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百年的毒笑話《笑得好》選譯

笑得好起死回生 老虎怕布施

畢歐帕可野生動物公園老虎吃冰消暑。(TIZIANA FABI/AFP)

font print 人氣: 516
【字號】    
   標籤: tags: , ,

這是兩則和老虎有關的「毒笑話」,同樣都是借「虎」發揮諷刺「愛錢」的。

布施「好厲害」–老虎訴苦

有個和尚攜帶著一部經、一副鐃,下鄉代人家做法事。

作法事中,忽然一隻老虎凶猛猛地撲了過來。

和尚驚慌無措,順手將手中的鐃拋過去擊打那隻老虎。

那頭老虎張開大口接住了鐃,嚼了嚼,嚼碎了吞下了肚。

這下子和尚更害怕了,拿起手中僅有的經書就拋了過去。老虎看見經書拋來了,急急轉頭,跑進山洞裡去了。

洞中的小虎問說:「父親搜山,怎著速速就回來了?」

老虎說:「好晦氣!我遇到一個和尚,只吃他兩片薄脆餅,他就拋下化緣簿來化我,虧我跑得快,不然叫我拿什麼布施他?」

石老評語:「游山水而緣簿跟隨,最殺風情,急須嘲笑。」

死要錢 莫砍虎皮

有個人被虎銜走了,他的兒子急急要救父,拿著刀趕過去殺虎。

兒子猛急趕上老虎,看到父親就在虎口裡。只聽得父親高喊道:「我的兒,我的兒,你要砍只砍虎腳,不可砍壞了虎皮,才賣得銀子多。」

石老評語:「死在頃刻,尚顧銀子,世人每多如此,但不自知耳。」

就是說,世人往往只顧向錢看,卻忽略了險境,死在臨頭都沒自覺呢!

*《笑得好》原作者石成金簡介:

清代乾隆年間江蘇揚州人石成金,字天基,號惺庵愚人,留下中國十八世紀的笑話集《笑得好》,謔稱「毒笑話」。石成金是清代的醫家,他不僅診斷個體的病情,更是洞察了整體社會­善性佚失的病情,進而開出了「笑話」為藥方、為針砭,願以「笑話」作為提振世道、回復人心善性的「度世金針」。

他在〈自序〉中這樣說:「人以笑話為笑,我以笑話醒人;雖然游戲三昧,可稱度世金針。」

石成金是醫家,也學佛、向佛,認為人性本善。然而,在近三百年前,石老已經意識到:物慾橫流昏蔽了善性、風氣敗壞墮落了人心,腐蝕敗壞的世道人心已經走入沉痾痼疾,不下猛藥已經救不了了!

石老的〈自序〉說:「予謂沉痾痼疾,非用猛藥,何能起死回生」?所以,他以「毒笑話」醍醐灌頂。

從將近三百年後的今天回顧《笑得好》,竟然世道人心的墮落那麼的相似,惟今天人間道更加下流了。看《笑得好》果若入耳發笑,而且入耳警心, 這就「笑得好」,悟得了「度世金針」三昧!@*

責任編輯:方沛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出家不修心、修口,僅僅是走形式,徒勞無益……三百年前的毒笑話,道出世道的墮落面何如呢?
  • 有一座廟,廟中雕塑一太上老君像在左邊,一佛像在右邊。一日同時來了和尚和道士,看兩人怎麼搬弄老君和佛?這笑話寓意諷刺世人……
  • 有一人家中一貧如洗,一天晚上,夫妻同睡,丈夫作夢中拾得一錠銀子。歡喜地和妻子商議著生財之道。
  • 兄弟二人一同去拜客。說那個弟弟很愚昧、沒見識,什麼都要問一問哥哥。看「蠢才」弟弟說笑話……
  • 君子為什麼能「溫故而知新」和「不器」呢?是因為君子「志於道」。本篇是講「為政」的,君子「溫故而知新」和「不器」是重要的但還不夠,所以本章強調了第三點——「先行其言而後從之」,這樣為政更能令人信服、政令暢通。
  • 夏至是節氣的重要標誌,對我們的生活具有重要意含:夏至是一年節氣的中點(從冬至算起),夏天的中點,也是盛暑之至,陽氣之極。還有「古人不賀夏至」,這是為什麼呢?展現什麼中華文化哲學,給我們的當下生活什麼啟示呢?
  • 「器」字大抵是指器量、器具、才德。孔子讚美子貢為「瑚璉之器」,以宗廟裡用來盛黍稷的貴重禮器為喻,稱許其堪為大用之才。那麼「君子不器」又是何等高遠境界?
  • 話說,曹寅履職的南京,那是十三朝古都,匯聚天下人文精華的故地金陵,更是前朝大明的留都,是前朝風流客、東林黨人的雲集之地。而讀書人讀聖賢書,所持有的固執觀念,自然是漢人天下,漢家血脈主宰神州。
  • 天下之義理無窮,而人之聞見有限。若專靠記問,則胸中所得,能有幾何?若能於舊日所聞的時時溫習,如讀過的《詩》《書》,聽過的講論,都要反覆玩味,而不使遺忘,又能觸類旁通,每有新得,就是未曾知道的,也都漸漸理會過來。將見義理日益貫通,學問日益充足。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