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經消息

瑞士博覽會落幕經驗足為台灣參考

【大紀元10月20日訊】(中央社記者呂志翔日內瓦十九日專電)瑞士2002博覽會明天落幕,雖然有超過一千萬人次參觀,但所留下的財政無底洞,成為最大的爭議,足為積極推動2008年台灣博覽會的台灣作為借鏡。

標榜瑞士人驕傲的瑞士博覽會在經過一百五十九天的展覽後,將於明天結束,但帶給瑞士人最大的回憶卻將是政府預算從最初的一億三千萬瑞郎,最後追加到超過十億瑞郎,相當於新台幣兩百三十六億元。

  瑞士博覽會從一九九五年開始籌備就諸多不順,博覽會創意總監及總負責人分別辭職及被炒魷魚,預算從國會議員拍胸脯保證的一億三千萬瑞郎節節高升,但五月開展以來,參觀群眾雖然超過了一千萬人次,只有八十六萬是外國遊客,換言之,絕大多數是瑞士人自己捧場。

  由於無法激起民眾的熱情,主辦單位只好不斷降價以吸引觀眾,真正買全票入場的門可羅雀,使主辦單位事先樂觀的評估變成笑話。

  瑞士聯邦政府最初規劃投資一億三千萬瑞郎,佔百分之十四,民間出資八億,也就是百分之八十六,但結果卻是政府九億兩千萬,佔了百分之七十八,民間資金撤腿,只有百分之二十二。

  除了經費外,展覽缺乏主題,由觀眾自己發揮想像力,也為飽受批判,一般觀眾最深刻的印象為博覽會的建築,其次是一些高科技展示,除此之外,乏善可陳。

  難怪瑞士官方號稱博覽會是一項成功,但更多的思考是,博覽會到底帶來什麼?假如勉強說是瑞士人的驕傲,代價未免太高了。

  「2008年台灣博覽會」已被列入行政院國家發展重點計畫,行政院經建會副主任委員張景森上個月特別率領考察團實地觀摩瑞士博覽會。

  張景森曾表示,定位為「國家級」的瑞士博覽會,及其採行的「多場地」展覽模式,正是台灣博覽會的初步規劃方式,具有相當的參考價值。

  他並說,台灣博覽會的主題為「科技最前線,文明新視野」,整個計畫規模龐大,事前規畫就涵蓋高鐵建設、強化國民英語、觀光客倍增、投資新科技等軟硬體建設;而博覽會期間適逢2008北京奧運,全球焦點將轉移到亞洲,台灣博覽會將可吸引國際人士參與;博覽會的舉辦必然可全面提升台灣的文化、社會及科技。

  雖然,張景森說,台灣博覽會並不計劃要營利,加上台灣已有舉辦台北電腦展的經驗,應可順利推動,不過,瑞士的慘痛經驗足為台灣的殷鑑,也是台灣博覽會所面臨的挑戰。(http://www.dajiyua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