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黎文化遺產沙龍 修復專家追尋先賢智慧

font print 人氣: 338
【字號】    
   標籤: tags: , , , ,

【大紀元2017年11月07日訊】(大紀元記者關宇寧法國報導)2017年11月2日至5日,第23屆文化遺產國際沙龍在巴黎盧浮宮卡魯塞爾展覽廳(Carrousel du Louvre)舉行。在此期間,參觀者們能與文化遺產相關的近40個行業近距離接觸。

法國文物保護協會、文化遺產基金會、文物保護機構、建築遺產修復材料供應商、石匠,以及家具、繪畫、彩繪玻璃等各領域的修復工匠齊聚一堂,在近340個展位上展示自己的作品和專業技能。

記者在走訪沙龍的過程中,深切體會到,法國之所以承載了歐洲文化的鼎盛並經久不衰,與這些投身於文化遺產修復的人們密不可分。

培養修復歷史遺跡工匠的Hector Guimard職業高中的教師正在演示石雕技藝。(關宇寧/大紀元)
文化遺產沙龍上手工藝工匠正在修一個座椅。(patrimoineculturel.com)
文化遺產沙龍上展出的與原版一模一樣的古書複製品。(關宇寧/大紀元)

各領域遺修復專家展才華

追隨傳統技藝的年輕裝飾畫家Hugues Losfeld。(關宇寧/大紀元)

進入Le Nôtre展廳,最先遇到的就是年輕的裝飾畫家Hugues Losfeld。他以銀獎畢業於布魯塞爾Van der Kelen學院,這是全球唯一一所從1882年起教授裝飾畫傳統技藝的學院。畢業後他成立了自己的工作室,運用所學到的法國18至19世紀的傳統技法修復壁畫或進行壁畫創作。Losfeld介紹道:「我們用亞麻子油、松節油混合僅十幾種天然顏料來進行繪畫和修復,這些天然顏料經得起時間的考驗。我們也可以用現代的方法,但二百年以後可能會有很多『驚喜』,因此我們寧願保留古老的傳統方法。」

根據不同的表現效果和介面材質的屬性,Losfeld會使用不同性質的顏料和繪製過程。在修復文化遺產的過程中,Losfeld還需要研究歷史資料,儘量恢復歷史原貌,他覺得樂在其中:「我收藏了很多歷史書籍,使我能沉浸在幾個世紀以前的那種美學之中。」

Losfeld敬佩古代畫師的智慧,他說:「先賢們擁有從傳統中繼承的所有技藝。17世紀的畫家是父傳子的,有時五代都是畫家。他們小時候從學習研磨顏料開始,再學習把顏料與油混合,然後學習油畫打底,不斷學習直到長大,最後可以做到完成畫作。」「現在我們正需要找回先賢的智慧。」他感歎道。

Julien Herbras和他修復的精美古董傢俱。(關宇寧/大紀元)
Julien Herbras修復的精美古董傢俱。(關宇寧/大紀元)

繼續參觀的過程中,一件精美的古董傢俱吸引了記者的視線。Julien Herbras是一家傳統工藝坊的老闆,專門對古董傢俱進行修復和保養,他介紹道:「我們的專長是修復有龜甲、象牙、黃銅、牛角、稀有木材等珍貴材質的古董傢俱,重新給予其生命力。」而修復傢俱與製作不同,困難就在於要先去了解它的歷史,Herbras說:「我們必須先了解家具的風格、藝術史、製作歷史、製作方法,同時自身有嫻熟的製作技巧,然後,再根據原創者的精神來恢復原貌。」

Bodet公司的地區負責人Rémy Couerbe。(關宇寧/大紀元)

「噹、噹、噹⋯⋯」整點時分,教堂的鐘聲敲響了。在法國,每個城市都有教堂,而教堂鐘聲是一個城市歷史文化不可或缺的一部分。「鐘在法國與天主教的宗教信仰有關,提醒著信徒們要忠誠。現在它們是法國文化遺產的一部分。」Bodet公司的地區負責人Rémy Couerbe說。Bodet是一家安裝和修復大型鐘的公司,負責維護法國6萬座教堂中的4.5萬座鐘樓,也是法國唯一一家可修復矯正鐘聲的公司,巴黎聖母院的8座鐘就是由這家公司更換的,更換工作耗時半年。

Couerbe說:「經常的敲擊和歲月的侵蝕讓鐘的聲音不准了,就需要修復或更換。巴黎聖母院工程的難度在於更換鐘和鐘樓設施的同時還不能影響旅遊活動。」

法國電視台著名文化類節目主持人Stéphane Bern參觀文化遺產沙龍。(關宇寧/大紀元)

一個展位上,四位不同領域的文化遺產修復專家一起展出他們的作品。

油畫修復家Sonia Demianozuk、古董傢俱修復家Fabrice Leblanc、陶瓷修復家Véronique Faudou-Sourisse和鍍金木框修復家Christian Maury一起展出他們的作品。(關宇寧/大紀元)
鍍金木框修復家Christian Maury修復的鏡框。(關宇寧/大紀元)

Christian Maury專門進行鍍金木框的修復工作,作為法國最佳工匠的他,認為自己的工作中最重要的部分就是「將這一行的技藝和文化承傳給後代,以保存法國文化的歷史和專業技能」。

他一直在參與凡爾賽宮的修復工作,能夠修復先賢的作品讓他感覺很榮幸:「凡爾賽宮的建造匯聚了當時最好的工匠。所以我很高興能試著去了解他們是如何做的,並試圖修復到原來的狀態。最難的是不要修復得太過,找到最佳的不破壞原貌的方式。」

Sonia Demianozuk修復的油畫在修復前與修復後的對比。(大紀元合成)

Sonia Demianozuk專門進行油畫保護及修復工作,她在學習了油畫古老技法的基礎上,又攻讀了繪畫保護和修復專業碩士,在經過三年的實習後,才開始了自己的工作室,至今已經十七年了。她表示,油畫修復有著複雜的流程,但首先要做的就是要了解畫作歷史:「文化遺產修復對法國的文化保存非常重要。」

古董家具修復家Fabrice Leblanc修復的古董家具。(關宇寧/大紀元)

Fabrice Leblanc進行古董傢俱的修復,他說:「修復工作要儘可能少的干擾原貌,修復後的結果要符合傢俱的年齡。例如,在真空下進行不打磨的修復,這樣能夠不去除顯示傢俱年齡的顏色,不去除木材。我們採用古老的材料和現代化的方法來完成修復工作。」

Leblanc還介紹,傢俱常因真菌和昆蟲的侵蝕而遭到損壞,他有多種去除真菌和昆蟲的技術:「可以注入試劑,使用噴霧,或者採用真空高壓滅菌除蟲,也可以使用冷凍技術。我們還可以採用真空技術使破碎的木頭再生。在真空下,我們可以在木材內部注入一種樹脂來加固木材,並且保持它的原狀。目的就是最大限度地保護、保持傢俱的原貌,並儘可能少的加入現代材料。」

Véronique Faudou-Sourisse修復的2300年前的伊特魯里亞陶土花瓶。(關宇寧/大紀元)

Véronique Faudou-Sourisse有著25年的陶瓷修復經驗和十年考古經驗,她展示了一件由她將小碎片修復成形的伊特魯里亞陶土花瓶,這個花瓶的製造時期距今2300年。根據當時的藝術特徵以及人物舞蹈運動的特點,她將碎片如拼圖般恢復原位並黏合修飾裂痕。

Véronique認為陶瓷修復中的難度在於:「在燒製藝術中,有非常多的不同技巧,尤其是亞洲的藝術有非常高的水平。所以必須了解藝術品的古老程度和價值,使用適當的技術和材料。」

2004年法國最佳工匠、雕刻師Bruno Levèque在工作台前雕刻紋章。(關宇寧/大紀元)
Bruno Levèque正在雕刻紋章。(關宇寧/大紀元)

2004年法國最佳工匠、雕刻師Bruno Levèque在他的展位工作台前介紹紋章(blason)的歷史:「紋章其實早在12世紀就有了,一開始是在戰場上為了分清敵我而各自使用的象徵性圖案。古老的紋章圖案簡單,後來演變成貴族家族的符號象徵,圖案也越來越複雜。紋章學者們還把法國各家族的紋章編纂記錄成冊。我的行業也一直在延續著這種代代相傳的家族象徵。」

Bruno Levèque雕刻的镌有紋章的戒指。(lechoppe-gravuremain.com)

不同符號組成也代表了家族的等級,Levèque解釋道:「紋章上有皇冠標誌,就說明了是貴族家庭。而頭盔符號則代表了貴族的最初等級──騎士(chevalier),而镌有紋章的戒指就因此而得名,法語叫作chevalière。」紋章雕刻最難的就是在寶石上雕刻,而Levèque是法國僅剩的唯一的掌握此技術的工匠。Levèque嘆息到:「這種文化在法國正漸漸遺失。」

Victor Mangeol演奏簧風琴,樂音恢弘悠遠又給人肅然起敬的感覺。(關宇寧/大紀元)

在Delorme展廳裡,一件類似鋼琴又非鋼琴的樂器令人很好奇。原來這是簧風琴,法語叫做Harmonium,而法語harmonie就有悅耳的聲音之意。出生在音樂世家的Victor Mangeol是風琴製造師和修復專家,他從12歲起就演奏管風琴。

他介紹道:「簧風琴是人們熟知的管風琴的『表親』,只不過體型較小。簧風琴通過腳下的兩個踏板送風,振動簧片發聲,可通過音栓的變化產生不同的音色。還有一種體型更小的可以折疊並存放在箱子裡的簧風琴。」

Victor Mangeol修復的一種體型更小的可以折疊並存放在箱子裡的簧風琴。(關宇寧/大紀元)

世界上第一架簧風琴就是法國人德班製造的,所以可謂是地道的法國傳統樂器了。Mangeol在現場演奏起來,很難想像簧風琴那「嬌小的身軀」怎麼能演奏出迴響在整個沙龍裡的恢弘音量,樂音悠遠又給人肅然起敬的感覺。

巴黎也許有你未曾了解的歷史遺產

今年的沙龍有了一個新的主題是文化旅遊,除了一些文化旅行社參展外,巴黎市政府也在文化遺產沙龍上特設了展台。

巴黎市政府文物與歷史部門副主任Pierre-Henry Colombier。(關宇寧/大紀元)

巴黎市政府文物與歷史部門副主任Pierre-Henry Colombier介紹道:「我們想通過這個展台告訴人們巴黎有著豐富的歷史遺產,包括教堂、雕像、街頭藝術、攝影、文化檔案、時尚等多種方面,這些是巴黎這個城市具有旅遊吸引力的關鍵。巴黎不僅有盧浮宮、香榭麗舍大街,還有蒙馬特的聖心教堂這樣的宗教場所,既免費,又對所有人持續開放。」

1863年出版的法國第一本旅遊手冊《Paris Illustré》和1921年出版的《巴黎八日遊》。(關宇寧/大紀元)

展位上還介紹到巴黎有96座教堂、130座管風琴、74座圖書館、850座大理石和銅製雕像,在圖書館和博物館等文化場所儲存著1300萬著名的攝影作品等眾多沒有被人們注意到的文化遺產。展位上還展出了19世紀時法國的第一本旅遊手冊。

Colombier表示,巴黎作為世界上接收遊客最多的城市,有著尚待人們發掘的眾多歷史文化遺產,不僅是遊客,連很多巴黎人也不太了解,正好通過這次沙龍介紹給大家。#

巴黎國際文化遺產沙龍入口(關宇寧/大紀元)

責任編輯:周仁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大紀元記者鄧蘊詞法國報導)時尚可以由傳統來演繹,繁簡間的變化能夠詮釋經典與永恆,這就是藝術的魅力,也是台灣兩位資深工藝大師帶給巴黎的工藝大禮。
  • 巴黎第九區區長、人民運動聯盟成員布爾克麗(Delphine Bürkli)打算在下次巴黎議會上提議,為巴黎的屋頂申請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的文化遺產。
  • 聯合國教科文組織30日正式決議,將中國傳統代表一整年時令運行的「二十四節氣」,列為「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
  • 為慶祝法國國慶,華府希爾伍德莊園(Hillwood Museum)於7月15日舉辦法國文化節。紐約巴洛克舞蹈隊身著18世紀的法國服飾,表演由法國作曲家菲利普·拉莫(Philippe Rameau)創作的《幸福的聖殿》(The Temple of Happiness)。在希爾伍德莊園,可以看到身穿太陽圖案芭蕾舞服的法國國王路易十四(Louis Dieudonne),這是路易十四在舉辦《芭蕾舞之夜》(Ballet of the Night)舞會時所穿的服裝。還可以參加手工帽子作坊(Hat Maker's Workshop),製作各式法式帽子。
  • 國際奧委會9月13日在秘魯首都利馬舉行的131屆全會上,正式宣佈2024年夏季奧運會和殘奧會將在法國巴黎舉行。圖為巴黎申奧團隊為巴黎當選而歡呼。(MARTIN BERNETTI/AFP/Getty Images)
    國際奧委會9月13日在秘魯首都利馬舉行的131屆全會上,正式宣布2024年夏季奧運會和殘奧會將在法國巴黎舉行。這屆奧運會對巴黎有著特別的歷史意義,因為距巴黎上次舉辦奧運會整整一百年。
  • 想要探尋法國的文化寶藏嗎?每年9月的第三個週末最適合了,這兩天是歐洲文化遺產日。今年在法國已經是第34屆,於9月16日和17日這個週末舉行。
  • 國立台灣博物館舉辦「捷克城堡與堡邸特展」(Czech Castles & Chateaux),展期自6月13日起至11月30日止。歐洲中世紀城堡台灣巡禮,有近百件捷克珍貴文物精彩亮相。
  • 台灣國立故宮博物院推出「看得見的紅樓夢」特展,展覽以經典文學巨著《紅樓夢》為題,引領觀眾從物件反映出來的人情物趣,走進文學、藝術交織的美學世界,重新想像盛清貴族世家的榮景,看見《紅樓夢》的絕美與哀戚。
  • 知名藝術史家、書畫鑑定家傅申教授於16日辭世,為緬懷他在學術上的成就,何創時書法藝術基金會將於4月26日至5月25日推出「傅申教授古書畫題跋紀念展」的繪畫篇,之後於5月31日至7月2日展出書法篇,歡迎民眾前往參觀。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