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松絮語:更好的路

作者:青松
沒有哪條路是完美無缺,無論走哪條路都意味著要在某個方面辛苦些。(fotolia)
font print 人氣: 213
【字號】    
   標籤: tags: , ,

辦公樓有兩個入口,正門和側門。所以,從停車場到辦公室,有兩條路可走。

一開始,我習慣走正門。後來,有同事提醒我,從側門走方便,少繞路,而且離停車場稍近點。我也認同,尤其天氣不好的時候,早點進到樓裏面,總歸是舒服的。所以,後來我就習慣了走側門。

昨天,路上遇到另一位同事,我們邊聊邊往辦公樓走。我習慣性地往側門走,同事喊住我,問為啥不走正門。我回答說,側門更近。

同事笑,告訴我,走正門看似繞路,其實更省力,因為走側門需要下坡,進到樓裏之後還要上樓,而通往正門的路是平坦的。同事的分析有道理,我便按著他的習慣,一起從正門進到辦公樓裏。

其實,兩條路線各有利弊,兩位同事的分析也都有道理。走正門還是走側門,各有各的好,也各有各的不利。倒是我們,在決定路線的時候,總想要找到最佳選擇,對我們最有好處的。

要這樣分析起來,這兩條路反而有了哲學的深意。我們無法得到所有的好處,選擇一條路,就意味著放棄另一條路的優勢,而選擇任何一條路,總會有人告訴我們:「你應當走另一條路的………」這一點,像極了人生。

事實上,殊途同歸,無論走哪條路,都能到達同一個目的地。我們的糾結,不過是因為想要更多地得到好處而已。如果明白沒有哪條路是完美無缺的,無論走哪條路都意味著要在某個方面辛苦些,或許我們就不必在這樣的問題上費思量了。

只要沒有偏離目的地,至於具體路線,隨意一些,隨緣而行,少一些算計,多一些從容,不挺好嗎?我想以後的日子,正門與側門,我都會走。如果風和日麗,就繞繞路走正門;如果颳風下雨,就走側門,早點進到室內……@

責任編輯:方遠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歷史的安排宏大而有序。當宋太祖立朝密鐫誓碑,將不殺大臣與言事官定為本朝家法時,朝野的士大夫中,一種與道進退生死以之的思潮也在同時萌生。經歷太宗、真宗兩朝,以振興道統為已任,以致君堯舜為理想,已然成為當時士大夫之主流思想。於是仁宗朝,人才輩出,幾乎囊括了直至徽宗朝前的所有北宋名臣。正如蘇東坡所說「仁宗之世,號為多士,三世子孫,賴以為用。」
  • 況鍾反映的各種問題,都是情詳、理直,如鐵板釘釘,皇帝閱後,嘆為直切!全部批示:准許照辦。
  • 漫漫長夜,寶釵是否想起,自己當年點的魯智深醉鬧五台山的那出戲,無意中成了寶玉出世思想的啟蒙。對於飛揚絕塵的生命,她像大多數人一樣,只有仰望的份兒,只當是離自己很遠的戲、神話而已,不料竟一戲成讖,如今寶玉也走了和魯智深一樣的人生結局。
  • 《資治通鑑》是和《史記》齊名的一部中國史書,其中頗收錄了一些鑒識人才、人品幷作出成功預言的故事。其中智慧,今人仍可藉鑑。
  • 科舉是中國古代發明並實行的一種通過考試來選拔官員的制度。
  • 老子曾曰「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孔子亦從「天無私覆,地無私載,日月無私照」引申出「大道之行也,天下為公」的至理名言,即世人應當效法大自然對待萬物的公平,不以一己之私和個人好惡、不屈服於壓力對待人與事,換言之,就是依照公認的道理或公平的標準待人處事,謂之「秉公」。
  • 一件事不在大小,貴在持之以恆,貴在善始善終,才稱得上無憾。
  • 《推背圖》和《聖經》,都是當代東西方閱讀量最大的書籍之一。《推背圖》是唐初天文學家、天象學家李淳風所作(據《桯史》),在北宋時期就達到了家家都有的程度。它預言了從唐初到當代及未來的歷史大事,迄今100%應驗無失。《聖經》的《舊約》記錄了猶太教的起源、發展、劫難,並預言耶穌濟世,以及末後彌賽亞救世;《新約》是基督教徒對耶穌傳法、使徒傳道的記載,其最後的《啟示錄》預言了末世對救主及其聖徒的迫害,人間的大難與救贖。
  • 許多德國法輪功學員知道中秋節是中國傳統的家庭節日。值此佳節,三個家庭的德國學員講述了家庭成員之間隨著自己的修煉日益圓融的經歷。他們感恩李洪志師父的慈悲救度,並真心希望能有更多的人體會到大法的美好。
  • 《誡子書》中有言:「非淡泊無以明志,非寧靜無以致遠。」這句話大致的意思是:「你要時常摒棄你的慾望,達到淡泊的心境,這個時候你再去確立你所要走的道路。在做事時也要保持寧靜的精神狀態,這樣你才能堅持把你的路走得更遠、更長。」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