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歲孩子會說話後 下一步竟是學說謊?

作者: 莊琳君
font print 人氣: 2119
【字號】    
   標籤: tags: , , , ,

 

4歲以下孩子分不清現實和想像的界線,「說謊」是幼兒發展常見現象。

幼兒園班上一個偶爾會說謊的孩子是3歲的約翰,他在入園初期很黏德國幼教師凱莎,常常凱莎走到哪都要跟,偶爾凱莎在廁所幫別的孩子換尿布時,1歲多的他就會對我們說他的尿布裡有臭臭也要換,幾次過後我們發現他只是找到了一個可以跟進跟出的方法。等到他更大一點,開始懂得用說謊來逃避可能有的處罰。例如當他擅自打開教務櫃拿裡面的教具來玩,被問到怎麼拿到時,他會說已經問過某位老師了(通常是不在場的老師)。

表面上孩子說謊的背後原因不外乎是達到目的、逃避懲罰,跟迴避不想做的事情,但若從幼兒發展進程看來,「說謊」這種不管有意無意擅自對事實添加描述或更改的舉動,都是很常見的現象。

4歲以下的幼齡孩子對現實和想像世界的界線相當模糊,因此會對童話故事裡仙女精靈和傑克魔豆的情節深信不疑。這階段孩子無法清楚分辨自己是不是在說謊,無意間說出的「謊話」常出自於豐沛的想像力,而此時說謊對他們而言是一種遊走在現實和想像世界之間的遊戲。

特別是當孩子的認知和社交能力到達一定程度後,他開始理解人有各種不同想法,也逐漸懂得迎合大人的期待,有時候幼兒看似說謊的行為只是他因為單純認為這會是個好答案,想引起大人的注意,並不是故意欺騙。

我的觀察是,大多數的孩子其實並不具有「預謀」或「策劃謊言」的能力,孩子在闖禍後並沒有「糟糕了,等下老師/媽媽來問是誰撕破書的時候,我得說是弟弟才不會被罵。」這般精細的想法,他們常是在被問的當下,因為觀察到大人的表情和說話口吻覺得狀況不太妙,才脫口編了一個可能讓自己從「危機狀況」解除的故事。

不想孩子有意無意地說謊,大人可以努力落實的2大建議—處罰說謊不如鼓勵誠實,孩子才能切實體會說謊無益

 

4歲以上的中大班孩子,在認知和情緒發展進步之後,會開始從自我中心模式跳脫,慢慢學會去留意他人的感受,也會從日常生活中大人的反應懂得一件事:那就是大人也會說謊,因為有時候說實話會讓人傷心。我們可以這樣告訴孩子,他們有權利如實地表達喜惡,但說出的話若會傷害到別人的感受就不見得是一件對的事。

其實要成功地說一個善意的小謊騙過別人,也非易事,孩子必須要先能夠準確推測他人的感受和想法,預測可能隨之而來的反應,謊言才不容易被拆穿。孩子在幼兒園時期會逐步培養這一理解他人情緒和思想的能力,進而能正面與人溝通互動。

大人固然想要教孩子誠實的重要性,卻也怕孩子因而養成不懂得適時察言觀色的「白目」性格,因此大人有必要去瞭解不同階段孩子撒謊的可能因素,先不要急著指責、處罰或是把孩子貼上「放羊的孩子」的標籤。我會建議,想避免孩子牛皮越吹越大,一再有意無意地說謊,家長和老師可以朝兩個方向來努力:

1.建議不要明知故問

孩子滿嘴的巧克力,但他說他沒吃,無需多此一舉問孩子有沒有偷吃巧克力,因為孩子很可能覺察到氣氛不對而說謊。也不用刻意指責他為何不敢承認所為,孩子不太會因為大人的質問而改變說法,但大人卻可能越問越生氣。因此,針對小一點的孩子,我們可以告訴孩子:

「你嘴巴上有巧克力,你吃了幾塊呢?」

至於5、6歲的大孩子們,我們就得換個方式問,因為5、6歲的孩子多半已經知道偷吃後要把嘴擦乾淨,大人不妨直白但溫和地告訴孩子:「盒子裡的巧克力少了好幾塊,是不是你忘了問媽媽就不小心先吃掉了?你說實話媽媽會很高興。」此時大人需要特別留意說話的口吻,因為嚴厲質問孩子的結果就是孩子感到害怕而說謊。

因此,我不太建議大人以「下次再被我抓到你說謊就完蛋了!」的強硬態度來處理孩子的說謊行為,孩子如果是因為逃避懲罰而說謊,威脅只會加深孩子的恐懼,無形中也讓孩子知道要更小心說謊細節,進階成更高段的說謊者。追根究柢,要孩子從小養成誠實的美德,第一要素就是家長或老師必須給孩子一個可以舒服說實話的環境,讓孩子知道你只是想瞭解他的需求,你希望知道如何協助他,孩子會明白其實沒有說謊的必要。

很多時候大人抓對時機說一句「謝謝你告訴我實話」,正面肯定孩子說實話的行為,會比負面懲罰孩子說謊更讓他理解其中道理。然而幼兒園時期孩子的「偷吃」行為相當常見,如不強硬制止或處罰,若孩子一再屢犯又該如何處理?

從心理層面來說,被禁止或難以取得的食物,往往更容易誘發孩子的嘴饞。 大人把家裡的零嘴甜食藏放在櫃子上方,對4、5歲已經知道要搬椅子蹬高去拿的孩子恐怕不適用,也徒然增加危險和意外發生的可能性。父母若不希望孩子吃太多零嘴,也就必須要求自己能做得到,與其放一大堆零食在冰箱或是櫃子上面只方便自己嘴饞時拿來吃,倒不如將少量零食放在孩子可以安全取得的低櫃子裡,同時告訴孩子,除了接近正餐時間時不要吃零食 (若孩子真的喊餓可以紅蘿蔔或三色椒等蔬菜棒代替零嘴),其他時間孩子想吃零食時可以問過爸媽。若是適時適量,爸媽其實可以不必太嚴格地說NO,孩子也有機會學到飲食自律。

2.建議讓孩子體會說謊無益

文章一開頭,湯妮因為不想去上廁所,所以撒了個蹩腳的謊說她的洋娃娃在哭她走不開。

如果我此時戳破她的謊言泡泡,下次她只會換個謊話,說:「我剛剛尿過了。」讓人更難分辨她話語的真實性。這時我們可以幫孩子說出她心中可能的想法,而不是責問孩子為何撒謊,所以我對湯妮說:「我知道妳想跟娃娃玩,妳怕尿尿回來娃娃可能會被其他孩子拿走,我會請米拉老師幫妳照顧娃娃,等妳尿尿回來再還給妳。」

幾次過後,湯妮會知道她就算說謊也沒用,因為她並沒有因此躲掉當時不想進行的活動(去廁所),但她會因此學到如何讓情況變得可以接受(娃娃交給他人託管),一旦老師或爸媽能引導孩子思考變通的可能性,而非一味責怪孩子不誠實,就能減低孩子說謊的頻率。

─ ─摘自:《不是孩子愛鬧情緒,是他想說卻不會說!德國幼兒園的小小孩自我表達課》野人出版社提供@

責任編輯:黎薇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教養子女可說是天下父母一件最艱難也最有意義的工作。身為父母應如何陪伴和引導孩子走一條快樂、健康與充實的成長道路?本文摘錄Lifehack網站10則專家給父母的建議及常見教養誤區:1. 傾聽。2. 讓孩子看見你犯錯。3. 容許孩子闖禍和犯錯。4. 一起到戶外活動。5. 教導孩子感恩。6. 稱讚孩子做的事,而非稱讚孩子本身。7. 開開心心玩一場。8. 教導孩子善心。9. 以肢體碰觸向孩子表達愛。10. 協助孩子學習情緒管理。
  • 一個人說謊,必然會給自己帶來麻煩,不管別人信不信,這一點我是堅信不疑的。有些事信與不信不重要,而有愧於心才是根本。自己都不能原諒自己,又怎麼會奢望別人和上天的寬恕呢?坦坦蕩蕩才可以無愧於天地,才會心安。下次,我想不會再說慌了,即使為了自己能夠心安。
  • 台灣教育部學生健康資訊系統資料顯示,國小學童過重與肥胖率由2007年的25.4%上升到2014年的29%;國中學童則由27.8%增 加到28.8%。台北市衛生局南港區健康服務中心主任林莉玲說,研究顯示,小時候胖,長大後約五成依舊是胖,10~12歲的孩童,體內細胞變化最大,最可 能影響成年體型,因此國小學童肥胖防治不容輕忽。
  • 近期研究發現,撒謊可使大腦產生異變,從而刺激它作出一些失實的回饋,對我們自身理解的傷害,可能要比謊言本身更為嚴重。滋養不誠實的品性,這不是甚麼新鮮概念。古希臘哲學家亞里士多德曾提出,我們的性格——無論是勇敢、是怯懦,是放縱、是自律,是慷慨、是惡毒,都是習慣的產物。而這類腦科學研究很容易引起三種誤解。
  • 大多數的孩子都會在某一個時候說謊,但當你第一次聽到自己的孩子說謊時,可能仍會很吃驚。不過,學習誠實和撒謊都是兒童成長的一部分,關鍵是家長要如何告訴孩子誠信是非常重要的。
  • 大多數孩子都曾說過謊,但許多家長在第一次聽到孩子撒謊時仍感到意外。雖然學會撒謊是孩子成長的一部分,但家長應該教育孩子說實話,教育他們誠實是很重要的。以下是一些如何使孩子做誠實的人的方法。
  • 我時常偷偷觀察德國的孩子與年輕人,也觀察他們與父母的相處方式。我的德國婆婆與老公之間的親子關係,和她的教養方式,成了我十分重要的參考來源。而我十分幸運,遇上一個充滿智慧的德國婆婆。
  • 在童話故事《木偶奇遇記》(The Adventures of Pinocchio)中,小木偶皮諾丘(Pinocchio)只要一說謊,他的鼻子就會變長。而在現實生活中,西班牙的一項研究發現,人們在說謊時鼻子不會變長,反倒是會縮小一點。
  • 我們必須做好心理準備,因為治療那些成長在缺乏關愛的家庭環境的兒童時,有可能會遇到龐大的障礙......
  • 對父母或教育者來說,最嚴重的兒童教育錯誤,就是對走上錯誤道路的兒童預言悲慘的結局。這類愚蠢的預言會助長兒童的怯懦,讓情況無限惡化。我們應該反其道而行,以正面積極的態度鼓勵兒童。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