紐約新聞

紐約百年來十場大運動帶來的變化(中)

這些運動中「左派」力量在不斷發展 年輕人在不同程度被捲入其中
2011年11月17日,延續兩月之久的「占領華爾街」運動繼續蔓燃,千餘名抗議者手持展板標語直衝世界金融命脈中心——華爾街證券交易所,誓將「占領」運動堅持到底。(戴兵/大紀元)

【大紀元2020年06月09日訊】(大紀元記者蔡溶美國紐約報導)以極端組織和執法力量為主線的衝突,在很長的時期內一直沒有間斷過,背後都有深刻的歷史背景。近一百年來,歐美一些國家幾乎同時經歷了一系列政治和社會運動,在這些運動中,「左派」很快發展成為一支聲勢強大的力量。30歲以下的年輕人幾乎在不同程度上都捲入了這些社會浪潮中。

接上文)以下匯總了過去100年來紐約市發生的一些最大規模的抗議活動,這些運動背後的組織,以及它們如何帶來持久性的政治變革。

石牆暴動——1969年6月27日

石牆騷亂是指發生在紐約「石牆」酒吧的一次同性戀者和警察間的一系列暴力衝突。這次事件標誌著美國同性戀「運動」的開始,並擴展到世界範圍內。

LGBT(同性戀)運動中也充斥著社會主義。1971年在紐約,「第三世界同性戀革命」組織發表了名為「我們想要的,我們相信的」宣言,它呼籲「廢除資產階級核心家庭制度」,建立「一個新社會——一個革命者的社會主義社會」。

為什麼稱頌「同性解放」的人會同時會稱頌社會主義?是因為社會主義推動了同性戀者的「思想革命」。哈佛大學「Andrew W Mellon基金會」新方向研究員唐斯(Jim Downs)2016年4月19日在數字雜誌Aeon上的一篇研究同性戀解放的社會主義根源(the radical roots of gay liberation are being overlooked)的論文,提供了許多實例。

其中寫道:1970年代,一群男同性戀者每週六晚在紐約市舉行意大利麵晚餐聚會,並閱讀馬克思的著作。其中一名成員卡茨(Jonathan Ned Katz)對唐斯描述了他讀書後對自己「巨大驚人的變化」感到的混亂和不安。

「讀書小組的成員們開始明白,他們並沒有生病,而是在被壓迫。這個觀念是通過閱讀恩格斯和馬克思而被發現的。」

反核遊行——1982年3月

1982年6月12日,反核團體在紐約中央公園舉行百萬人集會和遊行,呼籲進行核裁軍並結束冷戰軍備競賽。其規模達到美國群眾運動前所未有的程度。

影響:已故作家和政治作家謝爾(Jonathan Schell)2007年為《民族》雜誌撰文說,反核運動「大大削弱」了公眾對里根核計劃的支持。「根據CBS/《紐約時報》的一項民意調查,在1981年至1985年之間,對軍費增加的支持率從61%下降到16%。」他說,「作為回應,里根回頭與蘇聯進行核武器談判。」

反核武運動雖然要求蘇聯和美國同時限制核武器,但蘇聯從來沒有信守過任何國際條約。因此反核武運動針對的其實只是美國。

反伊拉克戰爭——2003年

伊拉克戰爭是911之後美國反恐戰爭的一部分。從2002年起,美國政府開始強調進軍伊拉克的必要性。主戰派基於伊拉克的薩達姆政權入侵科威特,並使用毒氣殘殺五十幾萬庫德人。但反戰派認為這場戰爭是不正義的,小布希政府是在「為石油而戰」。2003年2月15日在紐約,約有10萬示威者集合在聯合國大樓前。在遊行最後,人數達30至40萬人(世界社會主義者網站估計)。

2003年3月20日,小布希總統以推翻薩達姆政權為理由發動了伊拉克戰爭。

影響:薩達姆政權垮台後,卻催生出伊斯蘭國恐怖組織,極大消耗美國國力。中俄歐等力量發展起來,改變了世界局勢中的力量對比。

占領華爾街——2011年

2011年9月17日,近千名示威民眾湧入華爾街,高喊「Whose street?」、「Our street!」,開始在華爾街以北的祖科蒂公園裡埋鍋造飯、豎立帳棚,一直「占領」到11月17日,以抗議「99%比1%」的貧富差距。

影響:儘管2011年11月底行動陷入低谷,但是在隨後的幾個月和幾年中,占領華爾街所催生的新一代激進主義者採取了新的舉措,包括:在聯合廣場進行五一勞動節(2012)、罷工、工會組織、提高最低工資的運動、「占領住房」(反對止贖)等。

美國的街頭運動無不把阿林斯基的《激進主義者守則》作為教科書,包括「占領華爾街」運動和當下的「黑人命貴」(Black lives matter)運動,都是奉阿林斯基的《激進主義者守則》為圭臬。2011年10月1日電視節目The O’Reilly Factor對占領華爾街活動評論道:「如果大家把每一項左翼的思想進行實踐,那麼大家就都陷入災難裡了」。

(待續)◇#

責任編輯:李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