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 章翠英繪畫畫解–《惜春常怕花開早》

武漢仁
font print 人氣: 1
【字號】    
   標籤: tags:

(http://www.epochtimes.com)
【大紀元6月1日訊】《惜春常怕花開早》/法輪功學員章翠英作

“《惜春常怕花開早》畫的是古代宮廷的宮人,除地上三點嫣(yan)紅之外,別無襯景,就把宮人們年華水逝的自惜之情和好花易落的傷春思緒合而為一。那些錦衣玉帶、朱欄玉砌的氛圍雖在畫外,卻似玉籠困住彩鳳。如果沒有消化唐人元稹(tian)、王建的宮詞,斷然畫不出這种境地來。”(柯文輝《序二》)“惜春常怕花開早,何況落紅無數!”(宋辛棄疾詞《摸魚儿》)因為珍惜春天,常常害怕鮮花過早地盛開。鮮花早開不就早謝嗎?春天早來不就早去嗎?但令人遺憾和傷心的是,滿地都早已是凋零的落花了。

宮人難道僅僅是見花流淚,見月傷心,時而悲秋,時而怀春,顧影自怜,無病呻吟嗎?不!她們是為自己的命運而悲傷。宮人,又稱宮女,她們是皇宮內供役使的女奴,不僅“二奶”、“三奶”算不上,連“七十二奶”都算不上。雖然住在深宮,錦衣玉食,其實進宮就等于被宣判了“無期徒刑”。從此以后,不經皇帝“恩准”,她們一輩子不能見親人,不能回家,不能結婚,“有不得見者三十六年。”(唐杜牧《阿房宮賦》)就是說,為了那個連面都沒見過的皇帝,她們得一輩子守活寡!中國几千年來,只有很少的皇帝,將少量老年宮人放出,以示“德政”。如果小姐你在宮里住上几年試試,難道僅僅見花流淚?我怕你見著石頭也要流淚啊!

More paintings see: www.zhangcuiying.org(http://www.dajiyuan.com)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佛、菩薩和羅漢是佛家大覺者的三個級別。第一級叫佛,頭發翠藍,頂有高髻(ji),赤足,穿金黃色袈裟或敞右肩,在蓮花座上,是男性的形象;第二級叫菩薩,是年青、美麗的女性的形象,在蓮花座上,發式和服式就像中國古代的女人那樣;而第三級叫羅漢,是男性的形象,光頭赤足。
  • 釋迦牟尼(約公元前563-前483年)是佛教始祖。姓喬達摩,名悉達多。中印度迦毘(bi)羅衛國國王淨飯王的長子,母親名摩耶。他十九歲時离家到雪山修煉苦行六年,后在迦耶山菩提樹下靜坐四十九天而成佛。他是大梵(fan)世界的如來,他從那里下世度人。他的修煉法門叫作戒、定、慧,他傳法四十九年,當時有大弟子十人和弟子一千二百五十人。八十歲時在拘尸那河邊的娑羅雙樹間涅磐(pan),至今西安法門寺還保存著他的指骨舍利。佛教在世界上傳播甚廣,尤其是在尼泊爾、印度(早期)、中國、日本、越南、朝鮮、緬甸、斯里南卡及東南亞各國。
  • 觀世音菩薩,她和阿彌陀佛、大勢至菩薩是西方極樂世界的三圣。她是中國、朝鮮、日本、越南等各族人民最喜愛的女神,尤為婦女所喜愛。她永遠美麗、法力無邊、救苦救難、大慈大悲。在人們的心目中,觀世音菩薩就是純洁、美好、慈悲、善良的化身,就是逢凶化吉、遇難呈祥的大救星。
  • 來自澳洲悉尼的知名中國畫畫家,法輪功學員章翠英女士將于5月13日至16日在紐約市格爾鼎畫廊舉行傳統的中國畫展覽。在過去的一年中,章女士的繪畫藝術作品曾經在全世界20多個國家的70多個城市巡回展出。在紐約亞洲文化傳統月中舉行的這一慶祝活動為章女士的繪畫作品北美巡回展揭開序幕。
  • 觀世音菩薩,即俗稱觀音菩薩,又稱觀音大士。她和阿彌陀佛、大勢至菩薩是西方極樂世界的三圣。她是中國、日本、朝鮮、越南等各族人民最喜愛的女神,尤為婦女所喜愛。她永遠美麗、法力無邊、救苦救難、大慈大悲。在人們的心目中,觀世音就是純洁、美好、慈悲、善良的化身,就是逢凶化吉、遇難呈祥的大救星。
  • 【大紀元5月17日訊】章翠英畫展8日在Bond街隆重舉行,紐約市議員Allan W.Jennings 到場致詞並接受了章翠英女士的畫作。
  • 達摩(公元?—535?年),全名菩提達摩,南印度人,他是釋迦牟尼佛的第二十八代弟子,中國禪宗(——一种改良的佛教)的創始人。他看到佛法在印度沒有希望了,就于公元527年去中國北方傳佛法。經過長江的時候,既沒有橋,也沒有船,他站在一片大蘆葦葉子上,用佛法神通渡過了濤濤的長江天塹(qian)。“釋迦牟尼那個時代原始佛教是講功能的,……佛教傳入中國也是一樣,歷代出現許多高僧,達摩來中國時一根蘆葦渡江。”(《轉法輪》第247-248頁)這幅畫就是畫他“一葦渡江”的情景。
  • 又名《老壽星圖》。“南極有仙翁,与天地同久,老鶴一千年,比之才小壽。”中國古代傳說,天上有一顆星星叫壽星,又叫南極老人星,這顆星星出現則天下太平。所以建廟供奉他,祈求他保佑國泰民安,百姓多福多壽。
  • 中國傳說中有一位女神叫麻姑,她非常年青美貌,總是像十八、九歲的大姑娘,但實際上她已經活了不知多少万年了。比如有一次她對朋友說:“自從上次接待你以后,我已經三次看到東海變成了田地。不久前到蓬萊海邊,東海的海水只有我們上次見面時的一半那么深了,可能又快要變成田地了吧?”這就是“滄海桑田”或“滄桑”一詞的來源。大家知道,那种地質的變化是以多少万年為計量單位的。常人誰能在不到一百年的壽命中看到大海變成田地,或田地變成大海?何況麻姑竟看到三次半!這种話真的還只有神仙才說得出來。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