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政治

美中在對抗中接觸 專家分析得失

分析人士原本認為,美中關係會在拜習會後的2023年緩和下來,但事實相反。兩國關係現在每天都在惡化。圖為2022年11月14日,美國總統拜登(左)和中國領導人習近平(右)在印尼巴厘島的努沙杜瓦舉行會談。(Saul Loeb/AFP via Getty Images)

【大紀元2023年05月19日訊】(大紀元記者宋唐、易如採訪報導)中共間諜氣球事件後,美中關係螺旋式下降,美中幾乎所有高層溝通管道都被切斷。但最近一段時間,美中突然重啟高層對話。

但現在的美中對話,已經不同於以往奧巴馬時代美中全面接觸的對話機制,對話不是為了達成某種協議,而是一種對抗中避免衝突的接觸。專家表示,中共沒有任何自我糾錯的思維,美中關係改善很困難。

美中重新啟動對話

自從去年11月份在巴厘島G20峰會上拜習會後,美中兩國同意穩定關係。但在今年2月初氣球事件後,美中關係跌入冰點。

幾個月來,拜登政府一直尋求與北京高層同行對話,但北京沒有回應,本月突然之間有多場會談,在美國加快布局亞太圍堵中共、G7峰會召開的前夕,中共害怕被孤立,表達出願意對話的跡象。

中央情報局前東亞和太平洋地區副助理局長丹尼斯‧懷爾德(Dennis Wilder)告訴彭博社:「中國(中共)領導人可能認為,自間諜氣球被擊落以來,他們的凍結策略已經奏效。他們可能覺得已經在美中雙邊外交中取得了戰術上的優勢。」

5月8日,中共外交部長秦剛和美國駐華大使伯恩斯會面。5月10日和11日,白宮國家安全顧問沙利文在奧地利與王毅會談,兩天內長談約10小時。5月11日,伯恩斯會見中共商務部部長王文濤。

此外,美國國務卿布林肯可能在今年某個時候訪華,包括美國財政部長耶倫、商務部長雷蒙多也可能成行。

美國艾德菲大學政治學教授王維正對大紀元表示,拜登政府現在可能意識到,美中關係像螺旋式的下降,美中對話機制現在幾乎全部都切光了,需要至少恢復幾個。雖然美中彼此之間不能同意對方,但是有對話總比沒有對話要好。比如說對熱線電話關機不聽,這樣的情形很容易引起誤判,比如在公海上的船艦跟戰鬥機相遇。

美國布魯金斯研究院前客座研究員譚耀南(大紀元)

兩岸政策協會理事長、美國布魯金斯研究院前客座研究員譚耀南對大紀元表示,美中之間現在恢復高級別的對話機制,這個時間的脈絡上是對的。(從氣球事件後凍結會談)時間不可能長,兩個多月大概已經到頂了,就是說美中必須有一個高層溝通跟對話。

「商務部長雷蒙多,包括財長耶倫看起來成行的機率都很高,但是布林肯國務卿到底能不能夠在今年七八月份到北京訪問,乃至於11月,拜登(是否)會在西雅圖和習近平碰面,這個我認為都存在很大的變數。」譚耀南分析說。

譚耀南認為,G7峰會,接下來還有G20,年底的APEC、AUKUS會議也在進行,尤其是G7峰會在處理台海議題、區域和平穩定的問題上面,美國及其盟友都會一再重申立場,會對中共產生壓力。

中共駐華盛頓大使館發言人劉鵬宇週四(5月18日)表示,中共商務部長將於下週訪問美國,與美國商務部長和華盛頓最高貿易官員會面。但美國商務部和貿易代表辦公室沒有回覆路透社置評要求。

《金融時報》1月份披露,二十大結束後習當局要對外交和經濟政策進行根本性調整,改善與一些西方國家的關係,特別是與歐洲的關係,來擺脫倍受孤立的外交困境,可能是另一個原因。

台灣國立政治大學國際事務學院榮譽教授丁樹范告訴大紀元,「過去幾年特別習近平的第二任,中共跟傳統的西方國家通通鬧翻了。當然跟發展中國家關係還不錯,可是某種程度來講對中國是一種負擔。中共二十大以後外交在做一些局部微調,從秦剛主動會見美國駐中國大使,說要關係不能繼續惡化等等可以看出來。」

裴敏欣:中共拒絕美中對話 做法愚蠢

此前,拜登政府一直主動提議與北京建立對話降低風險,而北京一直不願意,相反,把美方的主動當成坐地要價的籌碼。

去年8月份,美國眾議院議長佩洛西訪台,中共外交部宣布取消或暫停與美國在八個不同領域的會談和合作,作為對佩洛西訪台的「反措施」。

美國國務卿安東尼‧布林肯(左)和國家安全顧問傑克‧沙利文(右)2021年3月19日在阿拉斯加安克雷奇與楊潔篪和王毅舉行了為期兩天的會議後,向媒體發表講話。(Frederic J. Brown/POOL/AFP via Getty Images)

最糟糕的情況發生在2021年3月舉行的阿拉斯加會談,中共的最高外交官楊潔篪罕見高調抨擊美國,隨後給美國劃了所謂「紅線」,之後在天津,中共安排低級別的謝峰與美國國務院第二號人物舍曼會談,謝峰當面指責美國「壞事做絕,還想好處占盡」。

美國政治學者裴敏欣認為,中國(中共)領導人忽視的事實是,從長遠來看,一個較弱的國家不能通過對抗策略讓一個強大的對手付出重大代價。這只會帶來升級的風險,而美國比中國更能承受。他舉例說,冷戰期間同樣明顯弱於以美國為首的西方的前蘇聯,最終也得出了同樣的結論。儘管蘇聯人最初像中國人(中共)一樣抵制對其行動的限制,但在1962年古巴導彈危機使他們接近與美國的核戰爭並暴露出他們的脆弱性之後,他們改變了立場。1972年,這兩個對手簽署了一項「海上事件協議」,制定了避免意外海軍衝突的協議。儘管(美蘇)競爭繼續打了幾場代理人戰爭,但他們制定的行為準則和建立信任措施防止了任何意外升級。

裴敏欣認為,與前蘇聯一樣,中國(中共)現在不太可能在與西方的衝突中獲勝。無論中國(中共)多麼想將美國軍隊趕出中國海岸,冒著可能威脅到其國家尊嚴和政權信譽危機的風險都是愚蠢的。

也有分析人士指,尋求與中共對話的做法,讓美國看起來很軟弱。這種戰略使中共能夠通過高級別的對話來獲得讓步,但對話往往很少產生實際結果。

保護民主基金會(FDD)的中國問題專家克雷格‧辛格爾頓(Craig Singleton)告訴路透社,美國國務院「陷入了自己製造的陷阱」,在急於恢復高層交流的情況下,放棄了旨在最大限度發揮美國影響力的行動。辛格爾頓說:「這個決定雖然是善意的,但卻加強了中國(中共)的力量。」

美國艾德菲大學政治學教授王維正(新唐人視頻截圖)

王維正表示,「可能拜登政府認為有必要重啟對話,顯現出來有一些急迫感,正中北京的下懷,它可以解釋成說,是你求我比較多,當然就是要按照我的條件。」

「中國(中共)外交做法基本上就是一個原則,我把你看作是朋友或是敵人。如果說是朋友的話,一切都好說;如果是敵人的話,即使是看起來可以合作範圍的話,也變成是有競爭甚至有敵意的範圍。」王維正說。

王維正認為,中共是用了安全的眼鏡來看經濟的關係,反而使本來可以合作的問題變成是對抗問題。比如在氣候變遷上面,因為戴上了安全的眼鏡,中方說美國是希望用氣候變遷來抑制中國成長。在這種情形之下,合作就變得很不可能。

值得注意的是,73歲的舍曼本月宣布退休。路透社報導日前說,兩名消息人士說,3月下旬,舍曼急於重新安排布林肯的行程,推遲了本來已經準備好的撤銷華為出口管制許可,以及對負責新疆事務一些中共官員的制裁。

對抗中的接觸

克林頓政府開始對華奉行接觸政策,到了奧巴馬政府,接觸政策催生了中美之間上百個對話機制,特別是奧巴馬時期的年度中美戰略經濟對話規模龐大,幾乎涵蓋了所有的政府部門,推動了如中國投資、公派留學生、孔子學院在美國的發展。

川普政府認為美中接觸政策失敗,拋棄了有十幾年歷史的美中戰略與經濟對話,改為以外交和安全為主的對話模式,縮小每次對話試圖解決問題的數量。拜登入主白宮後,主管印太政策設計的坎貝爾等官員公開表示對華接觸政策已經終結。

「民主黨跟共和黨在處理對中國政策,會有不同的方式,民主黨比較傾向於跟中國保持接觸。」丁樹范說,「奧巴馬時期開始,美中就搞了個全面經濟戰略對話。可是共和黨基本上不搞這一套,共和黨說我做我的,如果中國(中共)覺得這個很重要,那你就跟我配合,否則你就不要配合,無所謂。」

拜登政府繼承了川普的做法,雖然提議建立美中對話機制,但含義與奧巴馬時代完全不同,不再是合作中的接觸,更多的是對抗的接觸。

台灣國立政治大學國際事務學院榮譽教授丁樹范(丁樹范提供)

丁樹范說,「拜登一開始沒有立刻跟習近平通話,反而先把過去的盟友通通拉回來以後,才開始跟習近平通話。等於先忽略習近平,先把要跟中國(中共)打團體戰的團體鞏固好以後,才開始跟習近平通話。」

2021年3月份的阿拉斯加美中會談,中共新華社貼上了奧巴馬時代的標籤說是「中美高層戰略對話」,但布林肯否認這是美中過去的「戰略對話」形式。

丁樹范說,「拜登的做法,跟奧巴馬時期的做法完全不一樣,奧巴馬那時候美中並沒有對抗到這種狀況,彼此進行一種全面性的戰略經濟對話,雙方各自的行政部門通通坐上談判桌,大家來談怎麼交流、怎麼合作等等,那個狀況是完全不一樣。」

丁樹范認為,拜登政府不可能跟中共達成什麼樣的協議,對拜登政府來講,能夠透過談的方式把緊張的局面把它管控下來,不要繼續升高,那這樣就夠了。

譚耀南也認為,現在重新對話不免各說各話,雙方重申立場,對美國而言最重要的是台海的和平不會被破壞。美中除了氣候變遷和公衛這兩個議題以外,任何可以合作共同達成協議的空間,到目前為止是不存在的。並不表示說雙方會產生重大交易,或原先堅持的一些價值或議題因此而會被犧牲。

美中關係未來如何發展?

現在,美中之間經濟上、技術上、軍事上,甚至意識形態上都存在競爭,人們擔心,兩國之間的冷戰不僅不可避免,而且它們遲早會發生衝突。

台灣政治大學國際關係中心研究員宋國誠(宋國誠提供)

台灣政治大學國際關係研究中心研究員宋國誠對大紀元表示,「從結構和本質面來看的話,中國(中共)基本上還是美國或歐洲的一個系統競爭者,平常沒事的時候叫做競爭者,但是有事的時候就是對抗。」

宋國誠表示,美中關係雖說沒有惡化到要爆發熱戰,但很少看到有改善的跡象。非常關鍵的一點就是,中共認為美中交惡錯誤主要是美方,俄烏戰爭是因為美國,單邊制裁也是美國,陣營對抗也是美國,中國(中共)一點都沒錯。怪天怪地就是不怪自己,這樣的一種以自我為中心,沒有任何自我糾錯的思維,那麼美中關係是不可能改善的。

「今天中國的所有的問題,都是來自於一開始就是與美國採取對抗的戰略。」宋國誠說,「基本上美中關係,目前還看不出來有一種很明顯的結構性改善跡象。由於中共長期與美國堅決對抗,形成一種叫做路徑依賴的現象,它會沿著既定路徑習慣性地走下去。希望中共能夠一下子把這個既定路徑扭轉過來,是很困難的事情。」

有人形容中共外交很容易被冒犯,而且被冒犯的標準相當低,什麼東西都是紅線。王維正認為,中共在外交上從來沒有聽到一句反躬自省的話,一個缺乏自我反省的大國,對人類並不是一件好事情。

週四(5月18日),美國貿易代表戴琪(Katherine Tai)宣布,美國與台灣在美國在台協會(AIT)與駐美國台北經濟文化代表處(TECRO)的主持下,完成了有關美台21世紀貿易倡議的談判。該倡議遭到北京強烈反對,中共商務官員下週訪問美國的前景蒙上陰影。

責任編輯:林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