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千年輝煌神傳文化之千古英雄人物——聖皇唐太宗 萬古大唐風

【千古英雄人物】唐太宗(4) 青城大捷

font print 人氣: 5372
【字號】    
   標籤: tags: , , , , , , ,

青城大捷

自前朝隋煬帝取得政權後,東都洛陽便為全國中心,其地處中原,位於大運河中心。但此時,洛陽已為王世充所占。大唐王朝若欲一統天下,必取洛陽。

李淵攻取長安時,王世充正與瓦崗軍交戰。瓦崗軍聲威赫赫,但武德元年(618年)九月,幾十萬大軍最後都敗在王世充手下。王世充打敗瓦崗軍李密,又得到李密一部分將士和州縣。十月,李密投奔唐朝,西入長安,不久因叛唐被殺。而王世充據守洛陽,並奪取唐在河南一部分地盤。武德二年(619年)四月,王世充稱帝,國號為鄭,氣勢十分囂張。

武德三年(620年)五月,太宗消滅劉武周後從山西前線回到長安。經過一個多月休整,七月,奉高祖命,率軍出發,東進洛陽,討伐王世充。軍隊駐紮在谷州。唐軍大將羅士信率先頭部隊包圍慈澗,王世充率精兵三萬前往救援。太宗率輕騎察看軍情,突然遇到王世充,雙方激戰。由於人數相差懸殊,且道路艱險,被王世充所圍。太宗令身邊之人突圍,自己留下殿後。王世充大將單雄信率騎兵上前夾擊,攻勢猛烈,太宗左右開弓,莫不應弦而倒,並俘獲王世充大將燕頎。戰後回營,滿面灰塵,部將認不出,將他拒之門外,太宗摘下頭盔發話,這才進了軍門。次日,太宗率步騎兵五萬人開赴慈澗,王世充將慈澗守軍撤回洛陽。

太宗派行軍總管史萬寶自宜陽往南占據龍門,劉德威自太行向東包圍河內,王君廓自洛口截斷王世充運糧通道;又派黃君漢率水軍夜晚從孝水河順流而下襲回洛城,克之。黃河以南,無不響應,城堡一個接一個前來投降。大軍進駐洛陽北面邙山,連營進逼洛陽。接下幾個月裡,王世充各地守將紛紛來降。七月,洧州長史張公謹與洧州刺史崔樞以洧州城降唐;八月,鄧州降;九月,顯州總管田瓚以所部二十五州來降;王世充所屬筠州總管楊慶請降;尉州刺史時德睿以所部七州來降;十月,大將張鎮周降,緊接著,榮、汴、洧、豫等九州相繼來降。至此,洛陽周圍郡縣都落入太宗手中,洛陽已成一座孤城。

九月,太宗率五百騎兵到北魏宣武帝陵巡視戰地,王世充率一萬步騎兵突然出現,將太宗團團包圍。王世充大將單雄信舉槊直奔太宗,唐軍主力不及救援,眼見太宗即將橫屍馬下。此時,尉遲敬德躍馬大呼,橫裡將單雄信刺於馬下。隨後,尉遲敬德護著太宗衝出重圍。

武德四年二月,唐軍進駐青城宮。營壘尚未築起,王世充兵馬二萬人從方諸門而出,面對谷水列陣。太宗、尉遲敬德隨即率騎兵衝入王世充陣中,如入無人之境,唐軍士氣大振,緊隨其後,大敗王世充,擒其大將陳智略,斬首千餘級,俘獲六千人。此戰過後,王世充亦不敢輕易出戰。王世充於是向竇建德求救。

《資治通鑒》記載:「秦王世民選精銳千餘騎,皆皁衣玄甲,分為左右隊,使秦叔寶、程知節、尉遲敬德、翟長孫分將之。每戰,世民親被玄甲帥之為前鋒,乘機進擊,所向無不摧破,敵人畏之。」太宗為發揮唐軍騎兵野戰特長,特別遴選最驍勇騎兵,組成一支精銳中之精銳——玄甲軍。軍中將士全部身穿黑衣黑甲,分成左右兩隊,命秦叔寶、程知節、尉遲敬德、翟長孫分任左右統領。每次出戰,太宗本人也披掛黑甲,親自指揮。武德四年(621年)正月底,屈突通和竇軌率部巡視各軍營壘陣地,途中忽然遭遇王世充。唐軍猝不及防,險些被鄭軍殲滅。太宗聞訊,親率玄甲軍前往救援,大破王世充,生擒其騎兵將領葛彥璋,斬殺並俘虜六千餘人。

唐朝大將秦叔寶畫像。(公有領域)
唐朝大將秦叔寶畫像。(公有領域)

二月初,由於洛陽被圍日久,糧食短缺,駐軍武牢之王世充長子王玄應率數千人押運糧草救濟洛陽。太宗探知情報,命將領李君羨出兵狙擊。王玄應倉猝應戰,被李君羨擊潰,糧草全部落入唐軍手中,王玄應隻身逃回洛陽。

太宗覺得對洛陽發動總攻時機已然成熟,遂遣宇文士及回朝請命。李淵批准了請求。太宗得命,遂於二月十三日率大軍進駐青城宮。唐軍未及修築營寨,王世充便親率二萬人馬出城攻擊。諸將皆懼,太宗命精銳騎兵在北邙山下列陣,隨後帶著各位將領登上北魏宣武陵察看敵情,對左右說:「敵兵已經到了窮途末路,這次王世充把全部兵力都投入戰場,僥倖一戰。今日破之,其後便不敢再出城了!」於是命屈突通率五千人渡過榖水,進攻王世充。隨後,太宗親率玄甲軍騎兵衝入敵陣。

太宗騎著他那匹通體純紫、奔跑如飛之駿馬「颯露紫」,帶領數十精騎,像離弦之箭直搗敵陣,最後竟然橫穿而出,一下打亂鄭軍陣腳。鄭軍士兵大為驚恐,被擊殺者甚眾。

金代趙霖《昭陵六駿圖卷》中描繪的颯露紫,丘行恭(左)正為其拔箭,北京故宮博物院藏。(公有領域)

與此同時,王世充也迅速集結潰散部眾,重新擺出陣型,繼續與唐軍鏖戰。這一仗打得異常慘烈。從辰時一直激戰到午時,鄭軍多次被唐軍騎兵衝散,可王世充卻屢屢整兵再戰,表現出前所未有之頑強。最後敵眾開始退卻,太宗指揮兵士追擊,一舉俘獲、斬首鄭軍共八千人。

王世充不敢出戰,只是據城自守,等待竇建德援軍。唐軍在洛陽城下挖掘壕溝,並在四周布下長圍以防王世充突圍。洛陽城固若金湯,防守十分嚴密,大炮弩箭給唐軍帶來很大傷亡,王世充守城戰獲得成功。太宗率軍四面攻城,晝夜不停,十幾天也未能攻克。唐軍將士皆疲弊思歸,行軍總管劉弘基等請班師,太宗說:「今大舉而來,當一勞永逸。東方諸州已望風款服,唯洛陽孤城,勢不能久,功在垂成,奈何棄之而去!」下令軍中:「洛陽未破,師必不還,敢言班師者斬!」眾人不敢再言班師。唐高祖聽說後,下密敕讓太宗還軍。太宗上表稱洛陽必定可破,又派封德彝入朝面陳形勢。封德彝對唐高祖說:「王世充得地雖多,率皆羈屬,號令所行,唯洛陽一城而已,智盡力窮,克在朝夕。今若旋師,賊勢復振,更相連結,後必難圖!」唐高祖聽從太宗建議,不再要求班師。

五千年輝煌神傳文化之千古英雄人物研究組

點閱【千古英雄人物——唐太宗】系列文章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人生百年,相比人類長河之歷史,微不足道!即使較之這人類最後五千年文明史,亦不過白駒過隙。然欲造就人類辨真偽、識善惡及應對各種世事之思想、能力、行為,則是漫長、巨大之靈魂加工工程,非一朝一夕所成,非一生一世可就。創世主通過漫長歲月對具有神佛體形卻無神佛思想及能力之人類一點一點注入思想內涵,培養諸方面能力及行為,包括讓人類所稱之「自然現象」——風、雨、雷、電等成熟亦需要時間過程。很多人類應有之思想情操、文化底蘊、修養內涵,皆通過幾代人或一整個朝代,多少眾生參與所完成。
  • 大漢天朝,經三百餘年,奠定該朝留予千秋萬代之「內道外儒」、「天人合一」漢文化本質,並傳播大中華文化於域外。盛極而衰,帝綱不振,宦官為患,權臣作亂,天災人禍,民不聊生。大漢天朝氣數已盡。天意當此,遂有一代英雄轉生世間,成就後續大業。曹操為政於亂世則獨擔大任,不屈權勢,為政清正,正邪分明,匡正世風。
  • 中平六年(公元189年),漢靈帝崩,十四歲皇子劉辯登基,即是漢少帝。尊母親何皇后為皇太后,何太后臨朝。以後將軍袁隗為太傅,與大將軍何進參錄尚書事。何進與袁紹密謀盡誅宦官,太后不聽。紹等又為劃策,多召四方猛將及諸豪傑,使其引兵向京城,以脅太后;何進採納之。曹操聞而笑之,不以為然。
  • 曹操盡收豫州之地,奉天子以令諸侯,關中諸將望風服從。
  • 曹操征張繡,討袁術,伐呂布,此後,長江以北揚、徐、兗、豫四州均歸曹操所有。
  • 建安四年(公元199年),袁紹兼併公孫瓚,據黃河以北幽州、冀州、青州、并州,封號烏桓,北無後顧之憂。袁紹以其長子袁譚、次子袁熙、外甥高幹分守青、幽、並三州,自擁精兵十萬、騎萬匹欲南向以爭天下。時曹操主豫、兗二州,兵不足兩萬,北有袁紹大兵壓境,南有張繡、劉表不肯降服,東有劉備聯紹,東南孫策蠢蠢欲動,西有關右諸將觀望。
  • 堯、舜、禹三位聖君上次滔天洪水後開創本次人類中華五千年神傳文明,教化人民,重德崇道。秦皇漢武一統天下,開疆擴土,欽定國家體制,確立思想文化體系。三國之時,曹操、劉備、孫權、諸葛亮、周瑜聯袂上演千秋大戲,圓滿詮釋「義」之內涵。這些千古英雄人物雖處不同朝代,皆致力於開創、保護神傳文化;亦與不同天朝眾生結緣、演繹新朝新文化。一幕幕大戲,驚天地、泣鬼神,轟轟烈烈,光耀寰宇。
  • 在大唐統一天下之主要戰爭中,太宗或者直接參與其中並起重要作用,或者直接掛帥,特別是親統唐軍打敗薛仁杲、宋金剛、劉武周、王世充、竇建德、劉黑闥幾戰,皆是唐朝統一過程中最關鍵之戰爭,也是形勢最危急、戰事最艱難之幾次大戰。太宗重視安撫降眾,收羅人才,意義尤深遠。太宗因戰功纍纍,後被高祖封為天策上將,位在所有公侯之上。
  • 太宗打敗宋金剛後,劉武周見大勢已去,逃奔突厥,終被突厥所殺。宋金剛想要集合殘部再戰,卻已難有回天之力,帶身邊百餘騎北走突厥,也被突厥所殺。太原失而復得。河東諸郡所有劉武周控制地域,都歸大唐管下。太宗又一次力挽狂瀾,拯救李唐王朝免遭覆滅。
  • 漢宣帝是史上有名的中興之君,而他第一道詔書流露的「深情」更是史上流芳。於公於私,漢宣帝都顯露了真摯又深刻的仁愛之心。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