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代名醫

中國四大女名醫之一——義妁

義妁遺傳了父親的天賦,從小就對醫術、中草藥有濃厚的興趣。圖為唐 周昉《仕女圖》。(公有領域)

她是中國史書記載中最早的女醫生,她上療君親,下療百姓,對病患一視同仁,以仁而行,以德而立……

立志從醫 為民解疾

西漢時期有一位女神醫叫義妁,她是中國古代四大女名醫之首。其餘三位女名醫分別是鮑姑、張小娘子以及《女醫明妃傳》中的談允賢。

義妁的家鄉在河東,今山西省運城市鹽湖區王范鄉姚張村人。姚張村的涑水河邊盛產艾草,這裡的艾草被稱為涑北艾,具有味道濃烈、葉片肥厚、艾絨纖維長等特點。

義妁的父親是太醫,但她出生不久,家中遭逢變故,父母雙亡,義妁被父親的好友、民間大夫許善友抱走領養。

義妁遺傳了父親的天賦,從小就對醫術、中草藥有濃厚的興趣。看到有鄉親被疾病纏繞的那種痛苦,她就立志成為一名有德行的醫生,要為世人解除病痛。

示意圖。圖為遼佚名作《神農氏採藥圖》。(公有領域)

義妁十幾歲就開始背著藥簍上山採藥,翻山越嶺,荊棘叢生、懸崖峭壁也阻擋不了她為民解疾的意志。她將採回來的藥材分類,有的用刀切片後晒製,有的焙乾, 有的搗成粉末,房前屋後都擺滿了藥材。左鄰右舍哪個有點外傷什麼的,她就隨手取來草藥為他們敷治外傷,鄰里都能很快康復。她的醫名便在當地傳開了。

不僅如此,她還四處收集醫籍、學習醫術,家鄉的名醫她都登門拜訪,遇到有郎中給鄉親診病,她都會過去認真觀察郎中是怎樣給病人面色、舌苔、切脈、詢問病人的病狀及診斷下藥等。她都默默記在心裡,回家後用筆記下來,然後與自己的觀察、診斷做比較,漸漸有了一套自己的診病技巧。她還明天時、懂氣運、通四診。

巧治腹脹 妙手回春

有一天,外村抬來一個久治不愈的腹脹病人。此人面色蒼白,肚子脹得如七八個月的孕婦,肚臍眼鼓得像金魚眼睛,四肢瘦如乾柴。義妁仔細觀察病人的面色、舌苔、腹部,耐心地詢問病史,認真切脈。沉思半晌後,從包裡取出幾根銀針,在病人的下腹部和大腿上迅速地扎了幾針,然後拿出一包自製的藥粉撒在病人的肚臍上,同時給病人熬服湯藥。這樣連續治療幾天後,病人的腹脹慢慢消退了,不久就痊癒了。

看似簡單的幾根銀針扎了幾下,加上湯藥和外敷,病人就痊癒了。這是義妁博極醫源,精勤不倦,潛心研讀《素問》、《靈樞》、《五經》等古籍所學得的。通曉十二經脈、三部九候、五臟六腑、表裡孔穴、本草藥對,明辨經絡穴位,取穴之準,配穴之精,針刺穴位分寸無差。然而,針之手法不可以言傳,而針又可以補湯液所不及,配穴得當可起死回生。

《明堂針灸圖》(公有領域)

不恃己長 不謀私利

從此以後,義妁的高超醫術傳遍河東,又傳入京城,慕名而來看病的人絡繹不絕。不管什麼身分的病患,她都一樣認真對待。

漢武帝知道了義妁的醫術高明,將她詔入宮中,封為女侍醫,為皇太后治病。沒多久皇太后的面色漸漸紅潤,走路越來越輕快。義妁由此得到了皇太后的信賴。

有一天,皇太后問義妁:「有子兄弟為官者乎?」

義妁說:「有弟無行,不可。」意思是說她有一個弟弟,但沒有德行不能做官。

義妁不因醫術高明,得到皇太后的賞識,就想辦法謀取私利,為家人求取功名。

她深知,為官者,仁民愛物,視民如傷。只有上順天意,下應民心,才是真正的為百姓造福,才能使民風正,萬事興,天下太平,民族興旺。

義妁的高明醫術為鄉親們解除了許多病痛,人們都把視她為健康之神。人們專門為她修建了彩繪站立像,慈眉善目,栩栩如生,手持草藥的義妁屹立在姚張村,守候那一方民眾的幸福安康。@*#

參考資料

《史記》卷百二十二‧酷吏列傳第六十二

《神灸經綸‧引言》

《備急千金要方‧論大醫習業第一》

責任編輯:李婧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