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之鑰】窮病女婿遭岳父母棄孤島 妻誓死不改嫁

泰源整理
病男遭棄孤島,怎樣走出困境? (Pixabay)
font print 人氣: 2242
【字號】    
   標籤: tags:

世事無常,變化莫測。然而在這無常人生中,有些事是不變的,人的品德就是其中最重要的。品德可以讓人得到什麼呢?許多人人想求的東西,因為德的厚積,不求而自得。

江蘇崑山有位姓楊的駕船師傅,他有個十分相好的朋友姓金。後來他這位朋友去世,留下個兒子叫金三,才十七八歲,家裡窮得叮噹響,金三差點當了叫化子。

楊師傅見了,於心不忍,便把他收養在自己船上。日子長了,楊師傅倆口子見金三很勤奮,就更喜歡他了。楊師傅沒有兒子,只有一個女兒,和金三年紀相當,於是便招了金三做女婿。結婚一年多以後,金三的妻子生了個女兒,女兒剛滿周歲就不幸得病夭折。金三由於傷心過度得了病,身體一天天瘦弱下來,性命都面臨危險了。這時老楊夫婦便生了後悔之意,成天罵不絕口。

一天,他們的船航行在江上,楊師傅見前面有個孤島,便將船泊在孤島邊,對金三說:「船上沒有燒飯的柴草了,你上去撿點枯樹枝來吧。」金三勉強支撐著有病的身軀上岸去了。一等金三走遠,楊師傅便升帆把船開走了。

金三背著一捆柴禾回到岸邊一看,船已無影無蹤,明白是楊家有意拋棄了自己,便失聲慟哭起來。心想,自己身體有病,又遇到這樣的絕境,不如死了算了,正要躍身跳入江。又一轉念:怎知道島上就一定沒有人煙呢?不如去碰碰運氣,或者還有得救的機會。便調轉頭向一座樹林走去。

走啊、走啊,忽然發現一個密處,這裡列著一排排干戈劍戟之類的兵器,似乎是守衛著什麼。金三驚異之極,趕忙到一旁躲了起來,同時偷偷地觀察著。過了很久,既沒看到有人,也沒聽到什麼聲音,於是就慢慢地走過去。的確,這兒陰森森的,沒有一個人,只有八隻大箱子,封得嚴嚴實實,不知裡面裝的什麼。

金三明白了:這是強盜搶來的贓物,暫時放在這裡的。於是他先把那些武器藏匿在溝中,再到江邊去守候。不久,果然皇天不負有心人,有條過路的船經過,金三一招手,船便開了過來。金三說:「我帶著一些行李,在這裡等我的同伴。看來朋友是不會來的了,請你們帶我離開這裡好嗎?」船上的人答應了,並幫他把八隻箱子抬到船上。船開到儀真,他便下船,找了一個旅店住下。然後打開箱子,一看,裡面都是些光燦燦的金銀珠寶。於是他就地賣了一些金銀珠寶,生活便大為改觀了,然後再招收童僕也買了妾。

一天,他漫步到了江邊,忽然發現楊家的船也停泊在這裡。他在這隻船上生活了多年,怎能不認識它呢?不過他暫且不去驚動船上的人,而是先派人去雇這條船,說是要到襄陽去做生意。然後他買了大量貨物,將船裝行滿滿的,準備出發。

原來楊家拋棄金三時,女兒是不知情的。後來妻子知道丈夫回不來了,真是哭得死去活來。不過這時船己開出很久,無可挽回了。但金三和她的恩愛,她卻從未忘記過。父母強迫她另招女婿,她誓死不肯。

這一天,金三來到船上。船上的人尊重大客戶,都不敢拾起頭來看他,只有楊家女兒偷偷望了一眼。突然,她驚呆了。她對母親說:「這個客人的樣子真像我的丈夫金三啊。」母親見她這樣沒規矩,便罵道:「不要胡說八道。見了男人就不顧羞恥了。金三這小子,現在還不知死在什麼地方了呢。」女兒不敢吭聲了。

金三看了看妻子,裝作不認識,卻對駕船的人說了句:「你為什麼不到船尾去取一頂破氈笠戴上?」原來這是金三貧困時初登上這條船時,船主人對他說的一句話。妻子一聽就明白了,於是衝出船艙和丈夫相見。兩人抱著痛哭了一場,接著又像過去那樣恩愛歡笑起來。這時楊師傅老倆口也出來了。他們又是高興又是慚愧,兩人跪在女婚面前請求寬恕。金三也不計較,將他們帶回自己家裡,一家團圓。

不久,在明武宗正德六年春正月,霸州巨盜劉六(本名劉寵)、劉七(本名劉宸)聚眾反叛,攻安肅縣,劫走被監禁獄中的同黨齊彥名。當時窮民響應,十天左右,亂民聚集數千人,劫掠畿南州縣。

金三出錢招募死士,跟從郡別駕胡公,直搗狼山之穴,捉其首領,討伐平定叛亂,立了大功,授武騎尉,其妻也跟隨受封。@*#

資料來源:《耳談》

─點閱【人生之鑰】系列─

責任編輯:古容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天下的道理,散在萬事,而統會於吾心。惟其散於萬事,故必加致知格物、躬行實踐的工夫,而後能實有諸己,這叫作學。惟其會於一心,故必加沉潛反覆,研究求索的工夫,而後能窮其精微,這叫作思。這兩件缺一不可。
  • 黠鼠給了蘇軾什麼啟悟?(Shutterstock)
    少年蘇軾寫了一篇文章——《黠鼠》,紀錄了事情的始末,抒發自己的感悟。《黠鼠》的意趣濃厚,寓意深遠,誰能想像這是出自一個十一歲孩童之手呢?
  • 他們的行止之善出於本心,猶如雲之出岫。(Shutterstock)
    在《後漢書‧獨行列傳》中,記載了一些感人的人物事蹟,在亂世中,他們的精神、義行受到上天的嘉許,人生非常精彩。對我們當下的時代,當也有一些啟迪。本文講的是一個僕人和一個貧兒的人生故事。
  • 君子、小人之別不是絕對的。君子與人為善,包括對小人在內,不能嫉惡如仇。19世紀美國總統林肯在第二次就職演說中講「對任何人都不懷惡意,對所有人都心懷慈悲( With malice toward none,with charity for all.)」,這應該也是我們理解本章的題中之義吧。
  • 君子為什麼能「溫故而知新」和「不器」呢?是因為君子「志於道」。本篇是講「為政」的,君子「溫故而知新」和「不器」是重要的但還不夠,所以本章強調了第三點——「先行其言而後從之」,這樣為政更能令人信服、政令暢通。
  • 夏至是節氣的重要標誌,對我們的生活具有重要意含:夏至是一年節氣的中點(從冬至算起),夏天的中點,也是盛暑之至,陽氣之極。還有「古人不賀夏至」,這是為什麼呢?展現什麼中華文化哲學,給我們的當下生活什麼啟示呢?
  • 「器」字大抵是指器量、器具、才德。孔子讚美子貢為「瑚璉之器」,以宗廟裡用來盛黍稷的貴重禮器為喻,稱許其堪為大用之才。那麼「君子不器」又是何等高遠境界?
  • 話說,曹寅履職的南京,那是十三朝古都,匯聚天下人文精華的故地金陵,更是前朝大明的留都,是前朝風流客、東林黨人的雲集之地。而讀書人讀聖賢書,所持有的固執觀念,自然是漢人天下,漢家血脈主宰神州。
  • 天下之義理無窮,而人之聞見有限。若專靠記問,則胸中所得,能有幾何?若能於舊日所聞的時時溫習,如讀過的《詩》《書》,聽過的講論,都要反覆玩味,而不使遺忘,又能觸類旁通,每有新得,就是未曾知道的,也都漸漸理會過來。將見義理日益貫通,學問日益充足。
  • 古中國有個敬老孝親的傳統習俗,就是子女給年邁的父母做壽。即使平民百姓也會吃長壽麵、蒸壽桃(麵點),貼個窗花什麼的。富貴人家就講究了,《紅樓夢》裡賈母的80歲大壽,張燈結彩,大擺酒席,還有戲班子唱戲呢!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