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中竹藝 百編繞指柔的竹器

作者:胡厚飛
竹器.花之藝。(博思智庫提供)
font print 人氣: 113
【字號】    
   標籤: tags: , , , , ,

一生嗜茶,精於茶道的陸羽,被譽為茶聖,奉為茶仙,親自踏訪考察各地茶鄉,從種茶、制茶、焙茶、飲茶、品茶,不只深究水質、土壤、氣候等環境因素,如何影響茶葉的生長和氣味,更講求煮茶技藝、飲茶的配置與器皿,因而寫就世界首部茶學專著――《茶經》。

▲竹藝茶藝的交相輝映

竹器.花之藝。(博思智庫提供)

「水為茶之母, 器為茶之父。」好茶,好水,好器,不管是茶或器皿,枝微末節的細膩探求,抑或是優雅、靜謐的飲茶環境;尤其是茶道鑑賞,案頭多逸趣,都讓品茗的當下,立分境界深淺。

陸羽《茶經》卷中的《四之器》,以將近三分之一的篇幅詳細介紹各種茶器,從尺寸、材質、功能到裝飾,裡面寫道:「籝,一曰籃,一曰籠,一曰筥,以竹織之,受五升,或一斗、二斗、三斗者,茶人負以採茶也。」

籝,就是竹製的盛籃,用來盛放採茶的工具,其他尚有:竹編茶盤、竹製茶台、都籃、竹茶漏、茶濾、竹根漏斗、竹夾、漉水囊、茶筅、茶勺、渣匙等,各式質樸溫潤的竹編茶器,於焉紛紛出籠,交織成千年茶文化之中,成了不可或缺的一份子,茶藝與竹藝可說交相輝映。

說到竹藝,不免要說說各式流派的編織技法。因為依照竹材的選擇、特性,構置各式網目的大小、線條,在在直接影響視覺感受。

竹編的過程,大致從選竹開始,通常挑選三、四年生,具有韌性,環節平整、竹節間距長的竹子,易於塑型剖劈,再透過工具將竹片整修成厚薄適中的竹篾,依所需進行染漂,以凸顯紋樣。至此階段,竹編材料才大體完備。

接著就是各門各派的竹藝師們摧剛為柔,以經緯縱橫,萬端交錯,發揮巧手匠心的魔幻時刻。

常聽人這麼形容,百鍊鋼也能化為繞指柔,竹子剛勁挺拔,卻又柔韌富彈性,一方面有著堅硬的質地,另一方面具有纏繞手指的柔軟度。依著以下步驟施作:起底、立編(器身)、收緣口、圈足、製作提把、紮支腳、塗裝等基本工序前進,一只只竹編花器就在眼前,慢慢立起了。

▲花現竹藝,景致自來

竹器.花之藝。(博思智庫提供)

「關於高雅美麗的中式插花技法,明朝萬曆年間的名士高濂所著《遵生八箋》〈瓶花三說〉,可說是世界最早的插花藝術專著。」

所謂的中國花藝六器,指的是瓶、盤、缸、碗、籃、筒等六大類,由此可知,籃的花器自佔重要位置。而宋代是插花藝術鼎盛時期,插花為莊嚴的宮廷、富裕的官員們所推崇,他們喜用梅花、水仙、臘梅、瑞香、山茶花等組成的籃花,作為豐盛氣派的院體花。因此,花道豐富了器的生命,而器自是展現盛放花的容顏。

花藝大師講究的氣質韻味來自六大秘訣:高低錯落、疏密有致、虛實結合、仰俯呼應、上輕下重、上散下聚,彷彿巧手一栽,景致自來。

當我們的眼前擺放一盆茂盛茁壯的花草,可能令人難以剪裁和取捨。所以,如何凸顯枝葉、花朵的盎然生機,展現饒富禪味的侘寂之美,就需要一花一草的撿拾、捨棄,這就是斷捨離的功夫。所以說,花道哲學無異是淨化身心的過場。

花道講求靜觀內在,蘊藉「待花如待人」的精神,這份靜物、惜人的內涵,已經凌駕於技巧之上,於是繁花兩三朵,枝葉三兩根,就能展現「天地有大美」。

插花時,花器的選擇更具畫龍點睛之功,特別是竹編花器的紋飾,錯落有致的編法,縱向如小橋流水,橫向如田園曲徑,不只呼應花朵本身,搭配得宜,更與擺放的空間與背景融成一景。

如此說來,細緻的竹藝中彰顯出花的本質,絲毫不會搶奪隨著高低落差的枝、葉、花的流動線條。而花器中百編繾綣繞指柔,領我們往竹編技藝的更深一層走進去,當然就是如花交織的技法了。

▲經緯交錯,上百種竹編技藝

竹器.花之藝。(博思智庫提供)

從摹仿漢風、唐風的「文人竹籃」,到嘗試實驗性質的和式竹器,溫故且知新,在固有的基礎下反覆琢磨,從中織出新意,造就各地竹藝職人輩出,推向藝術創作的新高度,甚至催生一個個「人間瑰寶」。

竹藝大師著重細節、講求完美的作品構置,一條條竹篾在職人手中,縱橫阡陌來回地穿越與勾勒,更勝繁花錦簇,從四邊、六邊、八邊到網狀等編法,呈現出人字紋、方格十字紋、矩形、盤纏、米字、六角、八角、長方、雪花、風車花、星星紋、雙輪口等繽紛呈現,不同花紋的交互織法與延伸應用,加上文字、混色等編織技法,可達數百種之多,造就每只竹編藝品獨一無二的呈現。

靜靜觀賞這些由歲月潤澤的包漿,隱隱透出禪味的竹編工藝品,不只是一場視覺的饗宴,經緯交錯間,彷彿還能聽見絲竹之音,不絕於耳。

北宋著名理學家周敦頤曾寫一篇〈愛蓮說〉:「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遠益清,亭亭淨植,可遠觀而不可褻玩焉。」以文章盛讚蓮花,象徵其美好的品德,以及無可匹敵的品味,至此美名流傳千古。

只是這個「中通外直,不蔓不枝,亭亭淨植」特性,似乎讓人越看越熟悉,假使將這篇文章的主角,偷偷換成頎長高潔的綠竹,一路凌雲往空中節節而生,似乎也未嘗不可?

竹子, 一如風度翩翩的君子,臨風不折,過雨不汙,俗話說:「萬花叢中一點綠,動人春色不須多。」當我們尋訪人間千里美景,再次賞玩眼前姿態萬千的竹編花器,才驚覺這場千里之行,終歸始於「竹」下。

(網站專文)

書摘。(博思智庫提供)

(本文摘自竹器.花之藝,博思智庫出版)

責任編輯:方沛

推薦閱讀
.為自己泡一杯茶 好喝秘訣藏在這裡
.茶道藝術的空寂之美 耐人追尋的茶香味
.如何泡一壺好茶?茶道達人教你這關鍵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大唐文化風華霞光遠射世界各地,日本的「正倉院」正是收藏一道道大唐文化絢爛霞光的聚寶庫。來看古中國最美的銅鏡——平螺鈿背寶鏡。
  • 四季循環往復,春天降臨了。那天手機跳出了老張傳來的訊息:「去年冬天在深山裡採的野茶,炭焙好了,味道不錯,阿漢,你招呼大夥上山喝茶,老地方,就那竹林裡。」
  • 在門診中常有病患問我:為什麼年齡越來越大,食量越來越小,但體重卻還是逐年上升?越老越難減重?其實年齡增加,身體的基礎代謝率降低,如果少吃少動,體重就慢慢逐年增加。除了年齡因素,肥胖成因很多,疾病、運動、飲食都與肥胖有關。
  • 2024年世界茶葉博覽會(The World Tea Expo)於3月18日至20日在拉斯維加斯會議中心舉行。
  • 舍維尼城堡(Château de Cheverny)不僅僅是一座雄偉的城堡古蹟,更是一座實實在在的家庭住宅。這座城堡座落在法國中部羅亞爾河岸的一個美麗山谷中,是一個活生生的博物館,展示著過去法國家庭生活的樣貌。
  • 瓷器的歷史大約可追溯至兩千年前的中國。瓷器是一種玻璃化半透明的白色陶瓷,通常由高嶺土(kaolin)(一種黏土)和白墩子(petuntse)(一種礦物)以高溫燒製而成。瓷器到了近代才成為西方的遺產。14世紀時首次從中國傳入歐洲。
  • 1940年代後期,儘管世界逐漸從二戰的破壞中恢復過來,但有些傳統藝術和文化的元素卻逐漸被削弱了,傳統藝術中的真、善、美價值漸趨式微。
  • 聖約翰大教堂擁有雕刻精美的外觀和雙排飛扶壁(flying buttresses)造型,毫無疑問是晚期哥特式建築。教堂長377英尺,寬203英尺,白色拋光外牆上裝飾著雕像、石像鬼(雨漏)、窗戶浮雕,以及令人印象深刻的飛扶壁。飛扶壁上妝點超過95位十九世紀荷蘭人物。一旁簡約的紅磚羅馬式塔樓與哥特式裝飾風格的大教堂形成鮮明對比。
  • 富維耶聖母大教堂(Notre-Dame de Fourvière)與巴黎聖心大教堂(Sacré-Coeur)一樣,都是為了遏止社會主義公社的發展而建造,標誌著回歸宗教與傳統。
  • 菲利普期望埃斯科里亞爾修道院能成為精神生活和學習中心,以培養智慧、文化和修養等領域為宗旨。埃斯科里亞爾修道院涵蓋了修道院、修女院、大教堂、圖書館、學校和醫院,還有西班牙王宮,是一個龐大的建築群。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