛陣」大敗韓昌的五萬鐵甲騎兵,重現了這場經典戰役。
  • 鐵甲騎兵,是騎士與戰馬都穿著堅固鐵甲的兵種。他們同時具備極高的防禦與攻擊能力,主要用以前線衝鋒擊破步兵之方陣,在東西方戰史上都有過輝煌戰果的紀錄。在北宋時期的遼國也有著這樣一支精銳部隊,一度讓宋軍陷入苦戰,但這支部隊最後是如何被打敗的呢?這便是在河北當地流傳千年的楊門女將大破鐵甲騎兵的傳說......
  • 傳說大禹治水留下的海眼,在江陵縣城的南門外就有一個。「海眼」有龍、各種神獸或神靈鎮守,不能輕易移動、打開,否則海水就會倒灌陸地,形成洪水災害,江陵城就發生過這樣的事。
  • 唐總督只信鬼話勘案,不重證據,差點造成一樁冤案;而江蘇司郎中紀容舒與刑部主事余文儀,雖遇奇事,仍盡忠職守,詳實勘查案件,最後讓一樁沉冤得以昭雪。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