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樣的善行讓人延壽二紀 讓亡子轉生續前緣?

作者:允嘉徽
蓮花,荷花
蓮,憐世人,愛人如己。(王嘉益/大紀元)
font print 人氣: 1280
【字號】    
   標籤: tags: ,

善待他人可以得到好報,那麼,怎樣善待他人呢?是施捨錢財嗎?還是不計他人之過?或者是有更深的內涵、更高的境界?

積陰德延壽福澤子孫

唐朝彭城人劉弘敬,字元溥,世居淮河淝水一帶。弘敬一生努力修德,從不誇耀自己。他的家境非常富有,助人錢財不會怨悔,施人恩惠也從不望對方報答。

長慶初年的某一天,元溥在壽春道上遇到一個善於相面的人對他說:「吾有話與君言。再過三年,就是君生命的大限了!君想過怎麼辦嗎?」

元溥一聽禁不住眼淚汩汩而出,哽咽著說:「壽命的長短,是天定的。先生能有辦法麼?」

相者對他說:「決定人的壽命福分的,面相不及德性,德性又不及度量。君雖然命中壽元不長,然而有厚德,度量更是寬大。從今而後,尚且還有三年的時間,可以勤修美德,或許有可能可以延長壽命。因為有德可以消百災,還可以享爵祿,更不用說延壽了!」說完話,相者就離去了。

元溥知道自己只剩下三年的壽命,就開始為自己的女兒謀定婚事,並且為她尋找女奴當陪嫁的婢女。

元溥買到了一個婢女,名喚蘭蓀。蘭蓀的風骨姿態不像為人奴婢之流。元溥就詢問她的出身隱情。

蘭蓀一開始並不願說出自己的身家往事,因為元溥善意的關懷,她才道出了原由:「賤妾原本住在黃河、洛水間,世代為名家。先父在淮西當小官時,當地有姓吳的盜匪非常猖獗,魚肉郡民。因為賤妾家剛好與盜賊同姓,因而先父遭疑是盜賊的近屬,受刑冤死,且家也被抄了。賤妾投訴無門,無家可歸,家人也四散飄零,不知去向。賤妾孑然一身賣身作奴婢以求生,被轉賣二次來到了這裡。」

說著說著蘭蓀的臉上已經掛著兩串淚珠。元溥也嘆息道:「你是名門之女,且又身抱重大冤屈,吾如果不為你重振身名,神明也不饒我。」

元溥問她是否還有親戚,得知有一劉氏,是自己的外戚,於是就收她為甥女。元溥幫她找到有名望的好人家,用了自己的家財五百緡給她備辦嫁妝,而且先於自家女兒為她辦了婚事。

數日後,一個穿著青衣官服的人來到夢裡向他道謝,說道:「我是蘭蓀的父親。感謝君對待蘭蓀的厚恩,因為知道君的壽命將盡,我大力請求了天帝,允許延長君二十五載的壽命,且富及三代子孫。」

元溥醒來後,以為這夢中事不能信以為真。誰知沒多久,先前那位相命的又來了。迎他進了廳堂,對方就高聲道賀他說:「君的壽命已經延長了!是因為積了陰德感動了上天。」這時,元溥才說出夢中蘭蓀父親告訴他的那番話,兩方得到印證了!

人的所作所為,即使誰人都不知道,然而,神目如電,在人頭上有一本這個時空看不見的帳冊,一筆筆都清清楚楚地記錄著!果報會在不知不覺中降臨,不在今生,也會在來生!

守心不欺,可能積陰德福惠子孫,或冥冥中得遇神明相助。《西遊記》有句詩文說:「儘管行善,天自周全」,誠如斯言。(Shutterstock)

不究他人差錯  亡子轉生再續前緣

司徒馬森出生的時候,父親四十歲,父母結婚多年才得到這個兒子,對他愛護有加。司徒馬森四歲的時候,眉清目秀,長相如畫一般,人見人愛,父母寶貝他宛如珍貴的玉璧一般捧著。

一天,婢女抱著他出外,不意從高處失手,懷中的司徒馬森跌下地,左額先著地,不幸當場就跌死了。這時司徒公見著了,立即讓婢女快跑去躲起來,自己抱著死去的孩兒入屋,對妻子說:「吾失誤讓孩子跌死了。」

妻子驚痛異常,發飆衝撞丈夫,把他撞倒數次;隨即又轉身要找婢女來鞭打,但是已經找不到人了。驚悚的婢女藏身到娘家,告訴父母原委。婢女的父母雙雙感泣,日夜誠心誠意請求上天,讓司徒公早早再生貴子。隔年,司徒夫婦果然又生下一子。這孩子生下來的時候,左額就有赤痕,和司徒馬森撞地受傷的傷痕一模一樣。原來這孩子就是司徒馬森再來轉生的。

第一個孩子與父母的緣分已盡,意外失手看似意外,該是被安排來結束一段親子緣的。因為原諒善解,因而得到意想不到的美好的補償,孩子隔世又來到這一家,再敘前緣。

後語
上述兩個故事的主角都是從善待他人中得到好報,他們的善不僅僅是施捨錢財而已,而是能捨下自己,犧牲自己,甚至在生命的大慟中還能為對方著想,善待對方。這種捨是自我的捨棄,也是生命境界的提昇,所以在神佛的認同讚許之下,命運也得以再造!@*#

資料來源:《德育古鑑》《太平廣記卷一百十七》

─點閱【救世古鑑】系列─

責任編輯:李梅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天下的道理,散在萬事,而統會於吾心。惟其散於萬事,故必加致知格物、躬行實踐的工夫,而後能實有諸己,這叫作學。惟其會於一心,故必加沉潛反覆,研究求索的工夫,而後能窮其精微,這叫作思。這兩件缺一不可。
  • 黠鼠給了蘇軾什麼啟悟?(Shutterstock)
    少年蘇軾寫了一篇文章——《黠鼠賦》,紀錄了事情的始末,抒發自己的感悟。《黠鼠賦》的意趣濃厚,寓意深遠,誰能想像這是出自一個十一歲孩童之手呢?
  • 他們的行止之善出於本心,猶如雲之出岫。(Shutterstock)
    在《後漢書‧獨行列傳》中,記載了一些感人的人物事蹟,在亂世中,他們的精神、義行受到上天的嘉許,人生非常精彩。對我們當下的時代,當也有一些啟迪。本文講的是一個僕人和一個貧兒的人生故事。
  • 君子、小人之別不是絕對的。君子與人為善,包括對小人在內,不能嫉惡如仇。19世紀美國總統林肯在第二次就職演說中講「對任何人都不懷惡意,對所有人都心懷慈悲( With malice toward none,with charity for all.)」,這應該也是我們理解本章的題中之義吧。
  • 君子為什麼能「溫故而知新」和「不器」呢?是因為君子「志於道」。本篇是講「為政」的,君子「溫故而知新」和「不器」是重要的但還不夠,所以本章強調了第三點——「先行其言而後從之」,這樣為政更能令人信服、政令暢通。
  • 夏至是節氣的重要標誌,對我們的生活具有重要意含:夏至是一年節氣的中點(從冬至算起),夏天的中點,也是盛暑之至,陽氣之極。還有「古人不賀夏至」,這是為什麼呢?展現什麼中華文化哲學,給我們的當下生活什麼啟示呢?
  • 「器」字大抵是指器量、器具、才德。孔子讚美子貢為「瑚璉之器」,以宗廟裡用來盛黍稷的貴重禮器為喻,稱許其堪為大用之才。那麼「君子不器」又是何等高遠境界?
  • 話說,曹寅履職的南京,那是十三朝古都,匯聚天下人文精華的故地金陵,更是前朝大明的留都,是前朝風流客、東林黨人的雲集之地。而讀書人讀聖賢書,所持有的固執觀念,自然是漢人天下,漢家血脈主宰神州。
  • 天下之義理無窮,而人之聞見有限。若專靠記問,則胸中所得,能有幾何?若能於舊日所聞的時時溫習,如讀過的《詩》《書》,聽過的講論,都要反覆玩味,而不使遺忘,又能觸類旁通,每有新得,就是未曾知道的,也都漸漸理會過來。將見義理日益貫通,學問日益充足。
  • 古中國有個敬老孝親的傳統習俗,就是子女給年邁的父母做壽。即使平民百姓也會吃長壽麵、蒸壽桃(麵點),貼個窗花什麼的。富貴人家就講究了,《紅樓夢》裡賈母的80歲大壽,張燈結彩,大擺酒席,還有戲班子唱戲呢!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