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球好評

嚴家祺﹕論「民族主義」存亡的四大因素

(http://www.epochtimes.com)

【大紀元8月14日訊】「全球化」與「民族主義」有甚麼樣的關係?「全球化」是促使「民族主義」更加抬頭的因素,還是使「民族主義」消亡的因素?從上世紀九十年代以來經濟全球化的情況來看,「民族主義」並未因「全球化」而消亡,反而成為國際政治中的一股強大力量,而且日見抬頭。

倫敦經濟學院教授安東尼.史密斯(Anthong Smith)在《全球化時代的民族與民族主義》一書中說:「過去十年,我們看到了人類歷史上最不尋常的一次回轉。」「這次回轉的最大受益者是民族主義。」他在《民族和民族主義最新理論的批評性考察》一文中又說:「在二十世紀的最後十年間,民族主義不但沒有消亡的跡象,反而出現了第二次世界大戰以來最廣泛和最強勁的發展。」確實,在全球範圍內,在冷戰結束、資本主義與社會主義的爭論逐步平息的今天,民族主義已成為一種重要思潮、一股強大力量。上世紀九十年代冷戰結束以來的地區衝突和戰爭,從海灣戰爭、波黑內戰、兩次車臣戰爭、科索沃戰爭、美國在阿富汗的「反恐戰爭」到印巴克什米爾衝突,在全球範圍內造成的總體影響,是民族主義更為抬頭。

現在,美國正準備一場推翻伊拉克侯賽因政權的新戰爭。在今天研究民族主義存在和消失的原因有其現實意義。

「民族主義」的含義和定義

「民族主義」有各種各樣的定義,從凱末爾、列寧、孫中山、尼赫魯到阿根廷的庇隆,從卡爾頓.海斯、漢斯.科恩到當代中國新一代學者,都用各自的語言和方式闡明自己對民族主義的看法。在這些看法中,倫敦大學教授厄內斯特.蓋爾納(Ernest Gellner)對「民族主義」的定義有較大影響。

蓋爾納在《民族與民族主義》一書中說:「民族主義首先是一條政治原則,它認為政治的和民族的單位應該是一致的。民族主義作為一種情緒或者一種運動,可以用這一原則作最恰當的界定。民族主義情緒是這一原則被違反時引起的憤怒感,或者是實現這一原則帶來的滿足感。民族主義運動,是這種情緒推動的一場運動。」蓋爾納所說的「政治單位」首先是指「國家」。他認為,並不是每一個國家都會出現民族主義問題,但在沒有國家的情況下,不會出現民族主義問題。

全球的「政治單位」(包括「國家」與非「國家」的「政治單位」)不過二百二十個。事實上,絕大多數國家都是由多民族組成的,還有許多民族是「跨國民族」。

蓋爾納「民族主義」定義適用於許多情況,但不適合一切情況。對捷克人、斯洛文尼亞人、烏克蘭人來說,他們因各自民族的「政治單位」與「民族單位」一致化了而有「滿足感」。對今天加拿大的魁北克人、伊拉克等國的庫德人、西班牙的巴斯克人、法國的科西嘉人、英國的北愛爾蘭人、斯里蘭卡的泰米爾人來說,他們沒有本民族的獨立國家,「政治單位」與「民族單位」不一致,他們各自的「民族主義情緒」可以說是蓋爾納的原則被違反時「引起的憤怒感」。在上述兩種情況下,蓋爾納的「民族主義」定義似乎是適用的。然而,對一個多民族、多種族的美國,對正在走向聯合的「歐盟」來說,蓋爾納的「民族主義」定義似乎說明不了甚麼問題。而且,他的「民族主義」定義沒有把許多「民族主義」的情況包括進去。他說在沒有國家的情況下不會出現民族主義,這一說法顯然不適用於今日尚未建國的巴勒斯坦人。蓋爾納的定義也沒有考慮到一個早已有自己「政治疆界」的民族在崛起時日益膨脹的「民族主義」,例如今日中國的民族主義和越南的民族主義。

「民族主義」存在的四大因素

蓋爾納在研究民族與民族主義問題時,引進了物理學上「熵」的概念。在物理學裏,「熵」(entropy)是用來度量「物質系統」的「無序程度」的。熱氣體與冷氣體的自發混合、氣體向真空的自由膨脹、燃燒過程,都是「熵」增長過程。熵減少過程則是「有序化」過程。蓋爾納把「有某種特徵的人聚集在某一或某些地域中」的現象,稱作「抗熵」。他認為「抗熵」現象對農業社會不會構成問題,而在工業社會中會導致分歧。他說:「人們進入更發達的政治經濟中心的語言文化時,受到區別對待,這便給在更邊緣文化裏土生土長的人帶來阻礙,迫使這些文化的領袖人物採取文化上並且最終是政治上的民族主義立場,這當然也是一種抗熵性現象。」他認為,在工業社會中,一群人與另一群人之間的「溝通障礙」與「抗熵現象」,正是「民族主義」形成的兩個因素。

在自然界中,一個系統如果沒有外界能量輸入,系統就會日趨混亂,「熵」不斷增加。而人類社會人群聚集中的「抗熵」現象,這是一種「有序化」現象,是「熵」減少的過程。這種「抗熵」現象之所以發生,從物理學觀點看,是因為每一個人都不斷從外界吸收能量,人類社會並不是一個「封閉系統」。

蓋爾納從「溝通障礙」與「抗熵」角度分析民族形成有其合理性。我認為,民族是具有相同或相近文化特徵的人在同一地域聚居的現象。一個民族之所以產生明顯的、甚至強烈的民族主義,並不是蓋爾納所說因為「民族單位」與「政治單位」不一致,而是由於以下四大因素的存在:

第一,具有相同或相近文化特徵的人在同一地域的聚居;

第二,這些聚居的人群儘管有個別人與外界可以良好溝通,但從總體上說,這些聚居的人群與外界溝通存在障礙;

第三,這些聚居的人群的權利在法律上或事實上與外界不相同,或者有種種特權,或者事實上沒有種種權利,甚至受到無形的歧視;

第四,這些聚居的人群由於歷史的或現實的原因,在利益上與外界有明顯差距,或者因享有特殊利益而不願承擔義務,或者不能分享全球、地區、同一國家範圍內或同一「政治單位」內的共同利益。

今日加拿大的魁北克人,西班牙的巴斯克人,伊拉克、土耳其、伊朗、敘利亞境內的庫德人,中國境內的西藏和蒙古等民族,存在明顯的或強烈的民族主義,與上述四因素存在有關。近代中國備受西方列強和日本侵略所形成發展上的巨大差距,中國作為一個整體所產生的民族主義,也與上述四因素的存在有關。

民族主義怎樣才能消亡

當民族主義存在的四大因素消失時,民族主義將會減弱並逐漸消亡。美國是一個多種族、多民族的國家,儘管存在種族、民族聚居現象,但這種聚居只是「小範圍聚居」,在同一州、同一城市,存在多個民族、多個種族,更重要的是,這些「小範圍聚居的人群」沒有固定邊界,與外界的溝通從整個群體來說,不存在嚴重障礙,英語是美國的共同語言。在美國,由於人口可以完全自由流動,不可能形成魁北克、西藏那樣的「大聚居區」現象。美國國內的多種民族的「小範圍聚居」,雖然不時產生某種「民族情緒」的表達,但由於美國國內不同民族、不同種族在法律上的平等和對美國利益的共享,使得美國國內不可能產生某一民族的「民族主義」或「獨立運動」。所以,良好的溝通,在全國

範圍內的自由遷徙和人口流動,法律上的平等和利益共享,是一個國家內部「民族主義」消亡的四大因素。

中國也是一個多民族國家,滿族、壯族等少數民族沒有表現出民族主義,正因為「民族主義」存在的「四大因素」對滿族、壯族已不大起作用,而對藏族、蒙古族和維吾爾族來講,「四大因素」還在不同程度上存在,特別是西藏,自然條件使藏人樂意在那裏定居,一般長期生活在平原地區的人難以適應西藏高原的生活。加上這些民族的人們語言溝通上的障礙,民族主義的產生有自然的、合理的一面,所以,對一個多民族國家來講,重要的問題不是籠統地反對民族主義,而是要使不同地區的不同民族在法律上以至在事實上保持民族平等,而且要實現所有民族對整個因素利益的「利益共享」。

「全球化」的近期與遠期後果

在世界各國中,美國是一個國家範圍內走民族融合道路的典範。但在全球範圍內,除了西歐等少數地區,國界始終是全球人口自由流動的障礙,全球化是商品和資本在全球範圍內的自由流動,在今天遠不是所有人口的自由流動。所以,現階段的全球化,實際了強化了「民族主義存在的四大因素」。

從「世紀」、「千紀」這樣的「大尺度時間」來看「全球化」,「全球化」遲早會變成全球人口的自由流動,到那一天,民族主義存在的「四大因素」最終將會消失,民族主義將最終消亡。這就是「全球化」的遠期後果。

◆我的意見

(http://www.dajiyua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