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經消息

央行和跨國公司協同主導主要經濟體

(http://www.epochtimes.com)

【大紀元3月19日訊】華爾街日報今天頭版頭題報導,世界各大經濟體去年同時衰退,如今又有攜手共進之勢,主要是因為各國央行採取類似的降息刺激成長動作,跨國公司藉資訊科技革命,迅速調整營運結構與資金走向,勢必促成這榮衰與共的新現象。

據中央社報道﹐報導舉英國MFI傢具財團為例,說去年十月它見到銷售量減少但訂單仍強勁,決定在景氣不好的時候投資七千五百萬美元裝修國內一百家分店,並且進一步在台灣開設四家店面,此舉幫助台灣開始擺脫經濟衰退。

報導說,跨國公司的同步動作造成石油危機以來,全球經濟首度一起衰退,如今看來,同一反應也「協調」出全球經濟的同步回升,顯示遙遠國度的 (經濟) 命運越來越糾纏在一起。

華爾街日報舉台灣的台機電為例,說這家世界最大的晶片代工公司可以看作是高科技業的景氣指標,去年年中,它的出貨量本來比二零零零年同期少了百分之四十,在過去八個月當中,有七個月銷售量迭有增加。

報導指出,跨國公司之間關係越來越緊密,去年造成各大經濟體的同步衰退,讓某些專家大惑不解,歐洲國家的央行負責人承認,他們對美國公司獲利衰退對歐陸的經濟也會造成問題「不夠注意」,等他們發現問題所在,趕快緊隨美國聯準會採取降息動作。

報導說,造成去年全球經濟同步下滑的其他因素還有油價攀升、科技與通訊業崩盤、高利率以及恐怖攻擊後的暫時癱瘓感。如今,這些因素又朝相反方向發生作用了,譬如每桶油價比去年高點跌了十美元,讓用戶有錢做別的事;去年各大公司大量出清存貨,如今看到景氣好轉,就有餘力加緊生產。

報導指出,從匈牙利到泰國到智利,各國央行從公元兩千年十二月起,總共調降利率兩百零六次,讓企業界負擔得起借貸的利息成本。華爾街日報認為央行主管的「同理心」和「同樣的金融政策」也是導致各大經濟同步起伏的一大因素。此外,全球化帶動貿易量增加之外,跨國投資則是「最大的新變化」,在此趨勢下,大公司紛紛到別國投資,成為當地客戶的供應商。

談到跨國投資,美國的「吸金」本領仍居世界之冠,二零零零年,接受了「外國直接投資」淨額兩千八百八十億美元,包括工廠、其他資產和大額的有價證券投資,數額是十年前的五倍;美國服務業如保險公司和航空公司外銷額在這十年間也增加兩倍,達三千三百六十億。

報導說,愛爾蘭是美國科技公司大舉「外出」成為「命運共同體」的一個好例子。科技產品與服務的輸出,佔了愛爾蘭經濟的三分之一,其中不少是英特爾、朗訊、全錄、惠普電腦和門路電腦 (Gateway) 等美國公司的傑作,這些外資公司是幫助愛爾蘭經濟每年成長百分之十的功臣,可是一旦營收不妙時,帶頭緊縮、裁員的,也是這些外資公司。

報導說,亞洲國家的興衰更與美國科技界的榮枯緊密相連,去年亞洲嚴重衰退的原因就是美國科技業一敗塗地的結果,不過既然榮枯與共,過去四個月來美國國內電腦、半導體和電子產品的訂單迭見上升,亞洲的相關業者也可以開始眉開眼笑了。(http://www.dajiyuan.com)


    相關文章

    

  • 為了開拓市場 外企在大陸高薪挖人才 (2/24/2002)    
  • 釣魚台總統樓日租五萬 (2/17/2002)    
  • 世界經濟論壇閉幕 經濟和社會問題是焦點 (2/6/2002)    
  • 《遠東經評》揭示本年度跨國公司在亞洲排名 (12/21/2001)    
  • 【紀元專欄】 陳勁松: “以經濟建設為中心”﹖還是…… (4/24/2001)    
  • 中國大抓間諜 海外華人急擱訪華計劃 (4/20/200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