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史】秦朝的為官之道

秦國以及統一後的秦朝非常重視治吏。為了加強吏治,秦法對官吏的選任、官吏的職責、官吏的考核以及官吏的獎懲方面都有著嚴格的規定。

做官需要德行高

什麼樣的人可以做官?1975年在湖北雲夢睡虎地出土的秦簡《為吏之道》有著詳盡的闡述,具體要求是:

●要清白正直,慎重嚴謹如一,思想上沒有私心,賞功罰過得當。即「凡為吏之道,必精潔正直,慎謹堅固,審悉毋私,微密纖蔡,安靜毋苛,審當賞罰。」

●要待人和氣,與人相處誠摯講信義,要善於聽不同的意見。即「嚴剛毋暴,廉而毋刖,毋復期勝,毋以忿怒決。寬容忠信,和平毋怨,悔過勿重。慈下勿陵,敬上勿犯,聽諫勿塞」。

●要勤於政事,摒棄私慾雜念,多多反思自己,即「審知民能,善度民力,勞以率之,正以矯之。反赦其身,止欲去願」。

●要尊敬賢能善待俊傑,無論在野為民還是在朝為官都始終如一,即「尊賢養孽,原野如廷」。

●要能剛柔相濟,仁義忍讓,這樣蠻橫無理的人也對你無可奈何,即「樂能哀,智能愚,壯能衰,勇能屈,剛能柔,仁能忍,強良不得」。

●要審慎對待耳聞目睹口言之事,聽說十遍不如親自去看一看,即「審耳目口,十耳當一目」。

●要戒除安逸享樂的念頭,要忠誠,不為貪圖富貴做官,要正行修身,即「安樂必戒」,「以忠為干」,「欲富太甚,貧不可得;欲貴太甚,賤不可得。毋喜富,毋惡貧,正行修身,禍去福存」。

除了這些要求,做官吏還有五大善行,即「忠信敬上,清廉毋謗,舉事審當,喜為善行,恭敬多讓」。如果這五件事都能做到,那就會得到朝廷的褒獎和百姓的擁戴。

做官吏要避免五大過失,即「夸以迣(lì),貴以泰,擅裚(jì)割,犯上弗知害,賤士而貴貨貝」,大意是避免「過度驕奢淫逸,腐化揮霍;因富貴而驕傲自得,不可一世;獨斷專行,擅自做主;頂撞冒犯上司,不管後果與危害;藐視賢才,看重並撈取錢財」。

還要避免的五大過失是「見民倨傲,不安其朝,居官善取,受令不僂,安家室忘官府」,意思是「看到百姓便傲慢起來;身在朝廷心裡不平衡;任職期間特別能謀取地位、名譽和錢財;不聽命令自行其事;心裡只想著損公濟私」。

還有五大過失也要避免「不察所親則怨數至;不知所使則以權衡求利;興事不當則民指;善言惰行,則士毋所比;非上,身及於死」,大意是「對所親近的人袒護而不加以認真考察,就會造成種種怨恨;對所使喚的部下不了解,就會造成他們以權謀取私利的機會;興辦的事情不合乎國情民意,這將造成百姓不感興趣,對法令、指示不重視;只會花言巧語就是不辦正事,造成賢才不來和你親近;非議上司,造成自身傷害甚至殺身之禍」。

因此,做官者要「戒之戒之,財不可歸」,「謹之謹之,謀不可遺」,「慎之慎之,言不可追」,「綦(jì,註:禁忌)之綦之,食不可償」。做官為吏者若能審慎地照此行事,那就能勝任官職治理好一方,立下的志向能夠完全實現,為君主者(為上司)仁德賢明,為臣子者(為下級者)恭敬服從。君主溫和寬容,臣子仁義忠誠,父親仁慈和藹,兒子孝順恭敬,這是為政的根本。君主仁德賢明,臣子恭敬服從,這是治理的關鍵。

上述所列表明秦朝對官吏的要求無疑是重在道德標準,而其中的寬仁、忠信、恭敬等與儒家提倡的「仁義禮智信」相契合,「剛柔相濟」等與道家思想相契合,這顯然顛覆了後人誤以為的秦朝重「法」輕「仁義」的治國理政的認知。應該說,秦朝的治國理念中不單單有法家思想,還包含有儒家、道家等其它思想,只要是有利於百姓和國家的,就為其所用。

如何做好官?

似乎是還嫌上述要求不夠明確,《為吏之道》還不嫌麻煩詳細列出了官員們如何可以做個好官:

●要除害興利,對百姓仁慈恩愛,不加罪於無辜者,也不加罪於可以赦免者。要救濟孤寡貧窮百姓,扶助老弱病殘民眾,徭役均攤而賞罰分明,嚴厲打擊凶悍殘暴的惡人,鼓勵人們墾田自足,徵收賦稅適當而有限度,城牆官府按時修繕,關卡門戶牢牢把守,交通要道要暢通,信息按規定準時傳送,公事隨時就辦不拖延,不要輕易借債,道路橋樑時常維修,糧倉高牆保護好以應付緊急情況,灌溉溝渠疏通,保管好犀角象牙一類珍寶,皮革一類包裝物要防止蟲蛀,刻有標識的文書之類妥善保存。

●管好公家的糧倉,兵器鎧甲齊備,城牆城樓要堅固,兵器鎧甲要齊備,官印封泥要放好,時刻提防水火和盜賊,錢財之類要看輕,人口增長是大事要看重,犯人服役期滿就釋放,手藝人按照規定去使用,老弱病殘者應特別照顧,缺衣少食者應格外加以撫恤,對百姓有恩惠而不貪財,房屋破樓及時修理,苑囿池塘時常清理,牲畜放牧飼養不放鬆,工作之餘習文弄墨不間斷。

●要做到遇事不懈怠,待人不驕橫傲慢,對百姓不阻撓為難,應改變民間不良習俗,自身有過錯及時糾正,做事要看農時,既不緩令急征,也不貪贓枉法,既不貪污錢財,也不圖謀私利。

●起居要像齋戒一樣莊重嚴肅,說出話來要像盟誓一樣誠信恪守,出入應當謙恭有禮,不要丟掉應遵循的準則。言論行為當如明亮的光輝。

●所推行的措施是老百姓喜愛的,要用恩惠來得到民心,以寬和治理一方,嚴格要求而不輕易治罪。和百姓一道按約定期限辦事,如同車前導從的騎士步履穩健,不能使百姓有恐懼心理。辦事快捷但誠惶誠恐只怕出錯,舉措簡潔而不鄙俗。

●勤於政事就能有政績,做事就能如期完成。治理好而有政績一定要敬重並信賴老百姓,施政有方平息他們的怨言,只要社會安定了其實很好管理(百姓就會服從);了解百姓疾苦,傾聽他們陳述,及時對錯誤和不當之處加以糾正;審時度勢,推行善政,興辦善舉。看看百姓的勞作,明白了(民與官)就像車輪與車廂的密切關係。

●大凡做官為吏者處理政事,敢于堅持準則底線。要處處以身作則,只有這樣百姓才會照著做而且和楷模一樣。如果楷模本身就不端正,那麼民心也會隨之轉移並且難以與官府親近同心。

秦朝選擇這樣忠信敬上、廉潔奉公、寬厚平和、嚴格執法、勤於政務的官員掌管國家公器,又如何能有暴政?這也就難怪秦始皇滅六國時沒有屠城,也沒有殺過什麼功臣,《史記‧酷吏列傳》中也沒有一個秦朝官員入選。由此觀之,後世對秦朝「暴政」的誤解何其深也。

選任官吏方式

秦朝如何可以選出德行高、有才能的官員?史載,秦朝採用察舉制、徵召制和任子制來選拔官員。察舉制度,即由朝廷或主管官員進行考察的一種由下而上的舉薦人才的為官方式。為了保證所推薦之人確實是德才兼備的,秦朝規定了「保任連坐制」,即推薦人對被推薦之人的不勝任和犯罪要負連帶責任。如范雎曾為秦昭王丞相,他推薦的將軍鄭平安率軍伐趙時,兵敗投降,范雎也受到追究,被免去了相職。

徵召制指的是朝廷對各地有名望的人士採取的自上而下的徵召方式到官府為官。任子制又稱「葆子」,指的是一定級別的官吏可以保舉自己的子弟為官,雲夢秦簡中多次出現「葆子」。

應該說,這樣的制度,盡最大可能保證了選拔出來的官吏的質量,同時使權力在手的官員不敢亂為,不敢不為。

官吏的考核

秦法對官吏的爵制、祿秩、任免、調動、考核、獎懲等方面作了嚴格的規定,分為定期的地方對中央的上計制度和對諸曹官吏結合具體執掌進行的定期或不定期的考核兩種。

按照考核結果,給予官員獎賞或懲罰。雲夢睡虎地秦簡中,至少有28種律令涉及官吏治理:《置吏律》《除吏律》《除弟子律》對官吏的任、免、補,以及任吏不審或違令、官吏不稱職等問題作出了詳細而明確的規定;其它如《田律》《倉律》《工人程》《工律》也明確規定了對相關部門官吏的履職要求。

官吏的懲治

秦法同樣規定了如何對官吏的不法行為進行懲治,根據不同情況,分別規定了行政責任、民事責任和刑事責任。

秦律規定,凡不履行職責義務的官吏,都要給予行政處分,包括訓誡斥責、罰金、免去職務以及永不敘用。而官吏在執行公務時,給國家財產造成損失,除承擔相應的刑事和行政責任外,還要負責民事賠償。

此外,秦始皇時期還繼承了西周時的御史之名,但將其從掌管文書的職務變成了糾察百官的最高監察官吏。秦代的中央監察機關為御史台,御史大夫為御史之長,全面掌握群臣奏章和下達皇帝詔令,並監察文武百官。秦在地方還設有監御史,這是由中央派往地方的官吏,其主要職責是對所在郡的官吏進行監督並參與治理刑獄。可以說,秦代開創了中國官員監察制度的先河,並為後世的歷朝所承襲,影響深遠。

從秦朝重視吏治的一系列做法看,秦國的強盛、秦始皇能夠統一、秦朝能成為當時世界上最強大的國家,都絕非偶然。國運雖短的秦朝和偉大的秦始皇,給後世留下了太多珍貴的財富,而我們卻對其知之還太少。@#

責任編輯:李婧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