懷橘陸郎孝母至純 臨終預言天下一統

文/周曉輝
明 仇英《二十四孝冊.陸績懷橘遺親》(公有領域)
font print 人氣: 1534
【字號】    
   標籤: tags: , , ,

《三國演義》中有寫到一幕是諸葛亮到江東舌戰群儒,在這群儒生中有一位是少年成名的陸績,字公紀。他從小就非常孝順,年紀輕輕就頗有名氣,後被拜為太守,其為政清廉,深受百姓愛戴。

陸績的父親名叫陸康,是東漢末年的廬江太守。史載,陸康自幼孝順父母、關愛兄弟,注重德行的修養。因為其品德廣為人稱道,時任太守的李肅推舉其為孝廉。後來李肅出事被處斬,陸康挺身而出,為其收斂屍身並送回老家潁川安葬,還為其穿孝服守喪。

陸康的高義感動了時人,他又被推舉為秀才,出任高成縣令(在今河北省鹽山縣一帶)。高成縣因為地處偏遠,所以治安不好,每戶人家都備有弓弩。陸康到任後,清剿土匪,並以樹立恩信的方法收服盜賊。當地百姓由此非常開心。

為了表彰其功績,陸康升任武陵太守,後來又轉任桂陽、樂安兩地,所到之處都備受百姓稱讚。其後又出任廬江太守。彼時袁術割據勢力屯兵在鄰郡九江郡的郡治壽春。最初,陸康和袁術尚能和平相處、互有來往。

在陸康的言傳身教下,小小年紀的陸績也事親至孝。六歲那年,他在九江見到了袁術,袁術拿橘子招待他。陸績在懷中悄悄藏了三個橘子,但在走時施禮拜別時,橘子掉了出來。袁術調侃道:「陸郎作賓客而懷橘乎?」陸績跪答說:「我是想帶回去讓母親嚐嚐。」

陸績的孝行讓袁術深以為奇。後人有詩云:「孝悌皆天性,人間六歲兒。袖中懷綠橘,遺母報乳哺。」歷史上有名的典故「懷橘遺親」即出自於此。元代郭居敬將其編入《二十四孝》。

袁術調侃道:「陸郎作賓客而懷橘乎?」陸績跪答說:「我是想帶回去讓母親嚐嚐。」圖為元人畫《四孝圖》卷之懷橘。(公有領域)

然而,在懷橘宴僅僅一年後,陸袁兩家開始交惡,起因是袁術因為軍隊缺糧,向陸康索要米三萬斛。忠於漢室的陸康予以拒絕,袁術大怒,遂派遣部將孫策攻打廬江。陸康堅守了兩年,城池最終陷落。之後一個多月,陸康就病逝了,終年七十歲。陸氏宗族上百口,近一半人死於艱苦的圍城戰和隨後的饑荒。

皇帝憐憫陸康守城的氣節,拜其子陸俊為郎中,而只有九歲的陸績隨宗族返回吳郡,繼承了家主的位子,十三歲的堂侄陸遜協助他支撐門戶。

陸績雖然年少,但其「容貌雄壯,博學多識,星曆算數無不該覽」,頗有名氣。他有兩個「忘年交」,一位是以狂傲不羈、口無遮攔著稱的虞翻;一位是荊州名士、後輔佐劉備的「鳳雛」龐統。

其後,與袁術決裂的孫策、周瑜起兵,占領了江東,年少成名的陸績也成為其座上客。一天,孫策邀請張昭、張紘、秦松等名士討論天下形勢,認為如今四海未定,須當用武治而平之。坐在最下首的陸績卻不認同,他大聲說道:「昔日管仲輔佐齊桓公,九合諸侯,一匡天下,不用兵車。孔子說:『遠人不服,則修文德以來之。』如今大家討論懷取之術卻不重視道德,而一味尚武,陸績雖然年少不懂事,但內心卻深感不安。」陸績之言,讓張昭等人甚為驚異。

建安五年(200),孫策遇刺身亡,孫權即位,任命陸績為奏曹掾。

建安十六年(211),孫權派陸績去偏遠的鬱林郡(今廣西玉林)為太守,加偏將軍,給兵二千人。當時的廣西氣候酷熱,環境惡劣,痢疾流行。陸績到任後,為官清正廉潔,而且養惜民力、輕徭薄賦,還積極改善百姓的生活。他鼓勵民眾建房鑿井,改善飲水條件,減少疫病傳播,當地因此將所鑿之井稱為「陸公井」。

五代時南漢貴州判史劉博古感念陸績懷橘孝母之道,遂在井邊栽橘一株,故陸公井又稱「橘井」,而當地百姓更直接呼之為「懷橘井」。

陸績鼓勵民眾建房鑿井,改善飲水條件,減少疫病傳播,當地因此將所鑿之井稱為「陸公井」。(pixabay)

公元217年,陸績卸任,擬從海路返回吳郡。由於他為官清廉,隨身物品除了幾箱書籍,再無他物。船夫擔心船吃水太輕,恐怕無法抵擋大風大浪,陸績遂讓船夫從岸上找來巨石壓艙,這才順利返航。

此事在鬱林和吳郡皆傳為佳話,人們將這塊石頭稱為「鬱林石」或「廉石大埲」。後人還有詩讚曰:鬱林太守史稱賢,金珠不載載石還。航海歸吳恐顛覆,載得巨石知其廉。

返回故鄉後,本就意不在做官的陸績專心做學問。他為《易經》作注,又借龍湫山夜觀天象,作渾天圖,皆傳於世。可惜因勞累過度,不到兩年,陸績就英年早逝,終年僅三十二歲。

大概感覺到了去日無多,陸績在去世前留下了這樣的遺言,或者說也是預言:「有漢志士吳郡陸績,幼敦《詩》、《書》,長玩《禮》、《易》,受命南征,遘疾遇厄,遭命不幸,嗚呼悲隔!從今已去,六十年之外,車同軌、書同文,恨不及見也。」他雖然在江東為官十幾年,但他仍視自己為漢家臣子,期待天下的一統。

而六十年後,西晉大軍南下滅孫吳,結束了三國鼎立的局面,重新統一中國,「車同軌、書同文」再現。「星曆算數無不該覽」的陸績就這樣再次讓後人驚歎。@*#

參考資料:

《後漢書》
《三國志‧陸績》
《太平廣記》出《傳載》

責任編輯:李婧鋮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錢若水是北宋大臣,為人正直,有膽識,後被提拔為樞密院副使。北宋司馬光在《涑水紀聞》和李元綱在《厚德錄》中,都記載了錢若水於宋太宗時期因仗義執言而救了三個官員的事情。
  • 在唐中宗、睿宗之時,武則天奪嫡之謀得逞,肆行不義之威,大唐的國祚差點脈斷武則天之手。然而就在睿宗被誣告「謀反」、命在危急存亡之秋,有一位忠臣義士捨命護主,忠義的魄力震懾奸逆,改變了逆亂之勢。
  • 中國山水畫
    山東寧陽縣有兩個古老的地名:「東疏」「西疏」(現西疏併入了東疏鎮)。這兩個地名是怎麼來的?是為了紀念西漢名臣疏廣、疏受叔侄而設的,其背後有一段真實感人的歷史故事。
  • 「三更燈火五更雞,正是男兒讀書時。黑髮不知勤學早,白首方悔讀書遲。」他的《勸學詩》激勵了一代代的莘莘學子;他的書法豐厚雄渾,雍容正大,法度謹嚴又氣勢磅礴;他為官清廉,正直敢言,凜然赴難,視死如歸,其忠義大節,光風霽月,高山仰止。他就是字如其人的不朽典範——大唐書魂顏真卿。
  • 岳陽樓
    《岳陽樓記》就像一個巨大的文學磁場,吸引、感染著接觸到這篇文章的讀者。現在想來,如果沒有巴陵郡守滕子京獨具慧眼地對范仲淹的約請,後人就讀不到這篇繪聲繪色描寫浩渺的洞庭湖變幻無窮的風光、遷客騷人對洞庭湖的不同感受、最後又轉化為「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的千古浩歎的美文。
  • 民間過大年前有祭灶神的風俗,祈求福祿臨門。在東漢時,「天下無雙,江夏黃童」的孝子黃香卻「不祭灶」,到底是怎回事?而且,他從一介貧民轉身為得皇上賞識尊重的賢臣,掌管國家樞機要務。這樣的福分從何而來呢?
  • 明孝宗弘治二年追贈于謙為「特進光祿大夫、柱國、太傅」,賜諡「肅愍」。明神宗萬曆十八年改諡「忠肅」。于謙蒙冤於一時,卻萬世不泯,忠心義烈,與日月爭光。
  • 《書經‧大禹謨》有句話:「滿招損,謙受益,時乃天道」。意思是說,自滿會招致失敗,謙虛會得到益處,這是自然的規律,普遍的真理。而耿直敢言的伯宗,卻無法遵從。不過伯宗的妻子卻深知此理,後人稱讚伯宗妻子知「天道」,從而保全了兒子的性命。
  • 明孝宗弘治二年,朝廷追贈于謙為特進光祿大夫、柱國、太傅,諡號「肅愍」。浙江巡撫傅孟春認為「肅」之一字,未足以盡于公之良惠忠貞,為此具疏。
  • 一日,浙江鹽台姚舒因歷吳山,見行人伍公,即春秋時伍子胥也。復過褚堂見僕射褚公,即唐時褚遂良也。來至棲霞嶺見武穆王岳公,即宋岳飛也。特謁三台山贍于肅愍公祠。姚舒觀四王公之忠節,皆祠於杭。欲共建一坊,一可以共播休烈,一可以勵後觀瞻。後坊成,名曰「忠節坊」。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