璀璨中華文化‧書法‧名家名帖

蘇東坡書跡第一《寒食帖》盪過人生低谷的淨與美

作者:踏雪飛鴻
蘇軾像和他的《寒食帖》(局部)。(公有領域/大紀元合成)
font print 人氣: 24268
【字號】    
   標籤: tags: , , , ,

蘇東坡(公元1036-1101年,蘇軾字子瞻,號東坡居士)的一生在詩詞文章、學問和書法上的成就,為後人樂道、傳誦,而他的仕宦坎坷和心胸的豁達也是為人熟知。他一生中遭貶,一次比一次更行更遠,而他的人生功業也在憂患中築起。蘇東坡因詩受貶到黃州是他人生的一大轉折,在他的《寒食帖》中留下了一時的心境。

蘇東坡人生低谷 留下《寒食帖》

宋神宗元豐二年(1079年),蘇東坡受誣告以詩諷時政[1],讓他入獄一百多天,險遭斬頭,成為蘇東坡生涯的轉折點。後來他在弟弟蘇轍、曹太后和其他大員力保下,改謫任黃州團練副使。險瀕鬼門關,讓蘇東坡留下人生無常的深刻感嘆:「此身聚散何窮已,未忍悲歌學楚囚。」[2]

到了黃州,團練副使只是個虛職,收入讓蘇東坡一家捉襟見肘過活猶然不足。友人接濟了他們一塊荒地,東坡一家胼手抵足闢地耕種,努力自給自足。夏天,他們在小坡上刈草,在東坡上蓋了雪堂,炎陽炙風,侍妾朝雲的臉黝黑,「吹面如墨」。蘇東坡的「東坡居士」名號也是起於那時。

蘇東坡在黃州前後五年,是他人生的低谷,「萬事如花不可期,餘年似酒那禁瀉」。他在第三年(1082年)寒食時,留下了古詩二首,後來書成《寒食帖》,記錄了自己當下的心境,心聲蒼涼溼冷如無火的寒食:

宋 蘇東坡 黃州寒食詩 卷(第一首詩部分)。(台灣   故宮博物院提供)

自我來黃州,已過三寒食。

年年欲惜春,春去不容惜。

今年又苦雨,兩月秋蕭瑟。

臥聞海棠花,泥污燕支(*胭脂)雪。

闇中偷負去,夜半真有力。

何殊病少年,病起鬚已白。

宋 蘇東坡 黃州寒食詩 卷(第二首詩部分)。(台灣   故宮博物院提供)

春江欲入戶,雨勢來不已。

小屋如漁舟,濛濛水雲裏。

空庖煮寒菜,破竈燒濕葦。

那知是寒食,但見烏銜帋(*紙)。

君門深九重,墳墓在萬里。

也擬哭塗(*途)窮,死灰吹不起。

這一年,春雨綿綿連二個月,好像把秋天的蕭瑟都帶回來了。蘇東坡人在病中,而且是一場不小的病吧,在另一首詩中他比況當時的境況「休官彭澤貧無酒,隱几維摩病有妻」,在《寒食帖》詩中說「病起鬚已白」。人遭貶謫,「屋漏偏逢連夜雨」更添感懷。

海棠花,胭脂紅,掩映淚幾重。(pixabay)

夜夜綿綿雨,屋邊的海棠花落污泥,胭脂映雪般的春顏、青壯的活力,一夕間被誰偷走了呢?想見文豪把海棠落污泥來自喻意外入獄的人生,壯年生白髮的處境,充滿著人生無常的感傷!在病中、在苦中,蘇東坡還是自然流露幽默的本性,調侃自己軟趴趴的病體,苦笑那「偷」去他青春活力的,「闇中偷負去,夜半真有力」!命運中人,有誰能勝了天道呢!

在這裡,讓我們從《寒食帖》轉移到王羲之的「天下第一行書」《蘭亭序》,可以感到這天下兩大行書對「此身此生不常有」、「人生無常」自然而然發出了共鳴!

小屋如漁舟,濛濛水雲裏。(pixabay)

那年的春雨,不是綿綿細雨,而是大雨,勢要衝進屋來,蘇東坡的小屋彷彿變成煙雲霧裡的漁舟。病中、雨中的日子,空蕩的廚房破竈,蘆葦溼透,連火也燒不起來,「哪知是寒食?」卻見烏鴉銜著冥紙掠過,這一下讓蘇東坡想起自己一身遠放,家鄉祖墳遠在萬里外,朝廷廟堂遙遙隔九重。這樣的仕途困蹇,去國懷鄉,是「途窮」[3]路盡了嗎?「死灰吹不起」好像是蘇東坡對人生失望至極的表示,實際人生中,他並沒有輕言離棄生命的希望,只是一切就放下吧!不再為外物所動的「死灰」,已經脫胎換骨,超離了功成名就的悲喜!

在這一個大雨的寒食,蘇東坡渡過了一個人生的低谷。到黃州第一年,他寫道:「去年花落在徐州,對月酣歌美清夜。今年黃州見花發,小院閉門風露下。」而到了這一年「病起鬚已白」,他對自己人生的餘年有更深徹的警悟,這時蘇東坡的心情轉向閑淡,「少年幸苦真食蓼,老境安閑如啖蔗」,東坡也如脫胎換骨一般。

此後,蘇東坡仍屢遭貶官,黃州之後,惠州、儋州越貶越荒遠,然而他捨下自己,造福黎民的平生功業也從此起。蘇東坡晚年在金山寺的本人畫像上自題詩──《自題金山畫像》[4]說:「心似已灰之木,身如不系(*繫)之舟。問汝平生功業,黃州惠州儋州。」作了自證。

《寒食帖》留下了蘇東坡人生低谷的記錄,也見證了蘇東坡以「心似已灰之木」的無求克服了生命的低盪錘鍊,放「身如不系之舟」自適於天地之間,超脫了人生高低起伏的牽絆困擾。

《寒食帖》之美

《黃州寒食詩帖》蘇東坡撰詩並書,墨跡素箋本,橫34.2厘米,縱18.9厘米,行書17行,129字。

蘇東坡的書法成就,列名宋代四大家,他是引領北宋開創尚意書風的重要書法家。他擅長於融合詩文意境與繪畫理則於書法中,開創了行書的新形式、新風貌,締造出行書耀眼的光輝與唐代楷書的光芒相互輝映。

在《寒食帖》的用筆、結字、行氣和構篇,不合一般的法度,揣摹其「意造本無法」,天真自在、反璞歸真的特色最堪玩味。蘇東坡曾這樣說過:「我書意造本無法,點畫信手煩推求」恰是此卷的註腳。清高宗乾隆皇帝題說此帖是「無意於佳乃佳者」、「若區區於點畫波磔間,求之則失之遠矣。」

元明清以來書評家在經錄中都公認《寒食帖》是「蘇書第一」。清代顏世清說:「東坡寒食帖山谷跋尾,歷元明清,疊經著錄,咸推為蘇書第一」。明代書法大家董其昌說:「余生平見東坡先生真蹟,不下三十餘卷,必以此為甲觀。」因而,《寒食帖》也有「天下第三行書」的讚譽加身。

同樣是宋朝的書詩大家黃庭堅說:「東坡此詩似李太白,猶恐太白有未到處。此書兼顔魯公(*顏真卿)、楊少師(*楊凝式)、李西臺(*李建中)筆意。試使東坡復為之,未必及此。」這裡所評的「試使東坡復為之,未必及此」借用了王羲之三十三作蘭亭都沒有第一次作的好之典故,讚美此書的酣然天成。清高宗乾隆皇帝也推崇:「東坡書,豪宕秀逸,為顏楊以後一人。」

黃庭堅於《寒食帖》上的題跋。(台灣   故宮博物院提供)筆的特質影響書者、書跡的揮灑,在《寒食帖》中表現明顯。日本的著名漢學家內藤湖南(1866-1934年,本名為內藤虎次郎)觀察到:「此卷用雞毫弱翰而揮灑自在耳!」也就是說本帖是用很軟、不帶強勁道的雞毛筆寫成的,所以看不到強勁的捺筆,然而正鋒、側鋒的用筆法,轉換多變,斷連自若,交織應用渾然天成。

本帖字體變化豐富,壓扁的字形、蹙密的筆劃,傳達鬱悶壓抑的情緒,恰與詩中的情境相合,通帖中有四處誇張的中鋒長針,有如破繭(蹇)而出一般,營造寬舒的空間,又形成對比。由第一首詩跨入第二首詩,字體由小漸大,但是墨色反淡,宛然貼合心緒情感的變化,構成篇章變化的節奏,通篇詩與書的境界相融。

《寒食帖》傳世奇蹟

蘇東坡此帖《寒食帖》傳世的過程充滿神奇,歷經幾次的火災,遭祝融之舌紋身,素箋上留下了傷痕,然而內容文字毫髮無傷。清朝咸豐八年,此帖藏圓明園歷經英法聯軍之厄,有驚無險,旋即流落民間藏家之手。幾經轉手,在1922年流入日本,被收藏家菊池惺堂高價購得。

次年,菊池家在日本東京大地震中遭災,所藏古字畫幾乎遭焚毀一空,菊池惺堂冒著生命危險,從烈火中將《寒食帖》搶救出來,帖上雖留下火舌煙燻痕,書跡無恙。之後在第二次世界戰爭期間,東京遭到空前的地震和火劫,東京大毀,此帖依然無恙。戰事結束,此帖得以被中華民國購回,現藏台北故宮博物院。筆者覺得《寒食帖》傳世的神蹟,對應了作者蘇東坡愈挫愈勇的人生。詩中的寒食日之際,蘇東坡的身軀好像病如死灰,然而他不朽的靈魂仍然是完好如初,從未被壓扁!

註釋

[1]周必大《二老堂詩話》:「元豐己未,東波坐作詩謗訕,追赴御史獄。當時所供詩案,今已印行,所謂《烏臺詩案》是也。」(御史臺俗稱烏臺)

[2]蘇東坡:《陳州與文郎逸民飲別,攜手河堤上,作此詩》

[3]《晉書‧阮籍傳》載阮籍:「時率意獨駕,不由徑路,車跡所窮,輒痛哭而返。」說阮籍隨獨自駕車漫行興而往,至無路可走之時,經常放聲大哭,再驅車回返。

[4]李公麟在金山寺畫了蘇東坡像,《金山志》:「李龍眠(公麟)畫東坡像留金山寺,後東坡過金山寺,自題。」

參考資料

《蘇東坡全集》
《寒食帖》
《宋史》
《二老堂詩話》
《金山志》

@*#

-點閱【 璀璨中華文化 】的亮點系列

責任編輯:王愉悅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對於一位18世紀女性藝術家來說,安吉莉卡‧考夫曼(Angelica Kauffmann,1741—1807年)的生平和藝術生涯非同尋常。她出生於瑞士一個貧寒的畫家之家,作為獨生女,她仍接受了廣泛的教育,在十幾歲時就已展現出肖像畫和歌劇演唱的驚人天賦。她很早就掌握了德語、法語、意大利語和英語,這為她日後在國際上取得成功──成為首屈一指的新古典主義藝術家、歐洲上流社會的傑出女性奠定了基礎。
  • 一生嗜茶,精於茶道的陸羽,被譽為茶聖,奉為茶仙,親自踏訪考察各地茶鄉,從種茶、制茶、焙茶、飲茶、品茶,不只深究水質、土壤、氣候等環境因素,如何影響茶葉的生長和氣味,更講求煮茶技藝、飲茶的配置與器皿,因而寫就世界首部茶學專著――《茶經》。
  • 美國風景畫家阿爾伯特‧比爾施塔特(Albert Bierstadt,1830—1902年)成了溝通東西兩岸的一座橋梁。他憑藉對這片土地的原始之美、希望與力量的深刻感知,捕捉到了美國西部的精神,為那些永遠不會親自冒險西行的觀眾開啟了一扇窗,讓他們得以一窺落基山脈的雄偉壯麗。
  • 1990年林布蘭的作品《加利利海上的風暴》在伊莎貝拉嘉納藝術博物館(the Isabella Stewart Gardner Museum )遭竊,還有其它兩幅至今仍下落不明。
  • 春天蒞臨紐約!摩根圖書館和博物館(The Morgan Library & Museum)推出波特小姐的精彩特展:「碧雅翠絲‧波特:擁抱大自」(Beatrix Potter: Drawn to Nature)。波特小姐是廣受大眾喜愛的《彼得兔的故事》(The Tale of Peter Rabbit)還有其它兒童讀物的作家和插畫家。
  • 卡拉瓦喬的《老千》有巨大的影響力,激盪出無數件類似的版本;歐洲的藝術家複製了三十餘件作品。然而,20世紀大部分時間大家都不知道卡拉瓦喬的原作收藏在哪。一直到1987年才重新在歐洲的私人收藏中出現。
  • 「落竹三千, 成就一畝茶。」古人以竹自許君子品德,今人以竹製焙籠泡出一壺好茶,竹子的清香增添茶湯的甘甜,此間一件件竹編器具透過竹編師傅落款標記,成了審美的主體,傳世千古的好手藝。
  • 老子《道德經》說道:「三十輻共一轂,當其無,有車之用。埏埴以為器,當其無,有器之用。」
  • 墨竹是文人畫重要的題材之一,竹可言志,也可以寄情,一方面也體現士大夫的人格操守。文同是北宋畫墨竹首屈一指的人物,人稱「湖州派」。對後世墨竹發展影響極大。他的表弟蘇軾亦曾為其寫過許多首題畫詩。今天我們就從文同最出色的、最引人注目的《墨竹圖》來看看,這幅畫為何讓人過目難忘?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