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岸關係

赴陸投資爭議多 專家籲台商把握它國商機

【大紀元2017年06月07日訊】台商在中國大陸投資的爭議案例層出不窮,法務部政務次長陳明堂表示,台商除應隨時關注當地法規變動情形外,也建議大陸台商聘請專業又負責的律師,循正式及合法管道解決問題。

外貿協會董事長黃志芳表示,目前兩岸的貿易趨於冷淡,但東協各國與印度有龐大發展潛能,配合政府新南向政策,台商可趁此機會把握商機,不應侷限於中國。

台商投資大陸遭坑7億台幣

中華民國工商建設研究會6月6日舉辦「大陸台商法律須知講座」,前工商建研會、電公會理事長、西陵集團董事長吳思鍾在講座上說,1990年代他曾與大陸國企在北京成立合資企業,砸下1.2億人民幣(約新台幣7億元),1998年遭中共國土資源部要求徵收用地,至今未獲賠償。但中共最高法院卻宣稱賠償「已執行完畢」。而時任國土資源部長,正是後來因貪腐落馬的前政治局常委周永康。

據央廣報導,面對台商在大陸投資經營糾紛,陳明堂建議,台商應隨時關注大陸地區重要法規變動的情形,注意兩岸法律的落差,並應評估在土地公有制之下,所產生的不確定投資風險;他更進一步建議台商在大陸應聘請專業、負責的律師及會計師來保障自己的權益。

關於人身自由遭到限制的通報問題,陳明堂表示,「依據兩岸共同打擊犯罪及司法互助協議,陸方向我方通報的只有『刑事羈押』案件,『行政拘留』並未在對岸的通報範圍內」他以非政府組織(NGO)工作者李明哲案為例說,他在3月入境大陸後被陸方「拘留」,5月下旬因涉嫌「顛覆國家政權罪」而被「國安機關」羈押。

陳明堂認為,因此「我方雖堅持依協議條文『雙方同意及時通報對方人員被限制人身自由』要求通報,但陸方卻認為行政拘留與國安羈押,『我不一定要通報你』。」他強調,人身自由受到限制的通報狀況存在爭議,「未來我方將爭取與大陸協商這個重要議題」。

外貿協會董事長黃志芳:台商應把握新南向商機

據新頭殼報導,黃志芳今天接受《寶島聯播網》專訪時表示,中國大陸與台灣的貿易交流日趨冷淡,往年台灣到大陸辦理茗品展,一年有6至7場,不過在總統蔡英文上台以後,連一場都沒有;他說,中國(中共)官方的高層受到整體氣氛影響,也不願和台灣進行接觸。

黃志芳說,政府推動新南向政策,希望能向東南亞、南亞發展,目前東南亞與南亞國家人口結構年輕,在人口紅利的幫助下,台灣有許多入場的機會。此外,台灣有頂尖的醫療技術,在東南亞市場中,越南一年有上萬人出國治療癌症,而馬來西亞當地的醫療費用又比台灣貴2至3成,這些都是可以導入台灣的良好商機,呼籲台商好好把握。

他表示,印度目前為全球人口第二多的國家,預計2025年,將成為全球第一大市場,著眼印度人口帶來的「人口紅利」,他說,相較於中國大陸高達9萬的台商,台灣去印度的台商僅僅80家;而以東協10國家加上南亞6國,超過20億人口的龐大市場,若不儘早入場,將喪失難得的機會。

#

責任編輯:鍾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