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台

《秘語17小時》導演章明:電影是一條不歸路

(http://www.epochtimes.com)

【大紀元1月6日訊】据說《秘語17小時》中有几位身材很好的女孩子,全片80%以上的場景是泳裝場面,這可能創下了內地電影的一個”新高”。這是否是章明這位”藝術的”導演為影片增加的商業色彩呢?武漢晨報消息﹐章明則表示:因為《秘語17小時》本身是講述暑假在江邊游玩所遇,男女演員著泳裝是根据劇情需要。他并不想突出泳裝的噱頭作用,反而更看重自己影片對三峽風光的記載。因為《秘》片拍攝地就將被淹沒,那么該片將成為最后一部用膠片形式”向三峽告別”的藝術品,這种意義跟國外電影界流行的環保、旅游題材相當切合。

  6日晚9時40分,湖北有線影視頻道將播出對導演章明的訪談。以下是其中的摘要。

  從電影節可以看出這個國家整個電影的水平

  章:我剛從釜山電影節回來,參加東京電影節是在釜山電影節之前,這兩個電影節的差別非常大。電影在日本不景气,從業人員對電影的興趣也在下降,觀眾的興趣也在下降;韓國電影剛好是方興未艾,電影節上人山人海,跟日本形成了鮮明的對照。在日本,几乎沒有什么年青人看電影節的電影,

  可能年青人惟一能看的電影就是好萊塢的電影,本國電影沒有什么人看;但在韓國最賣座的是它們本國的電影,而且韓國的電影很多元化,特別先鋒的也有,特別大眾化的也有,所以說它整個發展態勢比較良好,也就是說處于一個比較繁榮的時期。實際上電影節是集中反映這個國家電影狀態的焦點所在,你能夠從電影節看見這個國家整個電影的水平。

  釜山電影節是中國電影人去得最多的地方

  章:除了我的《秘語17小時》,另外還有兩部中國電影參加韓國釜山電影節競賽單元的比賽。韓國釜山電影節邀請的中國電影是最多的,中國電影人也是去得最多的。它在亞洲可能是最大的一個電影節。

  韓國也是前几年不久才開放的一個國家,它的電影審查制度也剛剛取消,它的各种可能性都有反映。觀眾看電影非常踊躍,因為在韓國買一張DVD非常貴,比電影票貴多了,所以大家一般不會買碟看。中國是很窮的年輕人買碟在家里看,有錢了才去電影院。

  一部電影在國外去放時,可能它的意義已經超越了影片本身

  章:不同電影間的文化差异是由于互相之間的了解不夠造成的,其實電影本身的目的就是要消除這种不了解,消除這种文化的隔閡。

  這部電影在韓國、東京放的時候,他們都會提出一些中國觀眾可能不會提的問題,因為文化視角不一樣。中國觀眾看很多事情是很自然的,沒什么可問的;但外國觀眾卻覺得是一個問題。

  比如在釜山,觀眾會問他們怎么現在中國的年青人都跟我們打扮差不多?他們覺得這很奇怪,因為他們過去看的電影可能都是比較老的電影,農村題材的比較多,然后解放前的歷史題材比較多,真正當代中國題材的他們看得比較少。電影是一個窗口,可能有的觀眾從電影里面看見藝術、看見文化;有的觀眾看這個國家年青人是怎么玩的,在干什么。電影是一個很多信息交織在一起的藝術,它會給觀眾提供很多不同的信息,每個人從中得到的感受可能也是不一樣的。所以當一部電影在國外去放的時候,可能它的意義已經超越了影片本身。

  《秘語17小時》的故事很簡單

  章:《秘語17小時》的故事簡單到很多人認為它不值得拍成一部電影,但是我覺得一個事情有意義不在于它簡單,而在于你能從中發現意義。

  這個電影的故事情節是:一群北京的年輕人到長江邊去玩,然后碰見了一個高中同學。這個同學還在那儿當警察,生活在一個很封閉的環境里,然后這個警察說,我會來接你們。結果他走了之后,一直到結束這個人也沒有辦成這件事情。

  實際上不管是在長江邊玩的這群,或者是做警察的這個在城里邊的人,他們實際上都希望能過得愉快一點,他們實際上在尋找一种愉快的生活。因為在和平年代,沒有特別大的事情發生,沒有當英雄的机會,你甚至都沒有很悲壯的時候。這個時候,能找到一點愉快的事情可能就是一個很重要的事情了。

  任何一個電影如果用語言的方式來表述的話,肯定會离它的真正意圖有很大的差別。正是因為我覺得用語言很難把它的重要性描述出來,所以才把它拍成電影。我覺得影像的表達對我來講是最能夠傳達我的想法的一种方式,起碼比我的語言要好得多。《秘語17小時》涉及到了當今人們的精神出路的問題。

  我拍的《巫山云雨》和《秘語17小時》都和長江流域相關

  章:可能是因為長江被人表現得太少,我就狠狠地表現了一下;另外一個原因是我童年的時候生活在那個地方,長到十几歲才离開,對它很熟悉,而且有一种不管我在什么地方,我都可能會身不由己、情不自禁地想到我是走在長江邊上的感覺。一個人不管生活在什么地方,不管离你的故鄉有多么的遙遠,可能有一些信念還是靠故鄉的精神支撐,才能昂首闊步地走在任何一個跟你不相干的地方,我覺得可能是有一個支撐點在某一個角落,這個角落可能就是你的故鄉,你跟那里可能有千絲万縷的聯系。

  我覺得繪畫和電影有一种天然的聯系

  章:高中時對電影的了解更多來自雜志。那時候電影很少,有電影大家都是跑很遠的路去看。露天的電影院,而且買票的時候打得頭破血流,那個時候要看一個電影很難,所以那個時候覺得這個東西對我來講影響非常大。因為小的時候一直在畫畫,我覺得繪畫和電影有一种天然的聯系。到大學的時候也不知道考電影學院,但是對電影仍然熱情不減,但要說我夢想有一天會拍電影是痴心妄想,我的同學看見我每天不務正業,業余時間都是在看電影方面的書,都會嘲笑我說你都不知道攝影机的開關在哪儿還夢想要拍電影,這是很可笑的。那個時候覺得跟環境格格不入,會有一种很無助的感覺,但這個時候書籍變成了你的朋友,你跟它產生了一种很緊密的關系,它可能會支持你的生活沒那么孤獨。

  大學畢業之后知道了電影學院還可以考,就像發現新大陸一樣。我可以考研究生,也可以接近電影,所以考研進電影學院是當時想接近電影的惟一的途徑。那時不像現在有很多DVD都可以看到,那個時候資源最丰富的可能就是電影學院。我的同學分到電影厂的也有,分在電視台的其實很容易就進去了,但他們并不愛電影、電視。我那么愛卻沒有被分去。

  電影是一條不歸路

  章:剛進電影學院覺得渾身都在顫抖,覺得終于進這個地方了。但是經過一段時間,電影學院會讓你失望,可能是离想像差得很遠,因為在我的想像當中把它神圣化了。一下又回到一個新的現實、新的起點。但我起碼有可能拍電影、電視劇了。

  電影是我的一种現實,不僅僅是夢想。你喜歡也罷,不喜歡也罷,還得干。這是條不歸路。

  背景資料《秘語17小時》

  身為中國影壇第六代導演的代表人物之一,章明此前雖然只拍了一部《巫山云雨》,但已經躋身得獎專業戶行列。《巫》片在國外拿獎拿到手軟,如意大利都靈國際電影節”最佳影片”獎,瑞士佛里堡電影節大獎等等。而現在這部《秘語17小時》更是”未拍先出名”,由章明自己創作的劇本去年即獲得韓國釜山電影節劇本大獎,并獲1万美元獎金。事隔8年再度拾起電影執導筒,章明心里是憋足了勁。(http://www.dajiyuan.com)


    相關文章

    

  • 鄧建國–農民之子將登上日本大學講壇 (11/12/2001)    
  • 東京國際電影節開幕 王祖賢擔任評委 (10/29/2001)    
  • 第14屆東京國際電影節入圍作品公布 (10/8/2001)    
  • 新片入圍看淡獎項 章明:別叫我第六代導演 (9/30/2001)    
  • 中國首部懸疑電影《秘語17小時》錯過威尼斯電影節 (6/29/2001)    
  • 顏慶章明赴歐招商 有信心立法院通過金融六法 (6/22/2001)    
  • 兩岸跨海詐騙案 台商詐死謀取8610萬保險金 (5/22/2001)    
  • 各朝代名稱的來歷 (4/6/2001)    
  • 章明﹕也談「美國的月亮」 (3/31/200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