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里共嬋娟 古今共嬋娟 說什麼美好與浪漫?

作者:容乃加

但願人長久,千里共嬋娟!(pixabay)

font print 人氣: 1367
【字號】    
   標籤: tags: , , ,

「千里共嬋娟」出自蘇東坡的中秋詞《水調歌頭》,話盡「嬋娟」美好與深情浪漫!這宋代的水調歌從宋唱到今,一直傳有盛名。東坡詠歎「但願人長久,千里共嬋娟」,成了代代人團圓心願的代言,不管人在東西南北的哪一方,但願都能在美好的中秋月下團圓,長長久久,天涯共此時!

東坡寄予「嬋娟」的深情,是否和古人一脈相通呢?嬋娟成了月亮的化身,是始自東坡的中秋詞嗎?

「嬋娟」自古是美的代稱

古人形容女子曼妙優雅的姿態稱「嬋娟」,後來嬋娟就成了美人的代名詞。如南北朝蕭統《長相思》中描述了貌似嬋娟的伊人,願能與嬋娟比翼雙飛,「相思無終極,長夜起嘆息。徒見貌嬋娟,寧知心有憶。寸心無以因,願附歸飛翼。」

「嬋娟」也不僅是美人的代稱,它也被用來形容美好的事物。如唐代孟郊用「嬋娟」來吟詠花、竹:「花嬋娟,泛春泉;竹嬋娟,籠曉煙。」花的曼妙,竹的清雅,款款動人。

唐人常以嬋娟形容明月

在唐人的詩中用「嬋娟」形容月色明媚,或代指明月,已經非常多見。嬋娟和明月兩者都有著「美好」的內涵,是否就這樣自然而然地「聯婚」了呢?例如:劉長卿的《湘妃》詩句,吟江月的曼妙浪漫,就說道「嬋娟湘江月,千載空蛾眉。」

僧人栖白的《八月十五夜翫月》詩句,吟中秋月色最圓、最「嬋娟」,「尋常三五夜,不是不嬋娟。及至中秋滿,還勝別夜圓。」

東坡的「但願人長久,千里共嬋娟」,堪稱千古絕唱一名句。不過,將「千里」和「嬋娟」的意象聯合不是自東坡開始的,回顧唐詩,已經能窺見「千里」、「嬋娟」聯手的美學,例如:

詩僧皎然吟詠:「……的爍嬋娟又爭發。客歸千里自茲始……」。在皎然的這詩中,我們已經看到「千里共嬋娟」的影像了。

詩仙李白懷念老友的詩《憶舊遊寄譙郡元參軍》有這樣的心聲:「翠娥嬋娟初月輝」、「寄君千里遙相憶」。嬋娟寄予君,千里遙相憶!果然,詩仙李白的創想,讓東坡無法專美於前。而東坡把千里、嬋娟緊緊連結起來,創了這一句「但願人長久,千里共嬋娟」,轉換了距離的美感,讓人們念念到如今。

@*#

-點閱【成語數來寶】系列文章-

責任編輯:王愉悅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八月十五、中秋賞月翫月的名詩不少,歷代中,詩才瑰偉的詩人們還創作了不少才思縱橫、情懷灑落的回文詩,同時展現迴轉牽腸的情致!相思深濃處 ,秋月也將相思迴向人間。
  • 中秋節,圍繞著月亮,圍繞著團圓,有多少習俗古今相傳?你知道起源嗎?連繫著中秋節傳說故事,有一些神奇事兒你可能還不知道!中華兒女共沐中秋月光,代代相繫相屬!
  • 君子為什麼能「溫故而知新」和「不器」呢?是因為君子「志於道」。本篇是講「為政」的,君子「溫故而知新」和「不器」是重要的但還不夠,所以本章強調了第三點——「先行其言而後從之」,這樣為政更能令人信服、政令暢通。
  • 夏至是節氣的重要標誌,對我們的生活具有重要意含:夏至是一年節氣的中點(從冬至算起),夏天的中點,也是盛暑之至,陽氣之極。還有「古人不賀夏至」,這是為什麼呢?展現什麼中華文化哲學,給我們的當下生活什麼啟示呢?
  • 「器」字大抵是指器量、器具、才德。孔子讚美子貢為「瑚璉之器」,以宗廟裡用來盛黍稷的貴重禮器為喻,稱許其堪為大用之才。那麼「君子不器」又是何等高遠境界?
  • 話說,曹寅履職的南京,那是十三朝古都,匯聚天下人文精華的故地金陵,更是前朝大明的留都,是前朝風流客、東林黨人的雲集之地。而讀書人讀聖賢書,所持有的固執觀念,自然是漢人天下,漢家血脈主宰神州。
  • 天下之義理無窮,而人之聞見有限。若專靠記問,則胸中所得,能有幾何?若能於舊日所聞的時時溫習,如讀過的《詩》《書》,聽過的講論,都要反覆玩味,而不使遺忘,又能觸類旁通,每有新得,就是未曾知道的,也都漸漸理會過來。將見義理日益貫通,學問日益充足。
  • 古中國有個敬老孝親的傳統習俗,就是子女給年邁的父母做壽。即使平民百姓也會吃長壽麵、蒸壽桃(麵點),貼個窗花什麼的。富貴人家就講究了,《紅樓夢》裡賈母的80歲大壽,張燈結彩,大擺酒席,還有戲班子唱戲呢!
  • 分析這個人做這個事情的方法和過程、心理和動機。即使為惡的人,也要看他是迫於無奈還是心存惡念,抑或好心幹了壞事?至於行善的人,也要看他是真心為善還是沽名釣譽。
  • 顏回十三歲即拜孔子為師,學習、修身十分用功,二十九歲就頭髮全都白了。孔子曾稱讚顏回「不遷怒,不貳過」、「回也,其心三月不違仁,其餘則日月至焉而已矣」。「不幸短命死矣」。 他去世的時候,孔子痛呼「天喪予,天喪予」。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