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政評論

墨黑紙白:中國沒有價值連城的民族品牌?

【大紀元2016年03月10日訊】我有時候一直在想,我們的社會大環境為什麼會是一個拜金主義時代?當然,有人會認為,拜金無錯,任何人都有崇拜強者和崇拜更好生活的本性或者說權利。我暫不置辯這種看法,但我卻要置辯另一種現狀,就是在拜金主義下所依附著的拜權主義,在我的觀察中,但凡是金錢至上的社會必定是權力首先至上,一個淳樸的或者說真正為XX服務的政權是不可能會營造出一個拜金主義糜爛於各個領域的社會,尤其是上層建築不因個人的私欲或者喜好,從而在政策上以瘋狂的印鈔票,弱化民眾的購買力作為一時規避經濟危機的風險。

新聞事件

事件一、「我不怕跟你們講,我手上戴的這塊手錶38萬。但是你們看,我們中國人,花三十多萬買人家一塊手錶,是不是傻?真的值38萬嗎?不值!我們買的就是人家的一個品牌。」3月9日上午,在工商聯小組討論會上,全國政協委員、新華聯集團董事局主席兼總裁傅軍為了說明中國亟需振興民族品牌,不惜抬起手腕「秀」出自己的手錶。「中國有價值的品牌有多少個?有人說一百個,有人說十個,有人甚至說一個都沒有。」傅軍表示痛心。

事件二、今天記者會上,對於「怒斥號販子」事件,全國政協委員、衛生部原副部長黃潔夫表示,這說明我國醫療的結構性矛盾非常突出。黃潔夫告訴記者,自己也曾經遇到過「號販子」問題。「我女兒帶我外孫去兒童醫院看病,用了4個小時也掛不上號,我女兒都哭了。「我(黃潔夫)女兒最後說’我Daddy是誰誰誰’,人家才照顧她,給她掛上號。」黃潔夫說,除此之外,還有不少企業家、領導幹部找他掛號,這充分說明了老百姓掛號有多難。

事件評論

萬人大會雖然多以各種雷人言論而知名,也多以他們開他們的會,民眾們繼續過自己的生活,兩者之間毫無互動而知名,但還是希望普通公民們可以多看看他們的雷人言論,以便從這些言論中獲取一些這一年國家發展的方向,這必然與我們的衣食住行息息相關。

傅軍作為一名民營企業家,雖然是由官入商,但這不妨礙他敢於亮出自己38萬的手錶,以用來作為激勵民族品牌上進的做法,對於質問他哪裡來的錢在萬人大會上炫富這種批評的聲音,我覺得還是沒有必要的,不能因批評而批評,至少方向是錯的。我們應該質問的是,傅軍作為一個民主監督代表,應該考慮到的不僅僅是迫切希望民族品牌的復興,而是民族品牌的復興之路應當是對內物美價廉,對外可以高價出售,如同曾經的中國茶葉。簡單的用38萬塊的外國手錶來激勵似乎只能從金錢意識方面激勵,這有助於拜金主義的彌漫,而無助於民族企業以滿足民眾需求,贏得民眾依賴,從而依靠物美價廉去踏踏實實的從品質和價格雙方面,通過工匠精神和品牌精神先獲得國人的支持,從而再去獲得國際民眾的認可。

改革開放三十多載,我們有進步嗎?有的,言論與思想解放雖然進度比較緩慢,但至少大家不再像以前那樣唯唯諾諾,這是精神層面的。物質層面的,大家也不再像以前那樣連看一眼白麵都是一種奢望,溫飽得到了解決,但並沒有從根本生存上得到解放。這些問題至少是應當正視的,才會讓有所進步,成功轉化為質的進步。所以我們看我們這三十多載,真正能夠在世界上抗衡的民族企業幾乎沒有,農業部認為國人買外國的牛奶是中國牛奶企業的恥辱。民眾們認為日本的東西物美價廉,所以要跨洋過海去為他們創造內需。但一個蘋果又可以讓中國的年輕人割腎賣淫;一個LV包也可以讓中國山寨蜂擁迭起,即便你買了真的也沒有人會相信。凡此種種之複雜,在我們的心中,品牌已經成為一種身份的象徵,而絕不僅僅是真實應該有的購買需求。新民諺月:只買最貴的,不買最好的。大約如此吧?

那麼是崇洋媚外的思想作祟嗎?似乎很難簡單的來如此定義。實際上還是民族品牌的沒落與國家形象的沒落所導致,無論有經濟基礎的民眾們都會第一時間認為外國的東西一定比國內的好。曾經的韓國,和我們一樣,都是靠廉價勞動力和產業鏈末端生產起步的,人家現在為什麼能夠生產出三星和現代、起亞等在國際上可以叫得出口的民族企業?過年我回老家,幾乎村子裡跑的不少都是年輕人們新買的起亞車,而BYD這類國產車屈指可數。我們現在對韓國人稱之為棒子,對他們搶我們的祖先嗤之以鼻,但這都是很無聊的一件事,他們搶不搶咱們的祖先和文化,值得咱們關注嗎?至少證明了咱們的祖先和文化比咱們現代人要強一些,值得他們去搶,我們所著眼的應該是如何生產出中國可以叫得出口的民族品牌,讓他們認現代中國人為他們的祖先或搶咱們的新興適合世界潮流的中國文化,這難道不是最重要的事?

我們目前所面臨的現狀,不是說動不動就高呼民眾要為國拉動內需的口號,也不是動不動就要求全民買股票,咱們還是得實實在在的從實業做起,踏踏實實的從轉型開始升級屬於我們自己的新興產業鏈。廉價勞動力已經消失,曾經被當做中國拖累但卻為中國的改革貢獻了最大力量的人口紅利也已經消失。我們還去拿廉價勞動力和人口紅利的舊思維作為苟活的觀念,那勢必只能淪落為世界最末端的民族。

我們目前對創業的人有多少支持?尤其對農民創業的有多少支持?目前我們還是依靠特權領導或特權支持的大財閥或房地產泡沫作為經濟的支柱,我們的中國創新和中國品牌怎麼可能有出路呢?從根本上來說,目前的國人雖然比以前有了一定的身份和地位,但依舊還是會被一些上層建築認為是不開風化,沒有思想,只有蠻力,也只適合蠻力的認知,一個國家最可怕的不是人口眾多,人口眾多恰恰是這個國家最大的競爭力,你看日本早晚要因人口沒落最後有可能亡國滅種。

我們現在也面臨著人口下降的危險,如果這個時候還不能以最大化的發揮或給予國人最大化的教育,以此來提升國人的生存技能和生存空間,你即便提倡三胎,也沒有多少人敢生,關鍵是養得起嗎?就傅軍所說的手錶,我估計應該是瑞士的吧?瑞士名表以勞力士為代表,勞力士是怎樣一個企業?私企,由德國人和英國人合夥創辦,要知道這是一個百年私企,我們中國目前有百年的私企嗎?應該都被國家收走了吧?國家裡又有哪個是依靠品質和服務而非壟斷性質被民眾所認可的?一個王老吉就惹出了多少風波?更何況更多傳承下來的民族手工藝的倒閉或被瓜分?

再看看賓士、寶馬,這些哪個又是德國的國企?不都是私企?改革開放初期,多少人鄙視私企?多少人謾駡私企是投機倒把者?社會沒有公認,權力監管又形同虛設,最終我們的私企真的就如謾駡的那樣最終大多數淪為投機倒把,從偽劣品質和虛高價格以及行賄等多方面來壓榨國人,與國企的嘴臉沒有兩樣,這到底又是為什麼?為什麼我們難以創造出百年企業或者說在世界上有競爭力的企業?不能僅僅歸罪於國人無能,至少應該從國家層面去反思,我們曾經從精神和實業上雙重摧毀國人的自信和品牌真的不值得舉國反思嗎?

上海永久,作為一個擁有74年歷史的中國民營企業,也許是經營不善,而今已經名歸他人,我兩年前買了一輛永久電動車,僅僅一年就需要換電池,而正常的情況下至少應該能堅持兩年,名譽和品牌,經營與策略,我們的民族企業似乎已經很難從根本上來滿足人們的需求。永久還算是不錯的了,至少善終了,但新東家入主後,這個品牌似乎更加讓人寒心了。曾經那些知名的私企被迫變為國企,如同仁堂等,袁騰飛評價曰:「曾經那些比美國國家歷史還長的民族私人或家族企業,後來就白天敲敲打打,晚上抱頭痛哭,最終成了國企。」我們不是要論出國有企業厲害還是私人企業厲害,至少應當是國企你臭不要臉,不與民分利的壟斷你壟斷你的去,私企人家做人家的,不違法即可,曾經的強行收購難道不是很扯?

於是我們看現在所有的大企業,裡面基本上都有P委入駐,我不知道這是不是像帶兵打仗一樣?需要一個團長也需要一個政委?到底誰來把握一個私企的發展?戴上P的光環是為了製造便利還是製造矛盾?合得來就是便利?合不來就是矛盾?我也見過一些不錯的私人學校被P委整垮的,這確實讓人匪夷所思。

所以我們看韓國的三星、現代,日本的三菱、豐田等等,美帝的微軟、蘋果等,這些世界上足以知名的私企,實際上已經是足以支撐人家國家的企業,咱們這無論是國企還是私企似乎都只是陪襯,至少目前屬性上不存在支援國家無論是裡子還是面子在世界上的競爭力。有人說可以這麼理解中國企業和世界企業,前者是「辦企業的衙門」,後者是「企業辦的衙門」,究竟哪個更好?至少要國民收入指數和幸福指數相互對比之後得出的答案才是最公正的。那麼日本人和韓國人以及美國人的收入是我們的多少倍?這個就交給社科院研究吧。那麼中國目前有「民族品牌」嗎?其實還是有的,比如中國牌房子、中國牌醫療、中國牌教育、中國牌婚姻、中國牌貪汙上億官員、中國牌城管、中國牌富二代、中國牌城管……

這些品牌已經足以讓中國人的大部分內需都拉動,那麼支援一個民族企業的成長還是全民們自己的事嗎?全民們還有多餘的資本去支持民族企業嗎?無論是私企還是國企?民族企業是需要為國家,為民眾謀取福利的,先不說沒有民眾支持的大環境,即便有了,這些民族企業回饋於民的會有多少?國企每年分紅民眾多少?私企裸捐的又有多少?當然我們怪不得國企或私企,畢竟都是上忠下孝的大格局,民眾能值幾何?這樣的前景之下,民眾又該如何有信心和榮譽感去支持我們的民族企業呢?

38萬的手錶配得上是炫富嗎?一套房子動輒幾百萬,這該怎麼算?房子實質上已經是泡沫化的奢侈品,至少大部分中國人都在這種奢侈品的剛需中淪為了奴隸,什麼拉動其他內需的口號就不要再蠢蠢欲動了。還有那麼多「民族品牌」在等著中國人來拉動「內需」呢!

為什麼我們會是這樣一個大環境?為什麼我們就不能有一個便宜民眾,貴於外國的企業?為什麼外國的企業就敢欺負中國人?譬如豐田曾經唯獨對中國不回購有問題的車汽車?讓我們來看一看衛生部原部長是怎麼說的:「我(黃潔夫)女兒最後說’我Daddy是誰誰誰’,人家才照顧她,給她掛上號。」黃潔夫說,除此之外,還有不少企業家、領導幹部找他掛號,這充分說明了老百姓掛號有多難。

看了這席話,我想黃童鞋並不是想要讓民眾誇讚他多麼為民眾看病難著想,而是應該讓民眾看明白,我們在金錢至上的大環境之中,權力至上起著多麼重要的作用?你一個部長的女兒看病都難,普通公民的疾苦這麼多年又是為什麼沒人過問?你退休了敢於說出這樣的話,沒退休之前呢?另外,還用老百姓的稱謂稱呼中國公民,中國公民又怎麼可能在納稅的義務中享受到國家應當給予的公民權利?

當一切都圍繞權力運作的時候,不要說民族企業,基本民生必然也是處處被綁架的,因為我們還沒鬧清楚國家存在的意義,它存在的意義不僅僅是保衛公民的安全,更應該捍衛公民的基本生活需求,民族企業的存在也不是處處要受制於管轄,而是要給予在合法的情況下,讓其用自己的企業理念和企業文化去發展,為民眾爭取物美價廉的物品,而不是為官員們的政績和便利去服務。破除權力所營造的「民族品牌」,才能建立真正服務於民,競爭於世界的「民族品牌」。

也唯有破除權力綁架一切的舊思維,才能建立服務民眾為一切的新思路,從而在理念的轉變中,趕上世界競爭的大潮流。無法正視每一位中國公民的權利,又何談國家權利的進步?胡適先生早已論述了這樣的道理,到現在還鬧不明白又是因為什麼?我們不是打倒了那個所謂的壓榨民眾的「蔣光頭」的鄭虎了嗎?為什麼還會有這種趕腳的存在?

--轉自作者博客

責任編輯:南風