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政評論

顏丹:「小學語文教材配圖有誤」誰之過?

【大紀元2017年01月03日訊】 這兩天,中國大陸各家網媒紛紛在報導一則有關「北京五年級小學生質疑人教社教材配圖」的新聞。僅從標題來看,就不難猜出,如今給孩子學習的教材又被發現了問題;尤為可笑的是,發現這個問題的不是專家、學者,也不是教課的老師,而是一位受教育者——北京二中亦莊學校五年級的小學生。

在接受媒體採訪時,孩子的語文老師表示,該同學「平常就愛看歷史書」,「有自己的見解,是個思想上有一定深度的孩子」。在最近的一次語文課上,她「提出了自己對於課文配圖的疑問」,即「『水滴石穿』故事的配圖中,知縣的官服應為青綠色,而不是紫色」,「圖中官帽上下垂的帽翅也與歷史不符」。對此,有記者採訪了另一位文物專家,得出的回答是「按宋代的服飾制度,應該服青色而不是紫色,小朋友說得有一定道理」,而「張同學說的幞頭下垂是明代特徵,這倒不一定」。

專家的回答雖然委婉、含蓄,但仍不妨礙我們得出顯而易見的結論,即孩子的說法並非信口開河,教材的配圖中的確存在著與歷史真實相違背的地方。話說,一個孩子都能發現的問題,為何會被認真備課的老師們忽略?而教材的「編寫者」——「人民教育出版社」的專家們又為何會把一張有問題的圖片公然放置在教材的頁面上呢?

儘管孩子的爸爸從11月中旬就寄出了《至人民教育出版社的一封信》,然而時至今日,卻一直未得到回應。最近,在面對媒體的電話詢問時,人教社的負責人終於回答稱,「未收到學生的信件」,但已將問題反映給相應的專家,「正在進行核實」,「如確認有誤,將進行教材修訂」。他們認為,「教材本來就是不斷修訂的過程」。

事實上,人教社如此拖沓、推諉的辦事風格與態度並不令人感到意外。作為集眾多專家於一家的中小學教材的撰寫者,他們早已先入為主、形成自然的想法就是,我們編寫的教材怎麼可能有誤?因此,面對來自讀者的質疑,他們可以傲慢到不理會信件、對別人指出的錯誤仍要反覆核實,並認為對於編寫者、出版者來說,「不斷修訂教材」也是正常的。

這樣的說辭無疑是在掩蓋自己的「故意」。我們不禁要問,人教社的經費真的充足到能不斷修改教材,然後反覆、大量的進行印刷、發行嗎?照常理來說,一般書籍在出版前都要進行專門的校對。難道說,這項對錯漏之處進行查找、更正的工作,人教社是可以例外不做的?更何況,有關歷史的常識性問題根本就不是「一時失誤」所能導致的,就上述教材中的那幅配圖而言,官服的顏色、官帽的樣式是有可能不小心畫錯的嗎?相比這樣的揣度,認為人教社的編撰者們根本就不在意歷史插圖是否一定要準確、甚至在故意歪曲歷史真實的想法,或許來的更為真實。

之所以說他們「根本不在意」、甚至「故意歪曲歷史」,不過就是因為長久以來,中國大陸的中小學語文教材一直就存在著「內容涉嫌造假」的問題。而這些內容又基本上都與歷史情節有關。早在2010年,一個由17名語文教師組成的民間研究團體在所發布的研究報告中指出,國內有幾個版本的小學語文教材都被編入了「無中生有的偽作」。比如小學課文《陳毅探母》的故事,經查證根本就不是真實故事,而是從元代郭居敬所編的《二十四孝》的一則故事中移花接木而來。也就是說,故事不是假的,但所屬之人並非中共「元老」陳毅。

2014年,一篇《中小學課文的真實性?我們從小就被謊言欺騙著》的文章更是詳細的盤點了上十篇「造假課文」,比如黃繼光、邱少雲、焦裕祿等一系列憑空捏造的「英雄」、「模範」故事;比如「地道戰」、「半夜雞叫」、「飛奪瀘定橋」等諸多純屬藝術創作、根本與歷史真實無關的情節。類似的造假、杜撰無不印證著中國老百姓說的一句話,即「中共編造教材最嚴重的是歪曲對日抗戰的歷史」。至於為何歪曲這段歷史,顯然就是因為從未進行過正面抗日的中共迫切的想要把自己美化成「將日本鬼子趕出中國」的民族英雄。

為了美化自己,將「愚民政策」實施到底,中共治下的小學語文教材不但充斥著與歷史不符的故事,甚至還被編入了不少與自然、科學、天性、常理相違背的課文,如《烏鴉反哺》、《愛迪生救媽媽》、《小蝌蚪找媽媽》等。就拿書中的配圖來說,也曾被發現有「秦始皇、漢光武帝、諸葛亮等人物畫像太相似」這種對細節大而化之的處理。由此可見,如今再次被小學生所發現的配圖問題,決不是某種不經意的偶然,更不是經過修訂就能徹底解決的問題。顯然,人教社與教育部等諸多官方機構、部門如出一轍,同樣接受、並執行著來自「黨媽」要求的「洗腦要從娃娃抓起」的政令。

因此,中國不少有志之士痛心疾首的指出,「小學語文教材(的問題)比『三聚氰胺』奶粉還要危害深遠」,甚至悲壯的表達著「語文不除,教育已死」的哀怨。在痛心與哀怨中,我們不僅能感受到中國民眾對自己下一代遭受思想、精神荼毒所表現出的憂慮與恐慌,更足以預見,未來有一天,中國人若最終發現,這樣的侵害全是由政治陰謀、愚民政策所致,內心的憤怒與憎惡或將難以釋懷。

責任編輯:莆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