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羅斯聖彼得堡冬宮 迷人的混搭風格

文/大紀元員工(EPOCH TIMES STAFF) 翻譯/陳遇
聖彼得堡, 冬宮
俄羅斯聖彼得堡(St. Petersburg)的冬宮(Winter Palace)有著巴洛克風格的外表,冬宮廣場上的積水倒映著宮殿立面。(Roman Sibiryakov/Shutterstock.com)
font print 人氣: 1314
【字號】    
   標籤: tags: , , , ,

俄羅斯聖彼得堡(St. Petersburg)的冬宮(Winter Palace)有著粉綠色的外牆,這裡曾是該國著名的君王之家。不過,這座冬宮的建築風格可不簡單,從最早的巴洛克、新古典、哥德式,一直到洛可可風格皆可在此找到。

1754年,俄羅斯女王伊莉莎白·彼得羅芙娜(Elizabeth Petrovna)委任義大利建築師弗朗切斯科·巴爾托洛梅奧·拉斯特雷利(Bartolomeo Francesco Rastrelli)設計這座後巴洛克式的宮殿。拉斯特雷利是18世紀著名的後巴洛克風格建築師,他將當時義大利和莫斯科的巴洛克風格進行融合,建造出這座華美無比的冬宮,超越了當時歐洲所有的宮殿。

冬宮的建造時間長達八年,共有超過460間豪華客房。不過,並非所有房間的裝潢都依照著原先的後巴洛克設計。1762年,凱薩琳二世(Catherine the Great)繼位後,將其選定為居所。然而,這位新王后並不欣賞後巴洛克過於華麗誇張的裝飾,她更偏好受到古希臘羅馬建築影響的新古典主義風格,也因此宮殿被修建為更為純粹細緻的風格。

不幸的是,在1837年一場大火燒毀了這座宮殿,隨後的修建工程也讓建築風格再次發生改變。冬宮的外牆、內部的約旦階梯(Jordan Staircase)、大教堂(Grand Church)和主要套房的修建由俄羅斯建築師瓦西里·斯塔索夫(Vasily Stasov)負責,將其回復到原始的設計和裝飾。在斯塔索夫的規劃下,一些空間被改造得更加華麗。例如,徽章大廳(Armorial Hall)的新古典風格柱子在整修後加上了鍍金表面。此外,其它較小的房間由俄羅斯藝術家布里洛夫(Alexander Briullov)以19世紀的風格進行了重新設計,包含了哥德到洛可可風。其中一間特別搶眼的新房間就是孔雀石廳(Malachite Drawing Room),同時也是女王套房的接待室。

1903年,冬宮舉辦了冬宮舞會,標誌了俄羅斯王室最後一場盛大慶典。歷山大·米哈伊洛維奇大公(Alexander Mikhailovich)曾評論其為「帝國歷史上最後一場壯麗的舞會」。

直至今日,冬宮成為了埃爾米塔日博物館(State Hermitage Museum)的一部分,而凱薩琳二世的收藏品則成了現今世界上最著名的收藏之一。

俄羅斯聖彼得堡冬宮的空照圖。(shutterstock)
聖彼得堡, 冬宮
孔雀石廳(Malachite Drawing Room)。(Volkova Natalia/Shutterstock.com)
聖彼得堡, 冬宮
尼古拉二世(Nicholas II)的哥德圖書館。(Mitzo/Shutterstock.com)
聖彼得堡, 冬宮
鄰近亞歷山大廳(Alexander Hall)的一座廊道。(Tanya Volk/Shutterstock.com)
聖彼得堡, 冬宮
1812戰爭畫廊(1812 War Gallery,譯注:紀念1812年俄法戰爭勝利)。(Marco Rubino/Shutterstock.com)
聖彼得堡, 冬宮
聖喬治大廳(又稱寶座大廳,St. George Hall 或Large Throne Room)的俄羅斯王座,該廳為所有俄國君主使用。(Chubykin Arkady/Shutterstock.com)
聖彼得堡, 冬宮
黃金會客室(Gold Drawing Room)。(Myskina6/Shutterstock.com)
聖彼得堡, 冬宮
洛可可風格的約旦階梯(Jordan Staircase)。(Marco Rubino/Shutterstock.com)
聖彼得堡, 冬宮
冬宮的大教堂(Grand Church)。(Anton_Ivanov/Shutterstock.com)
聖彼得堡, 冬宮
冬宮大門上的帶雙冠兩頭鷹,是俄羅斯帝國的國徽。(dimbar76/Shutterstock.com)
聖彼得堡, 冬宮
約旦階梯壁龕上的大理石雕像。(Olha Solodenko/Shutterstock.com)
聖彼得堡, 冬宮
徽章大廳(Armorial Hall)。(Olga Bugro/Shutterstock.com)

原文St. Petersburg’s Sumptuous Winter Palace刊登於英文《大紀元時報》。

責任編輯:茉莉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舍維尼城堡(Château de Cheverny)不僅僅是一座雄偉的城堡古蹟,更是一座實實在在的家庭住宅。這座城堡座落在法國中部羅亞爾河岸的一個美麗山谷中,是一個活生生的博物館,展示著過去法國家庭生活的樣貌。
  • 瓷器的歷史大約可追溯至兩千年前的中國。瓷器是一種玻璃化半透明的白色陶瓷,通常由高嶺土(kaolin)(一種黏土)和白墩子(petuntse)(一種礦物)以高溫燒製而成。瓷器到了近代才成為西方的遺產。14世紀時首次從中國傳入歐洲。
  • 一生嗜茶,精於茶道的陸羽,被譽為茶聖,奉為茶仙,親自踏訪考察各地茶鄉,從種茶、制茶、焙茶、飲茶、品茶,不只深究水質、土壤、氣候等環境因素,如何影響茶葉的生長和氣味,更講求煮茶技藝、飲茶的配置與器皿,因而寫就世界首部茶學專著――《茶經》。
  • 1940年代後期,儘管世界逐漸從二戰的破壞中恢復過來,但有些傳統藝術和文化的元素卻逐漸被削弱了,傳統藝術中的真、善、美價值漸趨式微。
  • 聖約翰大教堂擁有雕刻精美的外觀和雙排飛扶壁(flying buttresses)造型,毫無疑問是晚期哥特式建築。教堂長377英尺,寬203英尺,白色拋光外牆上裝飾著雕像、石像鬼(雨漏)、窗戶浮雕,以及令人印象深刻的飛扶壁。飛扶壁上妝點超過95位十九世紀荷蘭人物。一旁簡約的紅磚羅馬式塔樓與哥特式裝飾風格的大教堂形成鮮明對比。
  • 富維耶聖母大教堂(Notre-Dame de Fourvière)與巴黎聖心大教堂(Sacré-Coeur)一樣,都是為了遏止社會主義公社的發展而建造,標誌著回歸宗教與傳統。
  • 菲利普期望埃斯科里亞爾修道院能成為精神生活和學習中心,以培養智慧、文化和修養等領域為宗旨。埃斯科里亞爾修道院涵蓋了修道院、修女院、大教堂、圖書館、學校和醫院,還有西班牙王宮,是一個龐大的建築群。
  • 16、17世紀的袖珍肖像畫主要裝在吊墜的項鍊盒或小盒子中,用作外交禮物、愛情象徵或是紀念出生或死亡的紀念品。到了18世紀,袖珍畫因應珠寶而生,出現在項鍊垂飾或鑲嵌在戒指或手鐲中。期間許多來自歐洲的袖珍畫畫家來到美國為新共和國的公民作畫。然後,在接下來的一個世紀裡,袖珍畫的需求迅速增長,在美國市場風靡了很長一段時間。
  • 阿拉巴馬州議會大廈(Alabama State Capitol)位於阿拉巴馬州的蒙哥馬利(Montgomery),其令人印象深刻的門廊(portico)以新古典主義風格設計,是該議會大廈特色。阿拉巴馬州議會大廈與其它州的議會建築類似,都是坐落在小山丘上,俯瞰整個城市。
  • 博物館研究古董盒子並不是看裡面是不是還裝有原來的東西或已空無一物。學術上打開古董盒子的目的是研究盒子的材質、形狀、功能和美感的歷史背景和故事。古董盒子的外觀自成一格,至今仍吸引人們觀賞,想一探究竟。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