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傳漢字

神傳漢字看人生運道 (十一) 四字篇之四

倉頡像。(素惠/大紀元)

國之四維是國運立於不衰敗的關鍵,「四維」一詞,乃指「禮、義、廉、恥」。據管子「牧民」篇上說:「倉廩實,則知禮節。衣食足,則知榮辱。…四維張,則君令行。…守國之度,在飾四維。…四維不張,國乃滅亡。…國有四維,一維絕則傾,二維絕則危,三維絕則覆,四維絕則滅。傾可正也,危可安也,覆可起也,滅不可復錯也,何謂四維?一曰禮、二曰義、三曰廉、四曰恥。禮不逾節,義不自進,廉不蔽惡,恥不從枉。故不逾節,則上位安。不自進,則民無巧詐。不蔽惡,則行自全。不從枉,則邪事不生。」由此可見四維之重要。賈誼在上承漢文帝之《治安策》一文中,就特別引申管子四維之要義,並深以秦滅四維為鑑戒。

1934年國民政府軍事委員會蔣中正委員長在南昌行營發起「新生活運動」,特以禮義廉恥為日常生活之準則,並將其重新解釋為:「禮是規規矩矩的態度,義是正正當當的行為,廉是清清楚楚的辨別,恥是切切實實的覺悟。」抗戰時期,又另定義為:「禮是嚴嚴整整的紀律,義是慷慷慨慨的犧牲,廉是實實在在的節約,恥是轟轟烈烈的奮鬥。」後來政府又將禮義廉恥,規定為全國各級學校的共同校訓;當時的校園在最顯目也最重要的位置處會懸掛「禮義廉恥」的匾額或於牆面上直接篆刻。學生上學時舉目可見,學校也會讓學生反覆背誦,在學生的腦海中烙下不可抹滅深刻印象,成為以後為人處事的準則。也彰顯了「禮義廉恥」國之四維的地位。

然而,隨著個人意識的抬頭,學校的整建,校園中禮義廉恥的匾額漸漸不復再見,甚至學生已不知禮義廉恥的歷史意涵令人十分婉惜。為人師長者能重新實踐這些傳統文化,扶危歸正實是當務之急。人常說有理走遍天下,理直而氣和當收事半功倍之效。阮元在《書東莞陳氏〈學蔀通辯〉後》說:「誠有見乎理必出於禮也。古今所以治天下者禮也,五倫皆禮……故理必附乎禮以行…。」正所謂理直且氣和,如冬天溫暖的麗日,令人心喜親近。

《禮記》的《禮運‧大同》篇詳實的紀載了禮的極高境界;「大道之行也,天下為公,選賢與能,講信修睦,故人不獨親其親,不獨子其子,使老有所終,壯有所用,幼有所長,鰥寡孤獨廢疾者皆有所養;男有分,女有歸,貨惡其棄於地也不必藏於己,力惡其不出於身也不必為己,是故謀閉而不興,盜竊亂賊而不作,故外戶而不閉,是謂大同。」另如其中的大學篇裡面也談論了許多克己復禮之道;明德、正心、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乃至止於至善等等都是篇中重要元素。因此,有禮守節則成為觀察個人處世或國家治理成功與否的基本指標了。@

點閱【神傳漢字看人生運道】連載文章。

責任編輯:王愉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