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文化300問】

【節氣養生】立春怎麼順時「養生」?

作者:容乃加
立春養生如何順時而為? (Pixabay)
font print 人氣: 1167
【字號】    
   標籤: tags: , , , ,

立春意味著天地春來!在二十四節氣中立春是一年開始的標誌。一年之計在於春!立春是「養生」的重要季節!立春來了,身心快速從冬天甦醒,怎樣養出好元氣呢?我們從古老的中華文化中來探索養生的智慧。

春天「養生」的作息

《黃帝內經》說天地有陰陽四時,四季的變化,這是死生的根本,「逆之則災害生,從之則苛疾不起」。所以根本的養生之道在於順應四季陰陽的變化,也就是順時而行。那麼在春天裡要怎樣養生,才是順時而行呢?春天是天地萬物生長、繁榮的時節,對應五行的木,對應人體肝臟,主升發運行。反之逆了升發的春氣,則體內少陽不生,肝氣會發生內變埋下病因。

《黃帝內經》說了春天要「養生」。在具體作法是:作息上要「夜臥早起」,日出即起,進行晨間散步;順應春陽漸長的趨勢,藉著溫和放鬆的清晨散步,升發體內的少陽之氣,以養自己的意志;對應於萬物,要抱持寬容慈悲的胸懷,「生而勿殺,予而勿奪,賞而勿罰」。這樣就是順天時的作法。[1]

春天的衣著怎麼穿以養陽氣?

孫思邈《千金要方》告訴人一些立春時節養生的要點,在著衣、飲食和入寢等方方面面都要順時氣,他說:「衣食寢處皆適,能順時氣者,始盡養生之道。」立春時節著衣怎樣順時氣?立春才邁入初春,春寒和春凍還需等到春分才全解除,所以「衣欲下厚上薄,養腸收陰,繼世長生」。立春時穿衣要點在於「下厚上薄」,就是下身穿得厚暖,上身穿得略薄些。為什麼呢?這是養陽氣收陰氣的好方法。《老老恆言》也云:「春凍半泮(解),下體寧過於暖,上體無妨略減,所以養陽之生氣。」

如何用飲食以激發身心的活力?

在飲食方面也要順時氣,可以利用初春的天然蔬菜來激發活力。春天五行屬木,對應人體肝臟。從冬到春,人體從冬天的低沉迎向勃勃生機,立春正是轉換的過程,需要從潛藏中激發出活力來。在古老的傳統民俗智慧中,立春時節有一種「咬春」的作法,也有食用「五辛盤」的傳統養生之道,可以助長人體升發陽氣的機能。

晉代《風土記》說「元旦,以蔥、蒜、韭、蓼、蒿芥,雜和而食之,名五辛盤,取迎新之意」,又說「正旦……晨啖五辛菜,以助發五臟氣」。

蔥、薑、蒜是立春時節升發體內陽氣的食材。(fotolia/大紀元合成)

李時珍《本草綱目》說,正月食「五辛」——韭、薤(音:謝)、蔥、蒜、薑,以辟癘氣。《本草》中的五辛,和《風土記》中的五辛,雖然因時因地略有差異,然而這些散發辛辣味的蔬菜,都是立春時節迎新好菜。它們的顏色都是綠色,正是春天五行的顏色,特性都是「氣味辛,溫,無毒」,微微帶著天然辛味,可以驅除癘氣,疏通臟氣,驅趕身體從冬過渡到春的一種暫時的「春睏」狀態。

韭菜含有是立春時節的好食材,助發體內陽氣。(Shutterstock)

春疏中還有一甦醒身心的好菜,被歷代廣泛應用,那就是蘿蔔。唐代著作《四時寶鏡》記載:「立春日,食蘆菔(蘿蔔,有紫有白)、春餅、生菜,號春盤」。白居易詩吟:「盤蔬餅餌逐時新」,春盤裡有時令的鮮嫩春蔬,還有可口的米、麵餅兒,外觀顏色賞心悅目,能提振人的食慾和好心情。米麵餅餌到了南宋有更精緻的走向,陸游詩云「鬭飣春盤兒女喜」,鬭飣也叫餖飣,是作成花卉、禽獸和珍寳形狀的五色小餅。

明清以後,有「咬春」的食俗,就是在立春時嚼蘿蔔和吃春餅。明代《酌中志‧飲食好尚紀略》中記載:「至次日立春之時,無貴賤皆嚼蘿蔔」。清代《燕京歲時記》也記載說:「立春,是日富家多食春餅,婦女等多買蘿蔔而食之,曰『咬春』,謂可以卻春睏也。」春餅就是把春蔬裝入類似口袋的餅中一起食用。辛香類食物具有殺菌、抗發炎的功效,能促進血液循環、增強新陳代謝,這些春天的辛香菜也有助排便,對身體健康有諸多好處。

chicken leftover
立春吃春餅。(圖/shutterstock)

立春後,對應人體機能活躍起來的需求,要遵循養肝明目、減酸增甘的原則,攝取具有天然辛性的春天綠色春蔬,正是時候。

《靈樞經‧本神》說「智者之養生也,必順四時而適寒暑」。立春時節的作息飲食能應春天升發的陽氣而行,就是養生之鑰。

註釋:[1]《黃帝內經》原文:「夜臥早起,廣步於庭,被髮緩形,以使志生。生而勿殺,予而勿奪,賞而勿罰,此春氣之應養生之道也。逆之則傷肝,夏為寒變,奉長者少。」@*#◇

─點閱【中華文化300問】系列─

責任編輯:李梅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君子為什麼能「溫故而知新」和「不器」呢?是因為君子「志於道」。本篇是講「為政」的,君子「溫故而知新」和「不器」是重要的但還不夠,所以本章強調了第三點——「先行其言而後從之」,這樣為政更能令人信服、政令暢通。
  • 夏至是節氣的重要標誌,對我們的生活具有重要意含:夏至是一年節氣的中點(從冬至算起),夏天的中點,也是盛暑之至,陽氣之極。還有「古人不賀夏至」,這是為什麼呢?展現什麼中華文化哲學,給我們的當下生活什麼啟示呢?
  • 「器」字大抵是指器量、器具、才德。孔子讚美子貢為「瑚璉之器」,以宗廟裡用來盛黍稷的貴重禮器為喻,稱許其堪為大用之才。那麼「君子不器」又是何等高遠境界?
  • 話說,曹寅履職的南京,那是十三朝古都,匯聚天下人文精華的故地金陵,更是前朝大明的留都,是前朝風流客、東林黨人的雲集之地。而讀書人讀聖賢書,所持有的固執觀念,自然是漢人天下,漢家血脈主宰神州。
  • 天下之義理無窮,而人之聞見有限。若專靠記問,則胸中所得,能有幾何?若能於舊日所聞的時時溫習,如讀過的《詩》《書》,聽過的講論,都要反覆玩味,而不使遺忘,又能觸類旁通,每有新得,就是未曾知道的,也都漸漸理會過來。將見義理日益貫通,學問日益充足。
  • 古中國有個敬老孝親的傳統習俗,就是子女給年邁的父母做壽。即使平民百姓也會吃長壽麵、蒸壽桃(麵點),貼個窗花什麼的。富貴人家就講究了,《紅樓夢》裡賈母的80歲大壽,張燈結彩,大擺酒席,還有戲班子唱戲呢!
  • 分析這個人做這個事情的方法和過程、心理和動機。即使為惡的人,也要看他是迫於無奈還是心存惡念,抑或好心幹了壞事?至於行善的人,也要看他是真心為善還是沽名釣譽。
  • 顏回十三歲即拜孔子為師,學習、修身十分用功,二十九歲就頭髮全都白了。孔子曾稱讚顏回「不遷怒,不貳過」、「回也,其心三月不違仁,其餘則日月至焉而已矣」。「不幸短命死矣」。 他去世的時候,孔子痛呼「天喪予,天喪予」。
  • 陳宣帝陳頊像,出自唐閻立本《歷代帝王圖》。(公有領域)
    《歷代名畫記》是唐代張彥遠撰寫的中國第一部繪畫通史,為後世研究中國美術史和傳統文化留下了寶貴的史料。
  • 康熙第三次下江南南巡時,經過南京,下榻在曹寅的江寧織造府。曹寅的嫡母孫氏,當年小玄燁的奶娘,出來給康熙磕頭。康熙當時拉著她的手,對周圍的臣工感慨道:此乃吾家老人也!當時正是春天,廳堂前有萱草盛開,康熙手書「萱瑞堂」,賜給他的孫氏奶娘。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