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養心得

當媽媽不必完美.不一樣的德式教養練習(七)

讓媽媽與孩子靈魂相約的慢養甘苦談!

接前文

有一回搭電車,看到一對父子上車後投幣買票,但賣票機故障了,怎麼投都沒辦法購票成功。

只見那小男孩焦急地對爸爸說:「爸爸,這樣不行,沒有買票就搭車等於是坐黑車,這是犯法的。」

後來,那位爸爸很冷靜地帶著兒子去向司機說明無法買票的原因,而小男孩的臉上終於掛上放鬆的笑容。

一個擁有健康品格並散發自信與自重的孩子,是如何養成的?

關於這個問題,我曾問過身旁的家長,以及許多在學校擔任教職的朋友,他們大都不認為這是因為念了什麼明星小學或幼稚園,而是來自父母的用心,願意以身作則,在每一天的家庭生活互動裡為孩子樹立良好的生活常規與典範。生活中,其實有許多孩子必須要知道的規範。

德國孩子約三歲上幼稚園,老師們就開始教導生活常規,例如:玩完玩具後一定要物歸原處。其他還有許多生活小事和細節,例如遵守紅綠燈過馬路、垃圾該如何進行分類、晚上八點過後不要喧譁……,父母以身作則為孩子示範這些規範後,孩子不只會模仿學習,偶爾父母忘了守規矩,他們還會反過來糾正爸媽的錯誤呢!

如果父母不主動觀察孩子的成長,只會取巧的將孩子丟給學校管,以為這樣就盡到教養的責任,是不太可能教出自信又健康的孩子。在德式的教養觀點裡,父母的生活教育才是教養孩子品格教育的最基礎工程。在孩子念書前,先教會孩子如何過生活,學習自理生活,甚至為家付出自己的心力。

《當媽媽不必完美.不一樣的德式教養練習》插圖。(柿子文化)

念書前先學會過生活,是一個孩子生命的基本養分,這個養分可以讓孩子更獨立,也更相信自己有能力建立不同層面的發展。

在我們家,吃完早餐或晚餐後,我和先生都會要求恩典一起將碗盤收到廚房去;此外,當我吸完地板,有時也會請兒子拖地。老實說,三歲多的小孩不可能將地板拖乾淨,我的用意只是讓他學習為家裡付出。碰到孩子不喜歡做家務時,可以先從孩子喜歡的事情做起,例如喜歡烹飪的孩子,可以幫媽媽洗菜、切菜及布置餐桌;熱衷園藝的孩子,可以將花園澆水的工作交給他們……。

如今我很開心,已經六歲多的恩典在週末的全家大掃除中,分派任務請他刷洗浴缸時,都會好認真地將浴缸刷得乾乾淨淨。當然,他自己本分內該整理的兒童房,也被他整理得有條有理。恩典其實不是一個喜歡整理房間的孩子,但我和先生就是不放棄地要求他要在玩耍過後整理房間,從一開始的心不甘情不願,到現在整理房間後自豪地邀請爸媽去「見識見識」,這個過程整整有兩年多─當他使性子不願意做時,我們就先陪他一塊兒整理,幾次後他就慢慢進入狀況了,之後我們再慢慢抽離,如今他已經可以獨自擔任自己收拾房間的工作了。@#(節錄完)

──節錄自(《當媽媽不必完美.不一樣的德式教養練習》/柿子文化)

責任編輯:李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