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百年的毒笑話《笑得好》選譯

笑得好起死回生 麻雀宴客敬衣不敬人

作者:允嘉徽

山麻雀(西拉雅國家風景區管理處提供)

font print 人氣: 436
【字號】    
   標籤: tags:

貪嗔痴:麻雀請宴

有一天,麻雀宴請了翠鳥和老鷹。

入席時,麻雀對翠鳥說:「你穿這身鮮明的好衣服,自然應當坐在上席。」

轉頭對老鷹說:「你雖然大些,卻穿這樣的壞衣服,只好委屈你坐在下席。」

老鷹發怒道:「你這小人奴才,怎麼這樣勢利眼!」

麻雀回答說:「世上那一個不知道我是心腸小、眼眶淺的麼?」

石老笑評:敬衣不敬人,遍地皆是,可見都是麻雀變來的。

另一章  狗咬乞丐

科學家研究證明,看似溫馴善良又可愛的臘腸犬,才是「天下第一惡犬」。(Getty Images)

有人問一群乞丐說:「狗子為何看見你們就要咬呢?」

乞丐說:「我若有了好衣帽穿戴,這業障也敬重我了。」

*《笑得好》原作者石成金簡介:

清代乾隆年間江蘇揚州人石成金,字天基,號惺庵愚人,留下中國十八世紀的笑話集《笑得好》,謔稱「毒笑話」。石成金是清代的醫家,他不僅診斷個體的病情,更是洞察了整體社會­善性佚失的病情,進而開出了「笑話」為藥方、為針砭,願以「笑話」作為提振世道、回復人心善性的「度世金針」。他在〈自序〉中這樣說:「人以笑話為笑,我以笑話醒人;雖然游戲三昧,可稱度世金針。」

石成金是醫家,也學佛、向佛,認為人性本善。然而,在近三百年前,石老已經意識到:物慾橫流昏蔽了善性、風氣敗壞墮落了人心,腐蝕敗壞的世道人心已經走入沉痾痼疾,不下猛藥已經救不了了!石老在〈自序〉中說:「予謂沉痾痼疾,非用猛藥,何能起死回生」?所以,他以「毒笑話」醍醐灌頂。從將近三百年後的今天回顧《笑得好》,竟然世道人心的墮落那麼的相似,惟今天人間道更加下流了。看《笑得好》果若入耳發笑,而且入耳警心, 這就「笑得好」,悟得了「度世金針」三昧!@*#

責任編輯:方沛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知音在何方?人生知音難覓。《笑得好》有個市集中琴師遇知音的「毒笑話」,冷清清、空蕩蕩、硬梆梆,迴盪弦外之音。《笑得好》笑點:喜得知音
  • 祝壽話兒,福壽吉利長命百歲不嫌多,反之,不吉不利人人見忌。一個祝壽宴席的祝壽辭令,從「壽高彭祖」開門迎喜,怎麼會鬧出「該死了」的歪語收場呢?《笑得好》笑點:祝壽歪語。
  • 僧人發奇言,「吃過又吃」,到底是讓誰「引以為戒」?《笑得好》笑點:齋蚊蟲 笑吃過又吃的。
  • 酒醉的人,少有落水或是吃大便的。那麼撒酒瘋的人,是真是假?或指是藉機發顛作怪呢?
  • 天下的道理,散在萬事,而統會於吾心。惟其散於萬事,故必加致知格物、躬行實踐的工夫,而後能實有諸己,這叫作學。惟其會於一心,故必加沉潛反覆,研究求索的工夫,而後能窮其精微,這叫作思。這兩件缺一不可。
  • 黠鼠給了蘇軾什麼啟悟?(Shutterstock)
    少年蘇軾寫了一篇文章——《黠鼠賦》,紀錄了事情的始末,抒發自己的感悟。《黠鼠賦》的意趣濃厚,寓意深遠,誰能想像這是出自一個十一歲孩童之手呢?
  • 他們的行止之善出於本心,猶如雲之出岫。(Shutterstock)
    在《後漢書‧獨行列傳》中,記載了一些感人的人物事蹟,在亂世中,他們的精神、義行受到上天的嘉許,人生非常精彩。對我們當下的時代,當也有一些啟迪。本文講的是一個僕人和一個貧兒的人生故事。
  • 君子、小人之別不是絕對的。君子與人為善,包括對小人在內,不能嫉惡如仇。19世紀美國總統林肯在第二次就職演說中講「對任何人都不懷惡意,對所有人都心懷慈悲( With malice toward none,with charity for all.)」,這應該也是我們理解本章的題中之義吧。
  • 君子為什麼能「溫故而知新」和「不器」呢?是因為君子「志於道」。本篇是講「為政」的,君子「溫故而知新」和「不器」是重要的但還不夠,所以本章強調了第三點——「先行其言而後從之」,這樣為政更能令人信服、政令暢通。
  • 夏至是節氣的重要標誌,對我們的生活具有重要意含:夏至是一年節氣的中點(從冬至算起),夏天的中點,也是盛暑之至,陽氣之極。還有「古人不賀夏至」,這是為什麼呢?展現什麼中華文化哲學,給我們的當下生活什麼啟示呢?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