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

民調:逾六成港人指中共處理六四事件錯誤

【大紀元2020年06月03日訊】今年是六四事件31週年,香港民意研究所6月2日公佈六四事件週年民意調查,結果顯示66%的受訪者認為,在「六四事件」上,中共政府處理錯誤,認為學生做法正確的則有52%。

據美國之音報導,前身是香港大學民意研究計劃的香港民意研究計劃,今年連續第28次進行六四周年民意調查,2日召開記者會公佈結果。這次調查在5月19至21日期間,由真實訪問員以隨機抽樣電話訪問方式成功訪問了1,001名香港居民,期間中共全國人大會議宣布製訂「港版國安法」,透過《基本法》附件三引入香港實施,完全繞過香港本地立法程序。

近60%香港人支持平反六四

民調結果顯示,香港主流意見繼續支持平反六四有接近60%,有23%表示不支持平反六四,有66%的受訪者認為中共政府處理六四事件錯誤,認為處理正確有15%;另有52%的受訪者認為北京學生做法正確,認為做法不正確有20%。

對於香港人是否有責任推動中國民主發展,有51%的受訪者認為有責任,較去年的調查大幅下跌10%,認為香港人沒有責任推動中國民主發展的受訪者有36%,較去年增加8%。

支聯會常委麥海華表示,香港市民支持平反六四仍然會是主流民意,尤其經歷去年的反送中運動,香港人更加看到中港兩地面對同一個專制政權。

支聯會指港人爭民主不能同中國切割

至於香港人認為有責任推動中國民主的比率今年大幅下跌10%,麥海華認為,與近年港獨思潮冒起有關,但他不認同香港人爭取民主自由可以完全同中國大陸切割。

麥海華說:「政治現實的時候,中共『打到來』,國安法就會在香港實施了,你想不理會它(中共),是不可能的,所以從現實的角度來講,我們需要面對一個這樣的極權政府,我們怎樣去處理、怎樣去面對、怎樣去抗爭。不等如我們要龜縮、不等如我們要退讓,我們繼續堅持下去,你不願意面對也好,這個活生生的政權(中共)在這裡,會對你壓制。」

港人對中國人權狀況感悲觀

對於中國的人權狀況,調查顯示43%受訪者認為中國現時的人權狀況比1989年惡劣,比率較去年急升10%,認為有改善的只有38%;有44%的受訪者認為,3年後中國人權或將更惡劣,較去年增加7%。兩項數據都創1993年首次調查以來的新高。

調查顯示港人對支聯會的評分稍微下跌2.7分至47.5分,認為不應解散支聯會的受訪者有43%,較去年跌10%,認為應該解散支聯會的受訪者有24%,較去年增加4%。

學者指制訂港版國安法引悲觀情緒

香港民意研究所副行政總裁鍾劍華分析,調查進行期間正值中共人大宣布制訂「港版國安法」,民調結果也顯示港人對中國未來人權狀況的悲觀情緒,不少年輕人也對香港的前景不感樂觀,有意移民及不敢生育,他呼籲香港人不要放棄爭取民主。

鍾劍華說:「今次調查結果有些比較悲觀這是事實,當然與我們進行調查時有關,香港整體氣氛確實比較多陰霾,也剛有港版國家安全法的消息,這都影響訪問過程當中那些被訪者回答的情緒及判斷,所以對(中國)人權的判斷、對(中國)人權變好、變壞的判斷,應不應該解散支聯會,其實這些都是在一些比較悲觀的判斷底下而產生的結果。」

劉銳紹指中港兩地民眾愈趨疏離

時事評論員劉鋭紹認為,民調結果反映中港兩地民眾的疏離感愈來愈強,香港人對中國的現況顯得無力,厭惡封建皇朝式的中共統治。他又表示,北京以強權統治拒聽意見,開明建制派也感到無奈。

劉銳紹說:「現在這段時候可能上百個意見都不會聽你一個,甚至一個都不聽,這不是我個人的感覺,而是很多、包括建制一些比較開放、開明些的都說夫子(劉銳紹)難搞啊,為什麼呢﹖講不出,所以第二個無力感在民調數字裡面就已經體現出來了。」

劉銳紹又表示,雖然香港主流意見仍然認為當年北京的學生做法正確,但他擔心將來如果香港的傳播渠道都受到限制,香港市民對六四的史實將趨向模糊,他認為官方有意扭曲香港下一代對六四史實的認知。

鍾庭耀憂六四民調可能變「非法」

有記者問及,將來港版國安法實施後,有28年歷史的六四周年民意調查是否仍然可以繼續。香港民研主席及行政總裁鍾庭耀回應表示,暫時未知立法的具體內容以及實質影響。他強調香港民研只能做「合法」的事情,如果法律制度使民意調查變成「非法」,就不能夠再繼續。

鍾庭耀說:「民意研究所的角度來看,我們一定是會做合法的事情,如果到時我們發覺法律框架是不容許我們做自由民意調查的話,當然我們就不能夠繼續做了,如果純粹是一個輿論的壓力、政治的壓力,甚至是經濟的壓力,我們是一點都不憂慮的。」

六四燭光集會30年來首度被禁

持續30年的維園六四燭光集會,警方1日首次向支聯會發出禁止通知書,理由是武漢肺炎疫情及限聚令。支聯會呼籲香港人4日當晚以8人一組不違反限聚令人數的情況下進入維園,以個人名義燃點燭光悼念六四死難者。

支聯會主席李卓人對警方的決定表示遺憾,他強調支聯會不會退讓,悼念六四燭光今年變相遍地開花,更是香港人去年反送中運動「be water」靈活的抗爭模式,他相信力量依然強大。

責任編輯:鍾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