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陸新聞

關注”12歲女孩的絕命書”:低齡化競爭很受傷

(http://www.epochtimes.com)

【大紀元7月19日訊】12歲的山西女孩恬恬寫下絕命書,因為“作業太多”而早早地結束年幼的生命。扼腕之餘,不得不讓人深思,到底是什麼讓一個12歲的女孩不堪重負?

青年報7月18日報道﹐雖然上海沒有發生這樣極端的現像,但在上海,孩子學習壓力大是一個非常普遍的現像,由於學習壓力而引發的兒童焦慮、兒童抑郁也時有發生。

昨天記者采訪了上海市心理衛生中心專門從事兒童心理研究的杜亞松博士。他分析說,來自社會、學校、家庭的壓力讓孩子過早地承擔了這個年齡不該承受的重負;如果孩子的心理防線比較脆弱,就可能導致悲劇發生。

不要自加“緊箍咒”

雖然“素質教育”在小學、中學蓬勃發展,但隻要中考、高考的考試體制下家庭和輿論過度重視分數的壓力依然存在,學生就無法真正放輕松。

杜亞松博士介紹,每到年中和年末學生考試時間,到心理衛生中心咨詢的學生就成倍增長,交談中他發現,“考試”、“成績”這些東西,無形中壓抑著一部分學生的生活,甚至改變了他們本來的性情。

“既然人為的壓力無法在短時間內改變,學生就應該在心理上適應它。”杜亞松博士指出,考生沒有必要給自己加“緊箍咒”–––考不上名牌大學,還有普通大學,人生的選擇應該是多樣的。

過早競爭並不利

幼兒園、小學就要進“名牌”,中學更要“重點”。有目共睹的是,學業競爭越來越低齡化。除了“中考”、“高考”這種普遍被認為是“定終身”的大考以外,連有的小學也有入學考試,甚至有“名牌”幼兒園還有要求面試,不能做簡單加減法就被拒之門外。

不到10歲的孩子不僅要在學校念好書,還要參加各種各樣的“班”陶冶情操,提高整體素質。前坐的孩子在學鋼琴,旁邊的同學在練國畫……對孩子而言,學校就是個小社會,周圍的同學是孩子給自己定位的參照繫,每個孩子都希望自己學習好,但不可能人人都有能力學習好,周圍同學“隱性壓力”讓有些孩子無處可逃。

四、五歲的孩子就被迫學著去“爭”去“拼”去“表現”,杜亞松博士指出,過早地參與競爭,其結果並不一定能像父母想像中那樣有利於孩子成長。

讓孩子說出想法

“如果孩子和家長之間多些溝通,很多悲劇就不會發生。”杜亞松博士對此深有感慨。在他這裡咨詢的小病人中,很多孩子和父母的溝通幾乎為“零”!

目前,上海沒有針對學生壓力做過權威調查,但據黑龍江省對885名中學生進行一次心理健康狀況調查表明:隻有6.0%的中學生感覺生活輕松,餘下90%以上學生中,感覺學習成績壓力大的占72.8%。相比黑龍江的學生,上海學生的負荷恐怕有增無減。

家長對孩子期望很高,而孩子常常敢怨而不敢言,“港灣”反倒成了負累。其實,在孩子和家長的交流中間,家長應該積極主動;可以這麼說,沒有理解孩子是家長的失職。

專家指出,治療孩子心病的“良藥”就是營造平等交流的家庭環境,讓孩子說出想法。(http://www.dajiyua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