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傳漢字

神傳漢字看人生運道(十五)聖君之道

倉頡像。(素惠/大紀元)

《忠經》第二章講的是〈聖君〉。歷史上的君主要偏離了聖王之道,則百姓荼炭、佞臣當道,最後戰亂四起,朝代也就趨於毀滅。那麼該如何做一個聖君呢?聖君對於子嗣的教育又是如何的用心良苦?我們就來找找《忠經》第二章的聖君之道。

「惟君以聖德監於萬邦、自下至上、各有尊也。」聖的金文「」,到小篆「」,楷書「」。我們可以在《說文解字》上找到許慎的認識,他認為「聖,通也。」並引借了周禮的「六德敎萬民。智仁聖義忠和。」來表彰德為聖者之基石與用器。《說文》:「從耳。聖從耳者、謂其耳順。」從歷史上來看,君主被稱為天子,每朝皆有修行人擔任國師之職,故聖君之耳順肯定不是隨其一己之私慾,而是順從於天命神明,所以我們回顧一下《忠經》的開篇第一章就是談的天地神明,向天地神明學習大公無私的道理。我們可以看到小篆的,下半部是一個(人)立於地上,可謂聽天命負大任者也。旁邊的口與耳同在字體的上半部,或許也在告誡君主,其本身也只是一個天命的載體,口中之言絕非以個人喜惡為標準,而得替天傳道佈德。

我們來看一下「德」這個字,甲骨文「」,金文「」,篆書「」,隸書「」到楷書「」,從字體來看都有一個大大的眼睛,甲骨文的字形似乎是一條通天的修道之路,修道者到一定層次時往往會開發出超越凡眼的特殊能力,所見的時空已非肉眼所窺能比擬。我們來看看超越凡眼所見的世界在《西遊記》裡面的描述:「沖天百尺,聳漢淩空。低頭觀落日,引手摘飛星。豁達窗軒吞宇宙,嵯峨棟宇接雲屏。黃鶴信來秋樹老,彩鸞書到晚風清。此乃是靈宮寶闕,琳館珠庭。真堂談道,宇宙傳經。花向春來美,松臨雨過青。紫芝仙果年年秀,丹鳳儀翔萬感靈。」這等境界當不是滾滾塵世能望其項背的。

而德的十目實乃指超越凡眼之神目,一個一橫隔出了十目的神界與人的用心,當人能秉持著神目所允的準則去實踐在行止之間( chìbù ㄔˋ,行止之意)時才能有德。因此聖君絕非以自己的私慾為準則行事的。所以《忠經》又書:「王者上事於天、下事於地、中事於宗廟、以臨於人、則人化之、天下盡忠、以奉上也。」因此在行為舉止上肯定是「兢兢戒慎,日增其明……祿賢官能,式敷大化,惠澤長久,黎民咸懷。故得皇猷,丕丕行於四方,揚於後代,以保社稷,以光祖考。蓋聖君之忠也。」真是天地清明,百姓稱慶。正反應出《詩經》上說的「昭事上帝、聿懷多福」。

圖為1699年康熙帝讀書像(45歲)。(公有領域)

清朝雍正皇帝即位後,對其父康熙大帝平時的教誨彙編了《康熙教子庭訓格言》,共二百四十六條,具體而微的表達了康熙的為人處世與教子的準則。列舉數則有:「吾人凡事惟當以誠,而無務虛名。朕自幼登極,凡祀壇廟神佛,必以誠敬存心。即理事務,對諸大臣,總以實心相待,不務虛名。故朕所行事,一出於真誠,無纖毫虛飾。」

又言:「明在禮樂,幽有鬼神。然敬鬼神之心,非為禍福之故,乃所以全吾身之正氣也。是故君子修德之功,莫大於主敬。內主於敬,則非僻之心無自而動,外主於敬,則惰慢之氣無自而生。」再舉孔子對求道的心,是乾乾不息,不知老之將至的堅持。並認為《大學》《中庸》的慎獨乃聖賢的第一要節。

而心念正是關鍵,康熙囑咐著:「人心一念之微,不在天理,便在人慾。」所以當君主能將自己的一思一念忠於天理時,那即成聖君之德,即成百姓之福,則天下安居樂業。那麼,若我們也能教育孩子們審視修心,不但品德與日增進,亦能造福他人,實乃父母們的頭等功課啊!@

點閱【神傳漢字看人生運道】連載文章。

責任編輯:王愉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