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美新聞

年終特稿:中國的能源問題

【大紀元12月27日訊】(美國之音記者木風26日報導) 中國經濟的迅速發展給能源供應增加更大壓力。在即將過去的一年中,中國在擴大能源供應並使之多樣化方面取得了顯著進展。但專家指出,中國要加快能源管理條例規範化,全面落實世貿組織的有關規定,認真對待與能源有關的嚴重環境污染問題。

中國從1993年由一個石油出口國變成一個石油淨進口國之後,對能源的需求越來越大。目前中國每天的石油消耗量是490萬桶。中國自己能夠生產330萬桶,其缺口160萬桶,也就是大約三分之一,需要進口。多年來,中國一直在努力擴大能源供應,實現能源供應多樣化,以確保經濟增長能夠獲得足夠的動力。

美國能源部的中國能源專家威濂﹒錢德勒在接受美國之音採訪的時候表示,2002年,中國在這個方面取得了許多進展。錢德勒說:“最近中國在走向能源供應多樣化方面,取得了重大的進展。中國不僅注意傳統的燃料和天然氣,而且在再生性能源和技術方面增加了投資,不僅開發國內的能源資源,而且不斷開拓國外市場,獲得了一些新的來源,給中國提供更加乾淨、更加安全的能源。”

*能源供應國內外並重*

錢德勒是能源部太平洋西北實驗室的負責人。他介紹說,2002年中國在拓展能源供應來源方面,採取了國內外並重的方針,在兩個方面都取得顯著的進展。在國內方面,經過多年的準備,龐大的“西氣東輸”工程經過長期的談判終於開始啟動。 中國方面和殼牌石油公司、俄羅斯的天然氣公司以及美國的埃克森-莫比爾公司在今年七月達成協定,投資兩百億美元,修建一條連接新疆和上海的天然氣管道。中國還按照對世貿組織做出的承諾,逐步開放中國石油銷售市場,一些國際著名的大石油公司如英國石油公司、埃克森-莫比爾和殼牌公司都在和中國國家石油總公司積極協商,建立合作夥伴,展開石油產品的銷售業務。

在這一年,中國繼續修建核電廠的努力。2002年5月,廣東第一個核電廠投入使用,另外一個計劃在2003年3月竣工。浙江秦山核電廠在今年2月開始運行,另外一個也在今年基本完工。

在國際方面,能源部能源科學家錢德勒表示,中國加強了能源多樣化的努力。今年先後和澳大利亞和印度尼西亞簽訂大型液化天然氣的長期供應協定。中國還進一步加強了與哈薩克斯坦、圖庫曼斯坦等中亞國家,以及委內瑞拉、蘇丹、伊拉克、伊朗、秘魯等盛產石油或天然氣的國家的能源合作,加大了在這些國家石油勘探和開採方面的投資。另外,中國還和俄羅斯達成意向書,投資20億美元鋪設一條從俄羅斯安加爾斯克市到中國東北的石油管道。

*煤炭依然是主要能源*

中國是世界上第一大煤炭生產國和消費國。煤炭在中國的能源構成中所佔的比例為百分之六十多。但是由於煤炭在污染環境和危害人體方面的缺點,中國把開發重點轉向天然氣。華盛頓的聯合全球變化研究所高級研究科學家傑夫﹒洛根說:“在過去的五、六年間,中國對在國內尋找天然氣的興趣大大增加,並給中國公司提供各種刺激,鼓勵加強天然氣的探測和開發。大量修建天然氣管道,吸引外國投資。西氣東輸工程和廣東、福建的大型液化天然氣中心非常令人矚目。”

洛根指出,中國在降低煤炭比例,增加天然氣使用量方面取得了顯著的成效,煤炭在國家能源結構中所佔比例,已經從80年代的75%降低到60%多。與此同時,天然氣的比例也有顯著增加,從幾乎沒有增長到3%。中國計劃在2010年把天然氣的比例增加到9%以上,達到或超過國際標準。不過,洛根還表示,雖然煤炭在中國能源結構中的比例會下降,但在相當長的時期,中國使用煤炭的絕對數量還是要增長,對環境的污染會更趨嚴重。

*節能成績比較顯著*

中國由於早在80年代就開始注意節能和開源,所以節約能源方面成績比較顯著。洛根表示,中國經濟每增長一個百分點,能源消耗增長為半個百分點,大大低於印度、巴西等發展中國家。這些國家的能源消耗比例一般都高於經濟增長的比例。

2002年中東地區的局勢更加動盪不安。巴以衝突和伊拉克的戰爭陰影,威脅到中國的石油供應。中國進口的石油中有三分之二來自中東地區。美國能源專家錢德勒說:“中東發生戰爭對中國會產生短期和長期的影響。至少在短期會引起油價上漲,影響經濟增長速度。從長期來看,中國決策層中的保守主義可能會抬頭,要求限制石油進口,加速推進能源多樣化的進程。另一方面,中國的汽車工業走向可能會朝著節能的方向發展。因為中國的汽車市場發展很快。”

但是,錢德勒說,由於中東石油在中國的石油進口中所佔的比例太大,中國要想徹底消除對中東的依賴是非常困難的。

(http://www.dajiyua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