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代中篇小說

塵緣筆記:轉變(2)

(Pixabay )

雖然他手上的產品在既有的圈子裡口碑還不錯,可是,當販賣人變成是他──這個曾經遠離家族企業的孩子,他從前在基層工作所認識的人們,有許多人都不相信,雖然不是全部,但確實有相當一部分人認為他拿到的產品是假的,因為在他們看來,他過去給他們的印象只是一個需要幫助的可憐人而已,他能拿出什麼好東西來,就像一般人認為的,一個乞丐怎麼可能會有夜明珠,那一定是假的,再加上肢體受傷,人們對他什麼態度都有,大多數人認為他賣東西是幌子,跟他們接觸希望借錢是真的,在這種想法的趨使下,好心的人們已準備一筆錢等他來借,有的人避之惟恐不及,有的人則用非常瞧不起的語氣來對待這個他們認為會跟他們借錢的人。等到人們知道他經濟沒問題時,都非常訝然──原來不是來借錢的。

人們原來只是看他在基層工作時,十分節省,認為他生活困難,卻不知這麼多年來,他也一點一滴地省出了一筆可觀的儲蓄,即使沒有家族的協助,他的儲蓄也足以支持至他幾年後康復,再找新工作,而家族給他最大的禮物,就是精神上的支持,也終於在他肢體受傷這段期間,成功地將商業的概念帶到他的腦海中,擴展他既有的心胸與眼界,他猶記他這個脫離家族的孩子,第一次代替長輩出席某個開幕式時,竟然不敢去,那裡政商名流都會出席,而他是從哪裡冒出來?他沒見過這種場合啊!而這一切都是在基層工作時,不會有的經歷。說出來,以前認識他的人們也不會相信,他也就只讓人們知道他有儲蓄,不用借錢,當年收二手物品只是捨不得那些還能用的物品,而對家族的事依然絕口不提。

一個人給人的印象,即代表他的商譽,他知道扭轉形象需要一段時間,所謂「福兮,禍之所倚;禍兮,福之所伏。」可喜的是,經過這次受傷,他給人的形象漸漸地在轉變,想法也在變,至少,和他接觸的廠家、店舖與客戶,已漸漸將他視做一個廠商來對待。

一日,他接到了一通朋友打來的電話,朋友用虛弱的聲音說著他在醫院裡,剛開完刀,知道企業家的孩子最近受傷,無法以勞力工作,希望他能來為他做看護。

友人怕他沒了工作生活困難,在自己躺在醫院全身插管之際還在惦念聘請他並支付薪水讓他有收入。

這是一位從前他在基層工作,有一年出車禍時,曾經照顧過他的友人,當時的車禍沒讓家族知道,而這位朋友留他在家中住下。

他答應做為看護,卻不收費,友人急了,這怎麼可以呢?

「我怎麼能平白無故拿你東西?」友人說。

「那你覺得當年我車禍時你留我在家中住下,我就不是平白無故嗎?」企業家的孩子答。

兩人僵持不下,但一個重病又開刀又插管的人能講話已不錯了,怎麼能壓得過一個僅僅是肢體受傷的人,最後也只得先依他的意見。

這位企業家的孩子在醫院裡看著友人的友人來、友人的家人與友人的孩子來,看見友人的孩子,因家中經濟支柱倒下,收入頓減而不敢吃東西的景象,他感慨萬千,朋友在這種情況下,還在想著他會不會生活困難,他到底從前是給人多深刻的印象,又接受了多少這樣的幫助?

他不汗顏嗎?汗顏啊……。

長輩從前一直告訴他,放下「商人都是貪婪的」這樣的刻板印象,否則他是學不會如何管理企業的,而他自已當時也沒那個意願,卻沒考慮過,企業的存在本身就是在提供工作機會,若多年前願意學習經營企業,那麼曾經於車禍時幫助過他的友人,今日的處境,對他來說回報是輕而易舉的事,至少經濟上的支援不會是問題,也較有機會安排友人未成年的孩子半工半讀,進而長期栽培。

一個刻板的印象,促使他放棄了這個機會,多年來,他不能照顧也沒有負起他這個身分地位應盡的責任,反而最後給人的印象卻是讓別人在困難中還在想著要如何幫助他。

他在醫院裡思考,一個企業能夠穩定多少戶人家的生活?龐大的資金又能夠救助多少人?為什麼不做呢?只是為了怕被人說成是貪婪,就這麼害怕觸碰財富,可是,這顆貪求美名的心,不也正好是另一種形式的貪婪?@#(未完待續)

責任編輯:李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